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龙+王颖
这是一场作风建设的大考。
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坚守“认真”二字,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牢牢把握活动的总要求,完成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务实创新,“治标”和“治本”并举,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成效是最有力的证明:一年多来,机关工作作风变了、办事效率高了、服务态度好了,群众深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党员干部反映会议文件少了、真抓实干多了,铺张浪费少了、厉行节约多了,迎来送往少了、深入基层多了,庸懒散拖少了、创先争优多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刹住了。
对此,群众发出肺腑之言:“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
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情,群众却不理不睬?为什么交通发达了,我们离群众反而更远?为什么通信更畅通了,我们跟群众的沟通能力反而下降?
归根结底,是思想没有到位、认识出了问题、观念产生了偏差。
我省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作为先导,并贯穿活动始终,从强化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感情入手,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以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以身作则,示范引领。省委书记李鸿忠先后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12次,对全省教育实践活动作出批示187次,审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材料122份,与各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达92人次;王国生省长先后6次到联系点恩施调研指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明方向;省委常委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开展活动,先后组织20次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组织3次省“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夜学”,力求学深、学精、学透;13位常委同志分别到基层蹲点调研、主持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四风”问题。
在省委领导示范引领下,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认真履行“两个主体”职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不搞“权力下放”,不当“甩手掌柜”。同时自觉把自己摆进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更严尺度衡量自己,为党员干部做出样子,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格局。
各地各单位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夜学”、双休补学、领导讲学、专家导学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章和中央、省委规定必学内容。省、市、县党政机关及直属单位采取随机问学、突击考学、演讲评学等方式,增强学习实效。村、社区等基层单位采取送学上门、网络互动、编印“口袋书”等方式,保证学习对象全覆盖。迄今,全省举办“夜学”10.8万场次、专题讲座2.5万场次,领导干部上党课5.9万场次,各地各单位集中学习时间都达到5天以上。
省委举办6期党政主职干部群众路线专题研讨班,市县举办培训班2022期,培训9.8万人次;全省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20.2万场次;市县党委班子通过“一人讲、大家听、集体议”交流学习体会,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思想汇报会、开设“百姓讲坛”等方式互动交流,引导党员干部换位思考、不断增进群众感情。此外,我省注重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省委邀请12名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为省级、厅级干部上课,全省选树刘伦堂、周小贺等党员干部先进典型11745个,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11987场次。
广大党员干部普遍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灵魂大洗礼,是一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大锻炼,是一次及时的优良传统大回归,大家醒了脑、提了神,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
真听意见:效法“鱼鹰扎底”
“我们打赢了官司,法院执行时,要我们去找当事人签字,我们要是能找到那个人,还找你们干啥?”“企业曾经被某机关工作人员强制摊派购买礼品,希望检察机关予以查处。”去年11月9日,十堰市张湾区20多家企业受邀,公开向公检法司部门提意见,3个多小时的会议,企业家们“炮声”不断。
陈元华是原仙桃纺织集团职工,根据规定,今年50岁的她已到退休年龄。但在该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局长李少云陪着陈元华跑进跑出3趟。体验显示:这个退休手续办下来,要经过10个流程,盖3个图章,历经5个窗口,面对8名工作人员。如果运气不好,一趟办下来,可能得一周。“如此折腾,群众能满意么?”李少云感叹。
“干部像候鸟,白天找不到,晚上回城了。”乡镇干部“走读”,群众反映强烈。不止干部走读,群众用“隔窗看景、走马观花”形容干部调研,用“挂在嘴边、贴在墙上”嘲讽干部办事。鄂州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找到了一系列干部作风的问题。
找准病根,才能端掉病灶。为找准“四风”问题的症结,我省坚持真开门、常开门、开大门,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征求意见,要求党员干部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
俗话说,蜻蜓点水波澜不兴,鱼鹰扎底抓得活鱼。第一批活动期间,省“四大家”领导共走访118家单位,召开座谈会41个,征求到意见建议356条。 各地各单位采取座谈恳谈、问卷调查、网络征询、设置意见箱和专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老同志、“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通过电视问政、治庸问责、信访投诉、行风评议等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市县党委把常委会开到村、社区,把座谈会开到湾组院坝,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采取随机走访、蹲点调研、换位体验等方式,一竿子插到底当面听取群众意见。据了解,全省参与征求意见的群众达272.6万人次,共征求意见181.6万条,归纳梳理为36.7万条。
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三公”经费过大;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
会所歪风屡禁不止、培训中心存在腐败、裸官问题没有根治、奢华浪费建设不少、豪华文艺晚会常见;
干部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党员干部参赌涉赌,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
……
对准焦距,深挖细查,通过真听意见、听真意见,大量的地方病、部门病、行业病暴露了出来,一份份“四风”问题清单纷纷出炉。
开展批评:显微镜下挖“病根”
“你在享乐主义方面有‘三多三少,参与迎进送出的多、抓具体业务的少,开会讲的多、落实督办少,浮在面上多、深入基层少。”
“平时见你遇到一些具体工作时,由于不熟悉政策,不敢表态,怕丢丑,群众戏称你是‘光说不干假把式!”
“你抓工作挑肥拣瘦,好抓的就抓,遇到困难就绕道走,喜欢‘脸上擦粉,不愿‘身上出汗,怕吃苦、怕困难。”
这是红安县人社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一幕。会上,政绩观有偏差、脱离群众、面子工程表面光、不敢担当等词汇频频出现,批评意见针锋相对,思想交流异常激烈,党组成员互提意见共334条,条条刺刀见红,直戳麻骨。受听者普遍红了脸,出了汗,坐不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我们这个长期执政的大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此次教育实践活动重拾“党的法宝”,每一名党员干部既是批评者,又是被批评者,在反躬自省、互相映照中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的深刻洗礼,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我省坚持严字当头、对标把关,将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关键的关键,层层审核党委班子和党政正职“四风”问题清单、对照检查材料、相互批评的意见,不达标准不放过。全省有59家单位因对照检查材料不合要求、准备不充分被要求暂缓开会,有8家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因对照检查“画像”不准、批评和相互批评辣味不够被及时叫停;全省县党委常委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平均修改15次,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平均修改10次以上。
全省11万余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坚持尺子量己、刀口对己,剥茧抽丝、层层深挖,不回避遮掩问题,真正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推动查摆“四风”问题不断深入。大家聚焦“四风”,吐露心迹、剖析根源,一些过去不愿讲、不敢讲的话,都说了出来,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净化灵魂、锤炼党性的难得契机,不讳疾忌医、不舍本逐末,紧密联系岗位职责、工作经历、心路历程和个性特点,上升到党性认识高度,查病症、找病灶、挖病根。
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许多被忽略的“病根”被查找出来。
宜昌市公路管理局机关党支部每名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作出自我检查,对人情消费、办公用房和住房等8个方面逐一作出说明,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逐一查摆,从理想信念、财经纪律等7个方面找根源、谈教训、明方向;
荆门市疾控中心卫生技术服务党支部支委抛开面子关、人情关,开诚布公地进行了相互批评,特别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剖分析,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直奔主题,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共16条;
天门市教育局机关党支部查找出“中梗阻”问题主要是在外务工子女回乡办理转学手续繁琐,招生政策咨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对办事群众和师生没有负责解答、办理、引导群众办理或转交经办科室,处理方式简单。
“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红安县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潘新华说,以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有那么多毛病,自己的工作中存在那么多问题。
对于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动真碰硬、刺刀见红,网友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名网友说:“甜言蜜语,算不得意见;和风细雨,也不叫批评。百姓欢迎‘辣味民主生活会,‘辣味是批评的题中之义,加重‘辣味是让批评回归优良传统。”
整改落实:向顽瘴痼疾“开刀”
光说不做,百姓不信;知过不改,百姓讨厌。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疗效”。
今年7月中旬,正值纳税申报和社保缴费高峰期,家住咸宁市温泉区的方先生到政务服务中心地税窗口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办税人员在答复方先生的咨询时,未能一次性告知办理程序,导致方先生3次往返于房产局和地税窗口。“你们就是这样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吗?”方先生拨打咸宁市政风行风热线投诉。市地税局纳税服务局局长尹洪波了解事情原由后,当即责令当事人向方先生道歉,并安排专人为方先生一次性办理了涉税业务,事后按照相关规定扣除了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当月的考核工资。尹洪波认为,纳税人不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方先生对此非常满意,他说:“没有想到我的一句话,地税局会如此重视,不仅迅速采取了整改措施,还就处理结果专程征询我的意见。这种闻过即改的做法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
“照镜子”不认真,就看不出眉头;“正衣冠”松松垮垮,就树不起形象。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强调整改落实要严字打头,立行立改,持续用劲。专题民主生活会后,省委常委联系点县市区作出表率。红安县坚持“十大问题马上改,百个项目新开工”;鄂城区对12名“走读”干部通报批评教育;大悟县着力完善民主生活会、县委常委会议事制、谈心谈话制、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等5项制度……各地各单位认真研究整改方案,制定整改任务书、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严格实行整改台账、月报、交办、销号和经常性督办等5项制度,做到一个整改事项、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班推进、一抓到底落实。
我省扭住“四风”不放,对官场陋习、顽瘴痼疾下猛药、出重拳,以锲而不舍的恒心、啃硬骨头的狠劲、“钉钉子”的韧性,先后开展了47项专项整治。据统计,全省共查处专项整治项目中的各类问题5683个,处理党员干部755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36人。
47场硬仗,带来了“四风”问题的扭转性改善。
形式主义得到有效整治。着力纠正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唯GDP”等错误政绩观,有效治理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三级精简会议29.9%以上,精简文件27.9%以上,减少考核评比项目27%以上,会风文风话风更加朴实简明,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逐步解脱出来,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官僚主义得到有效克服。通过权力瘦身、审批提速,权力运行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三级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324项、下降24.5%,其中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86项;群众办事难、滥发钱物、大吃大喝、违反财经纪律等一些管控不严的突出问题,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借机敛财“人情风”、拖欠克扣群众钱款财物、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一些与民争利的突出问题,“裸官”、干部“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参加天价培训等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均得到有效整改整治。
享乐主义得到有效清除。坚决反对特权思想,推动党员干部回归健康朴素自然的生活常态。全省统一取消鄂“O”号牌车,对鄂“AW”号牌车进行清理,启用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段号牌,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各单位清退超标超配公车1136辆、办公用房13.7万平方米,停止兴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44万平方米。
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挥霍浪费、骄奢无度等不良之风明显收敛,厉行节约蔚然成风。各地各单位压缩“三公经费”14.9亿元,同比下降24.5 %,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5批55人。
务实为民:群众满意是标杆
2009年前,襄州区交通局船检服务点在区政务中心。在船主的要求下,服务点迁至距汉江较近的港航所。2013年,局长彭少华发现,节假日不能年检。很快,一条旧趸船被改造成水上服务中心,节假日提供服务。此后,该单位又推出水上电召船检服务。船主电话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迄今,区港航所已外出审验货船几十艘,为每位船主平均省钱约3万元。通过三迁服务点,机关离船主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也贴近了。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300多万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活动中,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困、接地气、促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标杆,以群众受益为准则,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解决。我省坚持从小事做起,党员干部认领群众“微心愿”,各地各部门减免民生“微收费”,抓好小区“微治安”,让群众直接受益;突出“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截至2014年8月,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934公里,解决1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新增就业43.98万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8.75万套,省级财政用于保障民生支出1655亿元,同比增长21.5%。
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破解。省委把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柴湖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将柴湖镇建设提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出台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深受移民群众好评;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牵头领办20件实事,带动各级领导干部领办实事、破解难题;各级把化解信访积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市州一把手、省直部门负责人包案化解中央和省级交办重点信访积案255件,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消化疑难信访问题5万件。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采取“一个支部一个方子”的办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889个;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投入资金3亿元对1087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推广“服务送上门、办事不出村”等经验,发挥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作用;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开展“三万”活动、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联系服务群众更加直接到位。
干部作风转变,群众笑容满面。很多群众感慨:“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打个电话,干部就来了,见干部就像见亲戚一样容易。”省卫计委干部王馀祥在《民情日记》中写道,“从敬而远之到称兄道弟,从不冷不热到牵肠挂肚,我们离群众近了,群众跟我们亲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经过教育实践活动洗礼的湖北党员干部,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清廉务实的作风,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当的排头兵,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大考”。
相关链接
全省:狠刹奢华浪费歪风
中央部署清理整治工作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纳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围,迅速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动真格、真处理,狠刹奢华浪费歪风,取得了较好成效。
中央会议召开后,省委书记李鸿忠8月6日作出批示:“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发一贯彻通知,提出明确要求。要特别强调从源头抓起,在宗旨、理念、设计、审批环节就开始把关。”8月15日,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重要批示及中央相关会议精神。8月22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的通知》。8月28日,召开省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全省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
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由省委教育实践办、省发改委有关同志负责。清理整治工作由工作专班具体组织实施,省发改委等12部门承办。本次主要清理2007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以后建设的豪楼、地标。重点清理整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的豪楼、地标。
根据各地自查报告情况,有15个市(州)报告暂未发现奢华浪费建设及建豪楼造地标现象。此外,十堰市报告房县行政中心项目为豪楼,已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程序处理到位,处分14人;恩施州报告省烟草恩施分公司所属望城坡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科技园区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为豪楼,存在超规模、超投资概算的情况,目前正在按程序处理。省直有关部门自查未发现奢华浪费建设情况。
自8月26日《湖北日报》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之日起,指派专人接听举报电话,查看举报邮箱,做好专门记录。截至9月7日,共接到举报电话2起,接收到举报电子邮件5封。省委教育实践办已将电话举报记录和电子邮件举报材料转交纪检监察部门按规定程序处理。
鄂州:出台硬规整治干部“走读”
“干部像候鸟、白天找不到、晚上回城了”,乡镇干部“走读”,群众反映强烈,对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很大。为解决这一作风“顽症”,鄂州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出台硬规,让走读干部变成住读干部,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鄂州市下辖3区20个乡镇,有1800多名区、乡镇机关干部。由于交通便捷,市域面积小,80%的区、乡镇干部把家搬到了市区。干部上班晚,下班早,连日常工作都保证不了,为群众办事的时间大大减少。
针对群众反映干部走读所引起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找不到人,对村组情况不熟、与群众缺乏感情等问题,鄂州市委直面群众呼声,把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立行立改的头等大事来办。
强化制度约束,实现纪律留人。全市全面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制度,规定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住夜,除开会、请假和出差等特殊情况外,每人每星期在工作所在地住夜不应少于5天;工作日夜晚、双休日和节假日安排专人值班,不得安排工勤人员顶班;值班期间要保持电话畅通,遇有应急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值班人员姓名、职务、电话等信息,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市区两级不定期明查暗访乡镇干部“走读”。乡镇干部若违反规定,被发现1次给予批评教育,2次则诫勉谈话,3次以上年度考核不称职。近期,市委对17名不在岗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在《鄂州日报》上进行实名通报和相应处理。
鄂州市委书记李兵说,出台规定让区、乡镇干部“住读”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干部真正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住留下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于是,该市搭建夜学、夜议、夜谈、夜访四大平台,让镇干部夜访包村、包组农户,撰写《民情日记》,收集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同时在村建立“连心栏”,将驻村干部的姓名、职务、手机号和照片公示上墙,方便群众办事,“住读”干部住得有为。
据不完全统计,开展整治区、乡镇干部“走读”以来,全市区、乡镇干部组织开展夜学2281场、夜议1797场、夜谈2189场、夜访45235人,结对帮扶对象4200人,解决民生难题7800多件。
仙桃市:对“人情风”坚决说“不”
“人情大于债,没钱砸锅卖。”对日益盛行的“人情风”,仙桃市以坚决的态度和果断的措施说“不”,以啃“硬骨头”的硬措施亮出反“四风”的鲜明态度,赢得群众拍手称快。
年初,仙桃市就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以外的喜庆事宜发出“两准两不准”禁令,即本人或父母、子女可以按规定操办婚、丧两类事宜。本人或父母、子女不准操办婚丧以外的任何喜庆事宜,如房屋乔迁,子女和孙子女满月、周岁、五岁、十岁等各类生日宴,本人及长辈做寿、子女参军入伍、高考升学、读研读博以及开业庆典、订婚等;不准参与婚丧以外的任何喜庆事宜,包括赶情和赴宴。
对违规操办婚丧以外喜庆事宜的,给予当事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退还“情钱”。对以权谋私、借机敛财的,给予当事人党政纪处分或免职处理。对赶情搭礼、参加宴席的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对单位监管不力,发生违规操办喜庆事宜的,第一次对单位分管领导批评教育,对当事人所属单位全市通报批评;第二次对单位“一把手”批评教育,对当事人所属单位全市通报批评;第三次及以上的,追究其主管单位责任,对主管单位全市通报批评。对因违规操办喜庆事宜受到党政纪处分或被通报3次及以上的,在评选本年度文明单位时,予以否决。
通过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短信、党务公开平台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并采取发出倡议书、“贴门神”、纳入村规民约等方式,推动以良好的党风带民风、树新风。此外,还设立和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对举报违规操办婚丧以外喜庆事宜问题属实的,奖励举报人现金500元。对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家庭情况进行摸底造册,对重点人员由单位主要领导谈心交流,当面签定承诺书,跟踪管理。仙桃市纪委、监察局成立6个监督检查专班,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恩施州:向庸官懒官“亮剑”
恩施州以“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为标准,把“为官不为”问题纳入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治庸问责,引导党员干部争当“双为”好干部,有效破除了“为官不为”歪风邪气。
“一周办结制”是恩施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的一项工作机制。全州通过逼“庸”为“能”、逼“懒”为“勤”、逼“混”为“为”、逼不为者出局,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对民生问题实实在在整改到位。目前,州级行政审批单位由原来的48个减少到36个,全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52个州直单位对外承诺一周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达500多项,8县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各乡镇及80%以上行政村均按照相关要求设立了规范的便民服务大厅和村便民服务室。
恩施州从严监督问责,强化“在位有为”责任担当。州委以反腐倡廉建设延伸的思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集中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健全干部日常监督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岗位职责。目前全州受理群众举报1474件,办结1356件,办结率达92%以上。对不作为的党员干部,依据党纪法规从严进行追责问责,追责问责单位达95个、个人854人,对解决党员干部“在岗不在状态”、“在岗不履职”的问题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酒肉朋友不能乱交、有所图谋的饭局不能参加、私人会所和高档娱乐消费场所不能去、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收、侥幸心理不能有、不能支持和参与‘两违、对‘中梗阻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以为‘为官不为比‘为官乱为要好得多、不能旧错未查新错又犯。”恩施市明确提出“九个不准”向庸官懒官“亮剑”。同时,为治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为官不为”问题,该市对水利局、农业局、住建等16个窗口部门123名中层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