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兰
缺铁在人群中是相当普遍的。据中国不同地区调查,缺铁的发生率约为20~80%。尤以老年人和儿童及孕妇的发生率为高。铁在人体内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许多酶的合成。当细胞含铁酶减少时,可加速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化,从而产生头发易断、匙状指(指甲凹陷呈勺状)、舌炎、口角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患。近年来还研究发现,当缺铁时,神经细胞线粒体中单胺酸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致精神异常和异食癖(即喜食泥土、煤球、石灰、生米、冰块等怪癖),经铁剂治疗,上述病症可治愈。
老年人贫血的发病率约为5~20%,其中缺铁性贫血占第一位,约占36~66%。笔者随机调查本地100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贫血患病率高达54%,缺铁性贫血占76.6%。贫血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心慌、气促、嗜睡、失眠、易怒、乏力、食欲不振、心绞痛等。
老年人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老年人大多数牙齿残缺不全,从而大大限制了他们对饮食的选择性。他们长期只吃稀粥、牛奶、面条、开水泡馍等软食,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或瘦肉等含铁较丰富的食品,因而机体长期处于缺铁状态。此外,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又加常患慢性胃肠炎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老年人病情严重时,长期卧床,情绪低落,食欲下降,久之,就会产生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还有些老年人因腰腿痛、关节痛、头痛等疾患,经常服用抗炎止痛药或激素等制剂,可能诱发胃溃疡及消化道出血,此外肿瘤、痔疮、钩虫病均可引起慢性失血,也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老年人经常大量饮酒,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贫血不仅会加速机体衰老,还可使原有慢性病恶化。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老年人贫血及其有关原发疾病,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项重要保健措施。老年人贫血症状常不明显,很易被医生及病人忽视而延误诊治。因此,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查体,包括血常规检查实属重要。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针对上述引起缺铁的诸多慢性疾病等进行病因治疗。同时,应给予补充足够的铁剂。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饭后服,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老年人有牙病要找牙科医生耐心坚持连续治疗,且不可随意吃片止痛药或消炎药了事。不要轻易拔牙,对缺齿要及时镶补,以保证正常的咀嚼和消化功能。
一个成年人每天补充吸收铁质1毫克,即可补偿每天由细胞代谢丢失的铁元素量。一般每日正常的饮食中含铁约15毫克左右,但吸收率很低。如动物食品中所含的是较易吸收的血红素铁,其吸收率也只有10%。含铁较高的动物食品有瘦肉、排骨、心、肝等,每百克食品含铁为2.4~25毫克。植物食品含铁较高的有豆类(每百克含铁5.2~11毫克)、黑木耳(185毫克)、海带(150毫克)、口蘑(32毫克)、芹菜(8.5毫克)、油柒(2.5毫克)。植物中含铁多为不溶性有机铁及高铁,其吸收率仅1%。若用铁锅及铁铲炒菜可使菜中含铁量猛增10~19倍,这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措施。
(责编 冯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