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峰 丁军 陈松 邓明
摘 要 针对目前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从增强学生创新型能力出发,瞄准国内外需求,发挥高校教师科研优势,通过组建实验班,探索导师制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导师团队建设、培养环境构建等方面阐明具体举措以及实现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 导师制 拔尖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机械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推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①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专业的“象牙塔尖”,目标是培养少而精的“复合型、精英型、创新型” 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的科研及择业竞争能力。③
以传统产业为背景的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必须适应和体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机械工程是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又面临用高新技术加以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以机械工程专业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理工科大学,有着相当厚重的专业发展底蕴。为此,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对机械工程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一条适合工科院校传统专业提质升级的新路子。
1 存在的问题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加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诸如采用“3+1”、“2.5+1+0.5”和“1.5+1+1.5”三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等等。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够推进机械学科积极稳健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总结既有成果,发现问题,大胆引入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积极开展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建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的本质,瞄准国内外需求,开展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就尤为重要。无论从人才需求的储备角度、高等工程教育观念的转变,还是彰显学科发展特色,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有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2 现有基础
(1)办学悠久,为人才培养奠定深厚底蕴。重庆理工大学有着近70年的办学历史,长期隶属国家兵器工业部,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普通兵工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重庆市汽摩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2005年的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为优秀,成为重庆市率先获此殊荣的市属高校。
(2)优势学科,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坚实基础。机械工程学科2005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为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年批准为我校高考招生第一批次录取专业。
(3)平台丰富,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良保障。机械工程学科结合学科发展需要,注重教学及科研平台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重庆市2011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依托机械工程专业,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院所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新机制,届时将成为高端装备领域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创新基地。此外,还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数十个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科研平台。
(4)师资雄厚,为人才培养提供人力资源。机械工程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00余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以及数十名市级学术带头人和技术专家。而且有60%的教师曾在研究所、设计院及大型企业等担任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5)德国元素,为人才培养注入崭新活力。目前,学校机械工程学院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著名高等学府慕尼黑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分别参与了中德学院三个学部的全面建设。中德学院可以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对外交流和资源平台为机械工程类拔尖创新型人才提供强大支持。
3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1)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组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班 从入学新生中选拔1个班(30人)作为实验班,按照“3+1”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即分三个阶段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和一套由导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三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对应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尤其是在英语、数理、计算机以及专业基础;第二阶段对应于大学三年级,属于专业培养阶段,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开展生产实践训练;第三阶段对应大学四年级,主要任务是专业提高深造、交流强化。一套培养方案是指实验班中每个学生均指派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由导师将根据学生的特点、感兴趣的方向以及自身的科研学术情况,在学生的专业提高强化、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量身制订一套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进行1对1的培养。
(2)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上,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叉,把本地区行业发展最前沿的技术反映在教学内容中,满足装备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引进或编译国外高校优秀机械专业教材(如图1),开设双语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遵循“夯实专业技术基础,凸显专业方向特色,强化制造信息化知识体系”,以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熟练编制控机床加工程序及操作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的能力,如开设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智能控制以及综合性特色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等,构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加大了个性化课程比例,把以专业选修课学习提高到课程总学分的25%~30%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导师团队的建设方面。实行导师制,即是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导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从选拔到毕业进行全程指导和负责。导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指导学生结合研究项目发表科技论文和申报专利等;以导师自身的科研项目为背景,安排学生在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此外,拟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来上课,聘请两院院士、知名学者开设讲座,使学生及时汲取新的学科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汇聚作用,聘请本地区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送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做好导师团队梯队建设。
(4)在拔尖人才培养环境构建方面。一是制定《拔尖人才选拔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原则、选拔程序、准入准出机制以及政策保障等;成立专家组,通过选拔笔试、面试考查学生在个人特长、专业发展潜质等综合素质。二是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由于进入实验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较少,需要教学管理从统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因此,在选课、学籍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进入拔尖创新人才体系的学生优先提供参加科学研究实践的机会,优先开放实验室,优先考虑录取为本专业研究生以及优先参加各种国内外人才交流计划项目。三是建立多元化激励考评体系,考评体系既要侧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又要改革传统的测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单位、学校的不同职能,综合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完善。
4 结语
培养机械工程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采用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让学生增加实践经历,更多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以及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有利于学生的专业个性化发展,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打造专业品牌,铸就学科亮点,能够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资助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3B411)
注释
① 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② 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64-85.
③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