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不婚主义者年年递增;二是离婚率不断攀升。根据《四川民政统计年鉴》,2013年,全省每4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夫妻在办理离婚登记。在这些离婚夫妻中,女性“休夫”现象陡增。中国人的婚姻正在经历危机!
有一位学者,三十年如一日地在为国人的婚姻和谐幸福而奔走。她从理论到实践,调查研究、深度解析夫妻们的婚姻矛盾,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她已年过七十,仍然孜孜不倦地行走在大江南北,做演讲、开培训课程、接受个案咨询,以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长者的责任感告诉人们,婚姻就像人的肌体一样,也会生病,感冒发烧,甚至患上重病,危及存亡。这就需要求助专门的“婚姻诊所”、“情感医院”加以救治。
这位学者,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教授。
美满人生来自幸福家庭
陈一筠今年已跨进75岁的高龄,却显得异常康健年轻,才思敏捷。更难得的是,陈一筠还陪伴、孝敬着她那近百岁而健康的父母。陈一筠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她认为,自己的一生受惠于父母和自身的幸福婚姻与美好家庭。
陈一筠出生在四川筠连县一个普通教师的家庭。她在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59年,陈一筠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大学毕业后,由于“文革”的政治风云变幻,她的事业遭遇了十年蹉跎。好在,这段时间里,陈一筠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嫁给了本单位的一位工程师。
作为当今中国权威的婚姻问题专家,陈一筠自己的婚姻之路并不平坦。她的丈夫是晚清皇室后裔。世世代代的书香门第虽给了他良好的教养,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却牢牢地在他脑海根植。他自幼未见过爷爷、外祖父、父亲、伯叔、舅爷及家族里其他男性长辈做家务、带孩子。他母亲虽也上过大学,但结婚后做了家庭妇女,解放后进入了职场,但家里的一切仍由她独自操持。陈一筠的丈夫回忆说:“我父亲下班回家就是抽烟、喝茶、看报,此外就是给孩子们钱花;母亲的任务当然是相夫教子。”
陈一筠在与丈夫谈恋爱期间,“浪漫”之中全然未意识到双方潜在的角色观念之差和成长背景之别。像所有坠入情网的恋人一样,他们相互欣赏。
然而结婚之后,矛盾很快出现了:丈夫在孝顺守寡的母亲与亲近新婚的妻子之间不知所措,最令妻子不能容忍的是夫家那种男尊女卑的氛围。女儿出世后,她更感到家庭生活的重负和压抑。她开始和丈夫争吵,内心也曾经闪过一个令她痛苦的念头:离婚!可是丈夫却全然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他不也背着母亲侍候过临产的妻子?他也曾当着母亲的面为女儿洗过尿布,甚至还有几次抱着孩子在大街上亮相呢!这些,都是他家祖祖辈辈的男人不曾做过的事啊!这难道还不够“解放”和“平等”吗?
经过与丈夫多次争吵后的反复思考,陈一筠心里渐渐明白:横在她和丈夫之间的“文化深渊”,原本来自两人自幼的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性别角色示范,这不是通过争吵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岁月去磨炼吧,时间是最好的调解人……
“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在全国公开招考助理研究员,陈一筠勇敢应试并成功获胜。那已是70年代末,已到不惑之年的陈一筠,因科研工作的需要,不得不从ABC开始学习英语,硬是在一年后获得了我国第一批公派到北美的访问学者资格。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一年艰苦奋斗归来,她便应我国著名社会学前辈费孝通教授的邀请,担任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一份学术刊物的主编。
随着事业的发展,陈一筠和丈夫的婚姻已经走过了十年。学术上的进取和做妻子、儿媳的自我修炼,终于使丈夫和婆婆对她刮目相看了,她不再感受到家庭中男尊女卑的压力。同时,丈夫在她出国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学会了操持家务、照料女儿。陈一筠和丈夫的婚姻,总算渡过了险滩,渐入佳境。
破败的婚姻没有赢家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陈一筠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欧洲的两所大学做访问学者归来,她开始进一步研究国人的婚姻问题。他接待过的一位海外归来的求助者,其婚姻经历导致的人生悲剧,令她深感痛惜。
那是1993年的冬天。一位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年的男士来求陈一筠帮忙寻找他失散了的亲人。原来,这位男士为了一个相见恨晚的红颜而抛弃了结发妻子和一岁多的儿子。到了国外,他一面打拼事业,一面享受情欲,一次次结婚离婚,换了N个新欢。然而,一个女人最终欺骗了他:夺走了他的财产,毁掉了他的事业,令他在绝望中两次自杀未遂。是教堂的牧师劝他回国向自己唯一的亲身骨肉——儿子做忏悔。
陈一筠通过公安局档案查询到了他的儿子信息——在北京某大学读书。陈一筠带上这个男士的照片约见了其儿子,告知了他实情。然而,这位大男孩久久端详了 “爸爸”的照片后,吐出一句话:“爸爸早死了!我不认识这个男人!”
陈一筠次日去拜访了孩子的母亲。当她目睹这位男士的照片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她说,当年孩子父亲抛妻弃子,决绝离去,可怜的孩子天天盼着爸爸归来,可爸爸却渺无音讯。母亲只得长痛不如短痛地告诉孩子:爸爸在国外发生车祸死了……
后来,这位母亲告诉陈一筠,她和儿子都不愿意再见到这个狠心背弃他们的男人,让他为自己的绝情付出代价吧!
陈一筠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男士,并承诺再去做些努力,帮助他和儿子见面。未曾想到,这位男子竟在第二天自杀了!
此事让陈一筠内心纠结了许久。她看到,婚姻的破败怎样伤害着当事者各方的情感、健康乃至生命。一桩婚姻的失败,谁都不是赢家!
陈一筠总结了她十多年的上千例个案追踪,这样告诫她的受众: “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也没有任何成功能够代替婚姻家庭的成功。因为,事业的辉煌是一阵子,婚姻家庭的幸福是一辈子!”
奔走大江南北,播撒幸福家庭的种子
陈一筠一边做理论研究,一边参加社会实践。上世纪90年代初,她借用了一家书店的顶层阁楼作为工作间,独自做起婚姻家庭的个案访谈与义务咨询来。最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婚姻与家庭》杂志帮了她的忙,使她从众多听众和读者来信中获得了第一手素材。为了支撑这初创的事业并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访谈对象,几年里,陈一筠花光了她和丈夫的全部积蓄。
1993年春天,她得到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支持,并由一个基金会提供资助,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非政府的婚姻家庭与妇女咨询工作机构——京伦家庭科学中心.十多年里,从“少男少女课堂”到妇女咨询室;从家庭暴力投诉热线到基层妇女工作者培训班,使“京伦家庭科学中心”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熟知。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期间,她的“京伦家庭科学中心”接待了国内外几十个参加非政府论坛的妇女团体。瑞典总统莫纳还专程到“中心”访问了陈一筠和她的志愿者们。
陈一筠是婚姻专家,也是一位长者,她总是告诫那些在婚姻困境里挣扎的人们,要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
陈一筠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国人婚姻危机的现状,呼吁政府在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上,更多地关注婚姻家庭层面,并且在教育领域和媒体宣传中,大力传播婚姻家庭科学和正确的婚恋观,为引导国人的婚姻家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
总结自己三十年来的婚姻研究成果,陈一筠出版了专著《陈一筠婚恋辅导手册》、《情爱与性爱》、《两性世界何处去》,《青苹果丛书》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