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2014年8月,一场特殊的官司在北京市某法院进行。庭审现场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措辞激烈地控诉被告。被告席上,则是一位默不作声的年轻人。
其实,原告与被告,曾经是一对感情不错的翁婿。他俩之所以对簿公堂,是因为十年的时间里,老人的妻子和大女儿相继抑郁缠身,自杀身亡。为了遏止灾难,老人小心翼翼呵护小女儿,没想到,小女儿仍然难逃厄运,患上抑郁,也自杀身亡。老丈人认为女婿疏于照料,导致小女儿绝望自杀。于是,翁婿走上了法庭……
厄运连连,全力保护最后的血脉
2011年3月的一天,唐英在整理小女儿唐婧的书籍时,找到了作家余华写的小说《活着》。唐英曾经看过这部小说,里写了一个名叫“福贵”的人,他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一个接一个地被埋葬,葬完亲人,“福贵”仍要顽强地活着。拿着这部小说,唐英的手有些发抖,因为小说里描述的情景,现实中同样在发生——
62岁的唐英是北京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25岁那年,他经人介绍,与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李至玲结婚。婚后不久,妻子生下了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姐妹,唐英高兴地为这对女儿取名为“唐婕”与“唐婧”。
活泼可爱的这对女儿承载了唐英的全部希望,他从小就对姐妹俩悉心培养,而这对姐妹也非常争气,两人一起考上大学,小女儿唐婧更是考入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可女儿们刚上大学,一桩让唐英无法理解的事情发生了。2002年的一天,唐英的妻子突然想不开,自杀身亡!夫妻间的感情一直好好的,妻子为什么会想不开呢?在医院的急救室里抢救了整整三天,妻子还是撒手人寰了。这桩变故让唐英悲痛,同时又让他感到迷惑。
所幸的是,女儿们的表现很争气,心情无比沉重的唐英感到了一丝安慰。一年后,大女儿唐婕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市的公务员,小女儿唐婧大学毕业被IBM公司录用,紧接着,两姐妹都有了人生的伴侣。看到孩子们这样有出息,唐英欣慰不已。可是,就在唐英刚松下一口气时,命运再次露出残忍的一面,只不过这一次,他的遭遇变得有迹可循了。
2009年年初,唐婕突然变得心情烦闷,而且睡眠越来越不好,出现了健忘的状态。经过医生诊断,唐婕被确认为重度焦虑抑郁症。看到大女儿唐婕的颓废与萎靡,唐英在心痛之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女儿现在的样子,与李至玲离世前的几个月,实在是太像了。难道李至玲也是得了抑郁症?天旋地转之间,唐英一下发现了失误:当年的自己因为缺乏常识,错失了抢救李至玲的最佳时机!
极度后悔之余,唐英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让大女儿重蹈她妈妈的覆辙。可是令他遗憾的是,不管他付出怎样的努力,大女儿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2010年5月26日,唐婕以坠楼的方式放手一切。
如花的女儿随风而逝,让唐英的神经整个被击溃了,他一病不起!三个月之后,当他重新爬下床来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女儿的病情明明控制住了,为什么还是挽留不住她呢?唐英想从各个方面一探究竟。
很快,唐英找出了其中的根源。原来,唐婕不想终生依赖于药物,她悄悄地停药了,而停药之后,病情变得无法控制,她也驾驭不了自己的低落情绪,导致走上了绝路!
查出了大女儿坠楼的根源,一种说不出的恐慌袭上唐英心里。为什么妻与大女儿会罹患同样的病,难道说这种病也会遗传吗?查询了众多的资料后,唐英发现:抑郁症并不会通过基因进行遗传,不过,该病还是会出现家族集中性,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罹患此病的概率,会比一般人群的概率高出三十倍左右,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几率越高!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应该是行为和意识上的互相影响。
对抑郁症有了一定的了解,唐英把所有关切的目光都放在小女儿身上。唐婧是个聪明睿智,又极其善解人意的女孩,她可万万不能走上母亲与姐姐的老路啊!但是,母亲与姐姐的经历究竟对她造成了怎样的一种冲击?心灵上形成了怎样的伤害?这些真让唐英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巨大恐惧。
正因为如此,唐英在整理家中的书籍,看到这本书时,才会倒吸一口凉气,唐婧决不能受到任何相关的刺激了。那天下午,当女儿从公司里下班后,唐英对她说:“小婧,你最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一番没头没脑的话,把唐婧问得莫名其妙,她迷惑地对唐英说:“我最近很好啊,身体很好,工作也很好,怎么会不舒服呢?”唐英被唐婧的反问,弄得有些尴尬,他连忙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是爸爸这些年来,被各种变故折腾得有些神经质了。”
事与愿违,希望被绝望完全击溃
2012年5月26日这天,唐婧在单位加班时,突然给唐英打来了电话:“爸,这些日子,我怎么总是感觉不对劲儿?”唐英心里一紧:“怎么不对劲儿?”唐婧说:“就是睡眠一直不好,头发也掉了不少,总觉得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唐英的话筒差点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心冰冷一片,因为这一天,恰好是大女儿的忌日,厄运是不是再次降临了?放下电话的唐英赶紧找到唐婧,并带她去看医生。结果,他的猜测成为了现实,唐婧真的出现了抑郁的症状!拿着医生的诊断,唐英的心底无限悲凉:命运呀,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呢?
得知唐英的心绪后,女婿赖俊对他说:“您老放心,我会珍惜眼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唐婧的事情交给我吧,我会用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她……”
在赖俊的恳切请求下,本来想全力照顾唐婧的唐英,将命运的权杖交给了他。在唐英看来,女儿虽然被命运的枷锁卡住,但是父亲的爱,终究不及丈夫的爱,让赖俊对她进行照顾,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唐英对赖俊说:“你俩只要夫妻同心,我相信,一定能跨过这座火焰山的。”
可是就在唐英对赖俊充满了希望时,仅仅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唐婧的病情便急转直下。当看到唐婧的医嘱上写着“自我保护下降,严防自杀”的字样,唐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012年8月28日下午六点,唐婧从自家27楼的阳台上一跃而下,终于步了她母亲与姐姐的后尘,以同样的方式告别了唐英。这是唐英唯一的血脉!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一切,当看到唐婧那娇弱的身体躺在棺材里时,已经流不出眼泪的唐英趴在一角,再也起不来了……
唐婧的离世,让唐英成为一位老来丧女,让大家格外同情的老人,十年的时间内,他失去了三位至亲,他的苦痛与悲凉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可是在悲痛之余,唐英也起了一个疑惑:对于唐婧的病情,自己是早有准备的,为什么交付给赖俊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加重了呢?还有,医生已经提出医嘱,说唐婧有了“自杀倾向”,为什么还是没有将她拦下?唐英突然有了一种猜测,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利用一次机会,悄悄地取走了女婿赖俊的手机存储卡。
打开存储卡,唐英控制不住内心的惊悚。里面充斥的内容,没有一件是与唐婧的病情有关的,唐英发现,赖俊所有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参加各种酒局与饭局,唐婧确诊后的三个月,他一次也没陪唐婧去医院。
更让他气愤的是,里面还有十多段音频资料,都是赖俊和一些不明身份的女性聊天,聊天的时间大多是在夜里,甚至是深夜。作为一名已婚的男人,大半夜的与一些女性聊天,这显然极不正常!
怒火在唐英的胸口熊熊燃烧起来,虽然这些证据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出轨,但他实在是太不关心小女儿了。唐英极度后悔,后悔不该轻信赖俊当初信誓旦旦的谎言。
唐英拿着他的手机存储卡,气愤异常地指责他道:“你明明知道她的病情严重,却不努力看护他,你不是他的亲人,是仇人,我不能放过你!”
老岳父状告女婿
2014年年初,经过长时间准备的唐英一纸诉状,将女婿赖俊告上了法庭,并提出了六十九万元的赔偿要求。在他看来,女儿女婿是大学同学,有着很长时间的感情基础,可是当抑郁症袭来之际,感情的堤坝竟然连三个月也支撑不住,赖俊太对不起唐婧了,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4月2日,该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出庭的赖俊振振有辞地说道:“当一个至爱的亲人离去后,难道所有的其他亲人,就可以联手把这个责任,栽赃到别的亲人身上吗?都是受害人,我感到委屈。”他还进一步地解释:“我俩都是清华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一直是认为工作压力大,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赖俊还告诉法官,唐婧患病后,他之所以没有送她去医院,恰恰是为了减轻她的压力。赖俊还表示,唐英整天只知道唉声叹气,并不断地在唐婧面前渲染抑郁症的可怕,因此,他才选择了一套更加温和的办法。
更让唐英惊讶的是,赖俊带来了一份唐婧生前写就的遗书,这份遗书中,唐婧对所有的亲人表达了感激,针对赖俊的也是褒扬之词:“你对我太好了,可我无法阻止自己一天天越来越堕落,你对我的爱,我来生再报答吧。”遗书中,唐婧对自己的病情也有过描述:“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很绝望,我将无法面对未来的生活,我实在无法容忍自己这样下去了。”
综合上述情况,赖俊认为,这两年亲情破碎的心伤,唐婧最后的决定和遗书是理智清晰平和的,贯穿着她的人生信念,有尊严体面快乐地活着。她不愿作为病人,作为抑郁病人像妈妈姐姐一样反复挣扎两年,所以,她的坠楼是她思索之后,所做出的最后决定。赖俊说:“我俩都是高智商的人,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很高,唐婧就更是如此了,她不能容忍生活在一片阴影之下。”
是不是应该像赖俊所表述的那样去接受女儿唐婧的选择呢?作为一个父亲,唐英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唐婧是被疾病所控制,就好像心灵的世界里住进了魔鬼,她的选择,自然不是一个理性思考后的决定。再说,赖俊嘴上说支持和帮助唐婧,而在唐英看来,赖俊并没有尽到责任。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法官让此案进入了休庭审理期。
这场亲情官司引起了京城广泛的注意,许多媒体纷纷进行了相关报道,一些专家也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们认为抑郁症作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很容易受到悲观情绪的笼罩,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患者放下一切顾虑,向各方求救。而患者家属也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疗单位,进行正规的治疗,度过心理上最难的时期。专家还指出,如果严格地按照医嘱,大部分如同唐婧一样的重度患者,完全有希望康复,并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患者家属也应该配合医院,而不是幻想着患者能够自愈。
2014年9月,这场官司重新开庭审理。法官认为,由于唐英证据不足,因此对其69万元的精神赔偿不予支持。官司尘埃落定,摆在唐英面前,是亲人全部被病魔吞噬之后,要面对的凄凉晚景。赖俊的微博名称也改为了“剜我心肝,咬牙前行”。
编后:这个悲惨的故事令人震惊。抑郁症患者,面对的是无法逃避的绝望,就像跌入万丈深渊。这种绝望是病态的,与客观的处境并不一定相符。所以,抑郁症病人在前期常常可能被亲人误解为“装病”。面对抑郁症病人,亲人最难的就是很难把他们当病人,就像本案中赖俊认为唐婧的自杀是理性、自觉的选择一样,他没意识到,妻子是病人,这种自杀不可能理性清醒。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它并不是纯心理性的病,在患者的大脑特定区域是有器质性病变的。他们并不是“生活好了,环境好了,该乐观就能乐观起来的。”作为亲人,必须严密关注抑郁病人,引导他们向医生求助。希望这个案例引起更多人去关注我们亲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