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摘 要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对不同群众的调查,找出了影响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科学的应对措施,供教育公平的制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学校 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达到88%。针对不同档次学校的几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被调查者中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学生家长及其它社会人员。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的题型,单选与多选题相结合,既简单又体现了灵活性。
2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较多,因此选择被调查者时尽量涉及面广一些,包括大学、中学及学生家长等多层次人员,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成绩调查和知识接受能力的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考试公平的因素,在出现教育考试不公平时被调查者会做何反应,教育考试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等相关问题。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教育考试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考试环节,不管是大学、中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舞弊现象,在被问及您身边是否有同学作弊时,有70%的人选择了有,因此现阶段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作弊。另外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制度设计不是很合理,考试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很多考生获得较好的成绩是靠考前的突击复习。而对考试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大部分学生表示很无奈,而且每个人都深受其害,希望能有规范的考试制度和公平的考试环境。此外教育考试的不公平也不仅体现在考试本身,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各种不公平,如家庭背景、政府投入、就读学校等都是教育考试公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背景及家庭条件影响孩子受教育的公平。在对数据的分析与统计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进不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进而学习成绩也一直上不去,甚至出现一步走错,步步都错的局面,导致后面的高考、大学的学习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对现阶段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学择校问题要有统一的制度性的安排,不能让学生成为择校问题的牺牲品。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理想,出现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辍学的现象。相反也有些学生由于家境较好成绩不好,可能高中毕业后进不了国内的好大学,他们反而选择出国留学,这样他们通过家庭条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也是典型的因经济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2)教育考试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教育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教育考试不公平。首先,我国教育拔款是由政府直接拔款给地方院校,而非以奖学金的方式拔给学生,这样与政府有良好关系的学校更容易拿到政府的拔款,而处于偏远的中西部学校,尤其是小学则很难获得政府的有效资助,因此就出现了我们一边是排名世界第二的GDP,而另一边西部部分小学只能靠希望工程来捐助。另外这种拔款资助方式也使得学校更集中于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而对学生的关心则可能降低。其次,在有限的政府教育经费中,过多地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则不够,这也是配置失衡的重要表现,而且拔给高校的教育科研经费又掌握在少数知名教授手中,再次加重了不公平。这些现象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以行政主导的办学体制,政府追求教育的效率,忽视了受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殊不知,教育的不公平,是人生起点的不公平,给学生日后发展就此也带来不公平。
(3)教育收费影响教育不公平。在城市,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由于同一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要向重点初中、高中交纳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在高校,高额学费成为贫困生上学的负担,同时招生名额分配明显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4)地域差异对教育公平影响比较大。在农村上学与在城市上学,课本不同,师资力量不同,课时安排也不同,而最不同的还是环境教育。再者不同地域的课程和分数线的差距也是教育不平等的体现。高考的跨省要提分数线,而北大、清华这些我们向往的名校,在北京当地的学生看来分数跟国内其他的国本大学没什么差别,但是在外地学生身上却背负着100分以上的让分差距,也因此来自全国各地的富爸爸在北京买房子给孩子落户口,当然这不仅仅是大学,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这样了。因此地域的差异性也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
4 采取建议与意见
(1)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公平理念。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有效的教育投入,硬件无法跟上,师资无法引进,教育公平也成了一纸空淡。因此要有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要有计划、逐步地增加,形成一个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确保有限的经费都能落到实处,用得恰到好处。另外,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观念的落后,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要树立“发展优先教育,教育优先公平”的理念,只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
(2)加快教育制度创新,完善教育制度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的发展要实现制度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因此要完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强保障。合理的制度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也能有效促进教育的公平。同时也可以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打破行政主导的办学机制,使学校去行政化,通过教学科研来带动学校的发展。避免各种行政力量对办学的干预,保证学校独立办学,自主办学,并逐渐形成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办学体系。
(3)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配置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尤其要保障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受教育的需要,这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在资源分配方面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把教育投入落实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是有关系的学校。另外要适当向落后的中西部倾斜,特别是向落后的农村倾斜。
(4)采取强力措施解决教育乱收费用问题。首先还是要解决费用问题,收费越来越高使得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上不了学,上不起学,甚至连书本费都交不起,而这昂贵的书本费到底值不值这些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解决乱收费的问题是我们保证全国学生都能生活在良好学习环境下的先决条件。
(5)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公平教育机会。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所以要为此多给农民工子女一些福利,让他们有书读有学上,提高对他们的教育重视程度。
(6)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观念更多地在于改变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改变让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去找工作的急功近利的观念,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另外要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女孩享受与男孩同等的教育机会。
5 总结
在中国进步的同时,教育事业一定要与时俱进,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军事力量的差距,科技的发展速度影响了教育,但是追根到底是教育推动了国家发展,教育的成功出现了智慧群体,有知识有素质的群体才能带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而从个人身上也可以看出,在与生俱来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接受教育,人同样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弱势者因为拥有知识而摆脱了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其生存状态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要想办法切实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考试招生“十二五”规划课题《我国教育考试公平及其评价标准研究》,项目编号:1377
参考文献
[1] 杨羽宇.我国教育公平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J].四川教育,2005.12.
[2] 张万茂.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应对举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3] 姜言言.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论坛,2010.2.
[4] 林茂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之教育公平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5] 刘华清.新世纪我国教育公平的成就与问题[J].沧桑,2009.2.
[6] 刘尧.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J].中国电子教育,2007.2.
[7] 张杰.对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