城在湖光山色中

2014-11-18 14:11王道勇肖诗兵黄河清
党员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随州造林绿化

王道勇+肖诗兵+黄河清

随州是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近年来,随州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神韵随州”建设为主题,以构建森林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品质生活为着力点,掀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热潮,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底荣膺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2013年4月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随州荣登全国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排名榜第四。2014年9月,摘取了生态文明建设最高桂冠——“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创新思维、全域统筹,优化功能布局

随州最大的战略资源就是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于环境。随州市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核心战略,在思维上拓宽视野,在规划上超前谋划,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强化四种理念。强化抓“创森”就是抓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贯彻中央“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立足打造“美丽中国”、“幸福湖北”的“随州版,将“创森”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强化抓“创森”就是抓跨越赶超的理念,通过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推动全市经济倍增发展、提速进位。较5年前相比,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两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居民收入均翻一番左右,大多数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在全省的“保五争三”。强化抓“创森”就是抓城市特色的理念,高度关注森林、关注绿色、关注未来,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建设中保护,生态宜居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个性不断显现。强化抓“创森”就是抓基础设施的理念,视绿化为城乡建设不可或缺、不折旧、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探索多种途径,着力构筑稳定、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新格局,生态环境面貌极大改善。

完善规划体系。立足随州山水资源、地形地貌、生物物种、文化底蕴等特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确立“神农故里、森林随州”的森林城市定位,提出“在主城之外再造一个新城”和“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的奋斗目标,全域谋划魅力随县、美丽曾都、生态广水、天然氧吧大洪山和生态产业新城高新区建设;配套实施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圈、绿色家园建设等“十大工程”,全面勾画了森林城市发展蓝图。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绿化水平

按照“铸文化之魂、绘山水之美”的要求,着力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方位装扮“神韵随州”。

突出“三区”,园林造景、建好新城。抓好主城区绿化,实施“出门500米见绿”工程,重点建设休闲广场、社区公园、小型游园,结合旧城改造绿化,集中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抓好城郊区绿化,重点开展“灭裸工程”,大力推广灌木、藤本植物栽植,确保城市周边受损植被全面恢复、坡地裸岩全面绿化。抓好湖区绿化,以白云湖为依托,拉开城市框架,依湖造林、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展现了城市新风貌。

突出“三园”,延续文脉、固化乡愁。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深度挖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季梁文化、佛教文化等内涵,有机融入森林城市建设。2013年建成开放的文化公园占地近千亩,不仅集中展示了随州地域文化,还成为主城区的“绿肺”。加快建设郊区生态田园,以近郊公路为依托,新建了一批休闲农庄,栽植管护一片林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加快建设农村绿色家园,广泛发动群众,保护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实施绿化美化,用乡村乡貌留住浓浓乡愁,全市已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240个,其中广水桃源村、曾都区椅子山村被纳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突出“三网”,因地制宜、铺植绿荫。围绕打造道路林网,沿路布荫、依路造林,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两侧铺设绿色廊道,在连接城乡的道路两旁高标准建设防护林、景观林。围绕打造水系林网,沿河布绿、依河造林,在涢水、氵厥水、府河等主要河流两侧建设20多米宽的水土涵养林。围绕打造农田林网,因害设防、依田造林,铺设了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兼备的防护林网。

突出“三山”,筑牢屏障、开发氧吧。随州山场面积55.7万公顷,占版图面积的57.94%,在增加绿量、修复生态上大有潜力可挖。着眼青山长绿,以政府令的形式,从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封山育林,结合加强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着眼荒山披绿,组织实施城乡绿化三年攻坚计划,落实木本油料第二个三年计划,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使全市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绿装。着眼名山添绿,对大洪山、中华山、桐柏山等国家级风景名山,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抓好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发了林木葱郁、繁花似锦、生气相随的天然氧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转变发展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创新绿化模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市直各部门每年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0亩以上,包栽包活包成林,并建立登记卡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每人每年义务植树20株以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建、认养、认管绿地活动蔚然成风,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达到160余万人,建卡率达到95%,尽责率达到92%。坚持由人工造林为主向科技兴林、工程治理相结合转变,近3年全市共抚育森林12.8万亩,改造低产林3.8万亩。2013年,启动实施“大工程、大绿化”活动,由市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包保,共实施绿色惠民工程项目44个,多层次增加城市绿量。抓好飞播造林,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缓解了边远山区人工造林难的问题。

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化绿化投入方式,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造林绿化先进典型。林业、发改等部门优化造林绿化服务,整合涉农涉林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扶持城乡绿化;大力扶持林业企业发展,近3年共催生1000多个业主投资林业建设,全市造林绿化累计投资48亿元。湖北直方、丰年公司等17家龙头企业投资均超过2000万元,造林绿化面积16万亩。住建、城投、园林等部门加大经营城市和社会融资力度,积极争取成功发行了两期城投债,采取以土地换项目和招商招标(BT)的方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建设公园绿地、捐赠园林设备和绿化苗木,极大地缓解了园林绿化资金压力。

推动转型发展。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先行先试,成功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示范区创建步伐;在随州高新区规划建设60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引导各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约、节约发展。积极推行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型绿化建设,全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率达60.4%。

建章立制、建管并重,扩大创建成果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广、投入大、见效慢的长期系统工程。围绕创建工作,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完善生态优先的政府决策机制。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的同时,将发展壮大林业经济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资源转换、品种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扶持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建设,推广发展林药、林粮间作近8万亩,年收益9200多万元;加快建设5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建立项目甄别机制,严把环评关,凡影响城乡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予以一票否决。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资源管护机制。坚守林地保护、林木保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四条底线”,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有力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近年来,全市无严重滥砍乱伐林木、破坏林地和绿地的违规行为,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无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和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

建立完善打防并举的林业执法机制。加强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协调整合执法力量,加大防范力度,村村组组配备护林员,落实报酬待遇,明确工作责任。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涉林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森林公安队伍建设,营造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规范、监督有力的林业执法新秩序。

一湖碧水绕新城,城在湖光山色中。今天的随州正用生态建设的大手笔,焕发出灵动秀美、生机盎然的风采。

猜你喜欢
随州造林绿化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