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汉体育学院 雷斌
健身气功·大舞教学之摩肋势
文 武汉体育学院 雷斌
摩肋势是健身气功·大舞的第七势动作。摩,从手,麻声,本义是摩擦;摩,研也,有切磋之义,故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摩,通“磨”,阴阳相摩,天地相荡;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也有按摩的含义,《素问》中说:“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肋,从肉,力声,本义是肋骨,在胸部的两侧,故称两肋;肋,勒也,所以捡勒五脏也。本势动作通过左右俯身攀足,让手足阴阳经气相接;以退步摩肋侧重导引六腑;根据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的关系,推摩大包穴以调脾促进调胃;推摩两胁以调肝促进调胆;左右拧腰调肾以促进调理膀胱;肩胛的前后搓揉以调肺、心、心包促进调理大肠、小肠和三焦,以达到脏腑相摩,六腑相荡,以通为用,各司其职。
教学时动作路线要清晰,动作节点应分明,连接动作慢不停,定势动作要稍停。动作一:接第六势的最后一动。两腿伸直;同时,两臂侧起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配合吸气,目视前方。
动作二:重心右移,左脚掌内扣约45°,随后重心左移,左腿微屈,右腿伸直,右脚掌趾跷起,以右脚跟为支点,外撇约90°;同时,身体右转约90°。动作不停,重心向后,向前俯身,带动两臂立圆抡臂,左臂向上、向前、向下至左掌心轻贴右脚尖,左指尖向前下方,左肘微屈,同时,右臂向下、向后、向上至后上举,右掌心向上,指尖向后上方,右肘微屈;配合呼气,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右臂屈肘,右掌收至右腋下,掌心向内,指尖向下。随后,右脚向右后约30°退步,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同时,躯干直立,随之左旋;右掌根沿腋中线向下推摩,向下超过髋关节,随之,右手向前划弧上摆,摆至前正中线,与膻中穴同高,右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左掌经左髋外侧弧线上提,提至腋下,掌心向内,指尖向下;配合呼气,目视右手。
动作四:左脚向左后约30°退步,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躯干右旋;左掌根沿腋中线向下推摩,向下超过髋关节,随之,左手向前划弧上摆,摆至前正中线,与膻中穴同高,左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右掌向下,经右髋外侧弧线上提,提至右腋下,掌心向内,指尖向下;配合呼气,目视左手。
动作五:同动作四,唯左右相反。
动作六:同动作四。
动作七:接第4次退步摩肋最后一动。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右脚掌趾离地跷起,重心向后,同时身体前俯;左掌下按,左掌心轻贴右脚尖,指尖向前;右臂向下,经右髋关节外侧弧线摆至后上方,成后上举,掌心向上,指尖向后上方;配合呼气,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
动作八:起身,右脚掌内扣约135°。动作不停,重心右移,左脚掌趾跷起,外撇约135°,左腿伸直;身体左转约180°。动作不停,重心向后,俯身,带动左臂内旋,并向前、向上经头顶弧线向下、向后至后上举,掌心向上,指尖向后上方,肘微屈,带动右臂向下,从右向上经头顶向前、向下,右掌心轻贴左脚尖,指尖向前;配合呼气,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
动作九至动作十三:重复动作三至动作七,唯左右相反。
本式左边退4步,4次摩肋,右边退4步,4次摩肋。4次摩肋为1遍,左右各做1遍。
动作十四:接动作十三最后一动。左脚掌内扣约90°,脚尖向前,随后重心稍左移,右脚跟内碾约45°,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腿伸直;同时,起身向右转体约90°,身体中正,带动右臂内旋向前、向上,经头顶上方至右侧平举,掌心向上,指尖向外;左臂向下,从左向上至左侧平举,掌心向上,指尖向外;目视前方。
随后,两臂向上环抱,指尖相对,相距10厘米,掌心斜向下,手臂成弧形;配合吸气,目视前方。然后,两腿屈膝约45°,同时,引气归元,两掌经体前下按,与肚脐同高,相距约10厘米,指尖斜相对,掌心向下;配合呼气,目视前下方。
1、俯身攀足与抬头跷足侧重导引手足三阳经,为摩肋的整体动作侧重调理六腑做好“热身”。在起身转体至第一个俯身攀足时,为什么编排了两臂侧起呢?手三阳经循行于手臂外侧,行走方向是从手走向头,足三阳经循行于腿的外侧,行走方向是从头走向足。以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循行的部位和走向,掌心向下两臂侧起与伸膝脚趾抓地、松髋、松肩慢抬臂形成了引动手足三阳经的动作元素;当臂抬至于肩高时,向右转身,右臂向下,左臂继续向上,牵引左侧的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随着立体抡臂,俯身攀足,抬头跷足,躯干与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牵引和疏导六腑之经气。因而,要求下肢动作,髋以环跳穴为点,膝以委中穴为点,踝以解溪穴为点,趾以井穴为点;上肢动作,肩以肩井穴为点,肘以曲池,腕以神门穴为点,指以井穴为点,躯干以脊柱为主线,以点带面,以下丹田之气引动腰,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腕,形于手指,引气令和,动诸关节,柔和连贯。通过左右共四次俯身攀足,以提高“摩肋”的健身效果。
2、摩肋与退步相配合,侧重调理六腑。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内脏,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与水液。在《素问》中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说明了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实而不满”“泻而不藏”。其中胆为六腑之首,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决断、助消化;胃是水谷之海,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和主降浊,胃气以降为和,以通为用;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根据六腑的生理特点,运用了退步摩肋的方法。退步避免走“一”字,左脚左后方,右脚右后方,步法轻灵脚踩稳,脚踏实地不颠足,每步定势成虚步,重心在后看前方,避免同手又同脚;两手往返走弧线,无论推出和收回均走下弧线,匀速推摩力在掌根,用力柔和不轻浮;推摩线路应明确,腋中线向下推,经过大包穴,止点超过髋关节,沿着胆经向下推,具体止点各不同,根据身体状况而定,但不应追求推摩的长度而动作变型。为了提高推摩胁肋的效果,在推摩前应充分拧腰,两臂前伸后拉,牵引胁肋,随着呼气推摩,顺势导引。
为了整体导引六腑,本动作还运用了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的关系,其中推摩大包穴,大包是脾之大络,是调脾的主要穴位之一,脾胃是表里关系,脾气升举,胃气和降,升降相因,相互促进,要求掌根经大包穴向下摩运,推摩要顺达,节节贯穿,连绵不断,眼随手走,心平气和;以腰带动脊柱做左右旋转,牵引躯干两侧的胁肋部和推摩胁肋,是疏气理肝的有效方法,《灵枢》中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因肝居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是表里关系,少阳之脉循于胁,左右牵引和推摩胁肋,是对肝胆的直接导引,胆为六腑之首,肝主疏泄,有疏导之功,促进六腑的传化饮食和水液;左右拧腰,固肾壮腰,腰为肾之府,肾藏精纳气,是先天之本,是能量的仓库,肾与膀胱相表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肩胛前后搓动和牵引,对肺、心和心包有综合调理作用,肺主气,有宣发肃降之功,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有经络相互络属,在动作的升降开合和肺气的升降出入中,促进六腑的传化功能;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明则下安,通过调心,养心安神,心平气和,以促进五脏六腑之平衡;心包是心包络的简称,亦称膻中,对心具有呵护作用,是臣使之官,有“代心行令”之功,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心包气足,三焦得通,三焦通畅,心包得以养。为了达到侧重调理六腑,五脏相促进,还运用了两臂对称内旋立体抡臂的导引元素,促进了脏腑的调理。
从上可知,本势动作,不仅手脚并用,躯干配合,而且五脏六腑一起“参入”,达到大舞功法的整体调节,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相促进,在整体中有侧重,在侧重中有整体,达到整体平衡。不仅是前六势的总结,而且为最后一势做好准备。另外,本势要求身体的协调性较高,通过练习不易协调的动作,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在开始教学和练习时,可把动作分解,如先练退步,再练站立姿势摩肋,然后再整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