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杰
摘 要:本文就国内陶瓷烹调器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日用陶瓷烹调器开发的方向和产品制作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力求使产品特性进一步明确、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产品的档次和功能满足市场和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日用陶瓷;烹调器;现状;开发
1 前言
用于烹调食物的陶瓷器皿称为陶瓷烹调器,属于日用陶瓷产品系列中的一个类别,因而列为日用陶瓷烹调器。常规的食物烹调通常都是通过加热,要求烹调器必须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目前,烹调器的材质有多种,如不锈钢、铝、铜、铁等金属质,也有本文所论述的陶瓷质。日用陶瓷烹调器的卫生要求主要有铅、镉溶出量的限量要求;日用陶瓷烹调器的安全要求方面,除了与普通日用陶瓷相同的要求,如制品完整,不缺、不破、不裂等之外,还有制品抗热震性要求。制品的抗热震性,与生活中产品所要求的耐热性相关,要求制品适应烹调的加热环境、冷和热变化环境。例如,在加热烹调过程的升温、从冰箱到烤箱、特殊情况下的烹调器加热过程失水、或者快速接触冷水等。如果烹调器在使用过程因冷热环境骤变化引起制品的破裂,则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要求陶瓷烹调器的热膨胀系数必须小于普通的日用陶瓷餐具。严格地说,普通的日用陶瓷餐具不能作为烹调器使用,特别是在明火烹调的条件下使用。目前,微波炉普及应用,部分微波炉带有热烤功能,除了标明微波炉专用陶瓷器可以在微波炉上使用之外,一般的日用瓷器(如:盘、碗、汤锅等)也经常用于微波炉上使用,而且很少出现安全问题,这是因为普通日用瓷器执行GB/T3532——2009《日用瓷器》标准,标准规定中小器型产品的抗热震性为“180℃~20℃热交换一次不裂”,而大器型产品也应达到“160℃~20℃热交换一次不裂”。[1]餐具的这种抗热震性要求,基本上能够满足微波炉使用时的冷热环境变化。如果将普通陶瓷餐具用于明火(如:煤气炉)烹调,则存在危险。有些陶瓷生产厂家和消费者认为,曾经采用普通日用陶瓷(如:汤锅)在明火炉具上煮汤并无问题,原因是烹调过程避开了冷热环境的急剧变化,例如,汤锅中装满水,慢慢升温和慢慢地降温,汤锅可以不爆裂,但不能将这种汤锅视为陶瓷烹调器。日用陶瓷基本上都是经过1000℃以上温度的烧成,其本身耐热程度就可达到1000℃以上。在陶瓷烧制过程中,陶瓷制品在200℃~600℃的温度阶段,最怕直接遇到冷空气,这一阶段,如果窑门被打开,制品可能爆裂,这是制品经不起急冷收缩所导致。陶瓷烹调器的生产者,应对产品特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消费者明确陶瓷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能使产品更耐用,用得更舒适。
2 国内日用陶瓷烹调器的现状
2.1 目前标准对日用陶瓷烹调器的热稳定性要求
国内目前正在执行的陶瓷烹调器标准有:QBQ/T2580—2002《精细陶瓷烹调器》和QB/T2579—2002《普通陶瓷烹调器》。按标准的规定,普通陶瓷烹调器是“胎体质地、防渗漏性一般、热稳定温差不低于280℃(按中、小型产品判定)的陶瓷烹调器皿”[2];精细陶瓷烹调器是“胎体细腻、釉面光润、防渗漏性能好、耐热性能高、热稳定性温差不低于380℃(按中、小型产品判定的陶瓷烹调器皿”)[3]。
热稳定温差是陶瓷烹调器的重要技术要求,产品热稳性测试是采用热交换形式,例如:产品自350℃~20℃热交换一次胎不裂。这种测试是针对产品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冷热环境急剧变化。有一些在常规环境条件下使用得很舒适的陶瓷产品,不一定都能通过严格的热稳定性测试。
2.2 日用陶瓷烹调器的材质
日用陶瓷中有陶质和瓷质之分,陶瓷烹调器也有陶质和瓷质。过去和传统的陶瓷烹调器大多数为陶质,有部分是不施釉,或者局部施釉,如过去市面上常见的“炖缽 、沙锅”等,这类产品的吸水率较高,透气性优良,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属于普通陶瓷烹调器;随着技术的进步,瓷质的日用陶瓷,而且是内外瓷釉装饰的陶瓷烹调器批量生产,这类产品吸水率较低,热稳定要求相对较高,绝大多数属于精细陶瓷烹调器。行业标准中设有对陶瓷烹调器的材质(如:陶质或资质)作明确区分,只有对产品的热稳定性作出明确的要求。
2.3 日用陶瓷烹调器的种类和用途
目前,陶瓷烹调器有独立产品和配套产品两大类。独立产品包括可独立使用的锅类产品;配套产品包括与电饭锅、电炖锅等配套的内锅等。在国内的“紫砂煲”事件中,当时主要针对小家电所配套的陶瓷内锅的卫生问题,忽略了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问题。由于小家电的加热和升温较慢,陶瓷内锅接触冷热急剧变化的机会较少,而且陶器内锅的器型大多数是圆型的,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使用,较少发生使用过程的爆裂。如果个别陶瓷内锅因为烧成过程温度偏差较大,产品吸水率偏高,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生产企业在原料配方、原料制备、产品生产过程有效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但是,生产企业不能将达不到陶瓷烹调器标准要求的产品声称为烹调器,或者鼓吹产品可以用于明火热烹调,这种夸大产品功能和作用的误导,将会引发近似“紫砂煲”事件的“耐热锅”事件。
3 日用陶瓷烹调器的开发
3.1 开发的策划
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质量目标、产品执行的标准、生产企业的资源投入和生产成本,这些方面都是产品开发之前必须综合分析的问题。
内外销市场对产品要求有所不同。目前,内销市场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国外市场,对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市场适应的产品应属于精细陶瓷烹调器。特点是精细化的,采用釉面装饰,产品瓷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要求生产企业应有较大的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的投入;外销市场面临国外众多名牌产品的对比,产品应保持较高质量和档次,而且在产品性价比方面应有优势。外销产品中包括异型产品和大器型产品,如:大规格的方型煎盘等,在生产方面有较大的难度,热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较高,生产企业应具备技术突破的能力。endprint
目前,部分配套小家电的陶瓷烹调器没有执行,或者找不到对应的标准,造成非标生产的现象。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应该选定对应标准,当找不到对应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中,应经质监部门组织的专家审定,并经质监部门备案,而不是釆用内控标准代替企业标准。
3.2 日用陶瓷烹调器研发的实施
3.2.1原料
陶瓷烹调器的原料包括坯料和釉料。原料配方不同于普通的日用陶瓷原料配方。陶瓷烹调器要求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在坯料中适当加入锂辉石、青石等材料,有利于降低陶瓷制品的热膨胀系数,提高制品的抗热震性。陶瓷烹调器使用的釉料,应能够与耐热的陶瓷胎体良好结合,釉层的膨胀系数应接近或略小于胎体,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
笔者在长期的陶瓷烹调器研发和生产中,对陶瓷烹调器原料配方进行研究和调整,通过生产的验证,确认产品达到较高档次,产品的抗热震性大幅度提高。经过检测,产品的抗热震性达到400℃~20℃热交换多次不裂,部分产品的质量指标超过《精细陶瓷烹调器》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本文提供生产产品用坯料的原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取原料:锂辉石60%、锂长石2%、石英3%、高岭土15%、粘土7%、滑石3%、废瓷(报废的陶瓷烹调器废料)10%。以上材料按日用陶瓷坯料制备的方法,制作成陶瓷烹调器坯料。为了提高坯料的可塑性,可在坯料制备过程采用物理增塑工艺,包括采用潮州陶瓷产区常用的机碓方法,对高岭土等材料进行机碓加工。配方中加入矿物料,能有效改善产品的性能,例如:配方中加入锂辉石,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抗热震性;锂长石能降低熔点,同时也能降低产品烧成温度;加入废瓷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是节约成本,废瓷时经煅烧的结晶物,能减少产品烧成过程的挥发物,降低烧成温度,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生产过程,特别是烧成制度方面,应与坯料保持相互适应,可以通过实践进行调整和改进。
3.2.2试制
新开发的产品必须经过样品制作和小批量试产,验证原料、生产工艺方面的符合性,发现需要更改的问题。在高档次耐热烹调器的生产中,产品成型、施釉和烧成都需要特殊的工艺控制。例如,为确保釉层的厚度,最好是先进行低浓度瓷釉的泡釉;然后再加上高浓度瓷釉的喷釉;最后加入废瓷之后对产品进行烧成。通过调整烧成制度,其温度可降低20℃左右。
3.2.3验证
验证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产品检测。陶瓷烹调器的热稳定性试验,必须按照QB/T2580——2002《精细陶瓷烹调器》标准的6.1条款所提供的方法INXS。部分生产企业采用明火炉烤烧产品,然后淋冷水,模仿使用过程的骤冷,这种方式不能准确地说明产品热稳定性的程度。目前还有部分企业将产品使用温度错误視同为抗热震性指标。
3.2.4确认
陶瓷开发产品的确认,通常包含内部确认和外部确认。内部确认由开发、生产、检验、营销人员联席确认,应确保样品和设计开发输出符合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予以改进;外部确认最好请下单的采购商或消费者代表参与。
3.2.5设计开发的更改
设计开发的更改会时经常发生,任何更改之后都必须再次验证和确认。例如,原料配方的调整之后,可能会引起生产工艺的必要调整,某些更改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必须再次进行产品检测。产品生产工艺的更改,必须再次进行产品检测。产品规格尺寸及外观颜色的更改,必须得到采购商的确认[4]。
产品实现策划过程近似于可行性研究,通过研究、论证和实践,总结出经验,确定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开发过程的验证和确认,为产品坯料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生产过程的更改和挫折,有利于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日用陶瓷烹调器符合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产品主要特性是热稳定性,是产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方面。产品研发中,可通过认真和有效的策划,研究并确定好原料配方,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GB/T3532—2009日用陶瓷[s].
[2] QB/T2579—2002普通陶瓷烹调器[s].
[3] QB/T2580—2002.精细陶瓷烹调器[s].
[4] 黄振豪.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佛山陶瓷,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