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梅,陈克胜
(1.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廊坊市固安一中,河北 廊坊 065000)
大学生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在特定人生阶段,面临职业选择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下,基于对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兴趣和价值倾向,所具有的职业选择观念。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择业者的择业观也随之发生着急剧变化,尤其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传统择业意识和新型择业观念交织在一起,各种观念新旧杂糅、良莠美丑相伴而生。而国内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许多经验事实表明,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识,对不同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好坏的判断都会由于择业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是新形势下促进就业的一项艰巨任务。
从唐山师范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和唐山学院三所大学中随机抽取3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83%。
采用薛淑芳编制的《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大学生择业观分为五个部分: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认知、择业途径、择业价值观,所有项目采用里克特五点记分制,该问卷信效度较高。
采用以班为单位团体方式进行测量。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
表1 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择业观差异比较(M±SD)
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择业动机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大学生择业观的差异比较(M±SD)
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择业途径和择业价值观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大学生择业观的差异比较事后检验
在事后检验中:在择业途径上,家庭条件很好的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中等和很低的大学生择业存在显著差异。在择业价值观上,家庭状况较好的大学生与生活状况较低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表4 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择业观比较(M±SD)
结果显示,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表5 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择业观差异比较事后检验
事后检验表明:在择业价值观上父亲高中文化水平与大专文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表6 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择业观比较(M±SD)
结果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大学生择业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择业价值观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表7 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择业观事后检验
事后检验表明:在择业价值观上,母亲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和高中、大专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和大专存在显著差异;在择业认知上母亲教育程度本科与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的五个构成维度来看,在择业动机因子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的择业动机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宠爱较多,因此在择业动机上独生子女更倾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但是由于家庭对其期望过高,独生子女在择业动机上要比非独生子女更强,更开放。他们更倾向去大型人才交流中心,更急切通过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以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而非独生子女家里对其的期望较小,所以择业动机相比之下较弱。
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大学生在择业途径和择业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状况越好,它的社会关系网越大,大学生的择业途径越广泛,他们可以通过家里的关系网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与家庭生活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择业途径上获得的帮助会更多,有更多的机会去大城市发展。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父母通过言行和经验教训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二是父母参与大学生的择业过程,或共同商量对策,或利用职权和“门路”帮助子女获得理想职业。三是那些平时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的大学生,缺乏主见,在职业选择上乐于接受父母的选择和安排。有些大学生甚至把让“父母满意”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与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注重将来工作的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声誉的好坏。在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得出择业途径的差异是由很好家庭经济收入和中等家庭经济收入之间、很好家庭经济收入和很低家庭经济收入之间造成的;择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是由较好家庭经济收入和较低家庭经济收入之间造成的。
结果表明,父亲教育程度和母亲教育程度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母亲教育程度在大学生择业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文化层次、地位、周围环境压力的不同,不同的家长对子女的前途有不同的期望,相应地对子女各方面要求不同,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因知识有限,易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择业价值观上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一般来讲家长文化程度愈高,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水平也愈高,家长期望子女在高学历取得之后可以脱离原有阶层向上流动,这导致了大批的毕业生宁可在城市漂泊等待机会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原籍去。并且他们对子女的职业报的期望越高,更希望子女能进国企,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等稳定而有前途的工作单位,而且会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来帮助子女择业。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最大,所以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子女的择业认知,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教育方式,在择业过程中会给予子女的信心越大,并且会鼓励子女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使子女在择业过程中会越挫越勇,能够更客观地看待社会中择业不公平现象。在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得出,父亲受教育程度在择业观上的差异主要是由高中和大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择业观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高中、大专,初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1]吕娜.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2011,4,33-34
[2]罗梅.新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104-105
[3]黄炜,刘伟.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31(9),63-64
[4]常海波等.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高校讲坛,2010,23,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