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市公司行业舆情指数为71分。行业健康度以及热度相比去年有着显著提升。随着2014年IPO的重新开闸,整个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大盘逐步走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投资者进入市场,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2014年整个上市公司行业负面舆情信息也开始持续扩散,个别企业声誉以及舆情状况严重受损,处于舆情高发状态。虽然企业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进行股票申购时,更应该多关注相关企业舆情信息,不能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理性看待目前整个行业的回暖潮流。
从舆情统计结果看,A股上市公司舆情状况最为严重的问题分别是:圈钱、信息披露违规、高管跳槽离职、大股东减持、募集资金项目遭遇行业过剩、公司业绩下滑高管薪酬提高、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多个方面。由此也说明整个上市公司行业管理存在着严重漏洞。
另外统计上市公司年报发现,上市公司舆情风险状况中“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辞职”情况最为普遍,系统中相对应的上市公司有218家,排名第一。“媒体或员工爆料公司管理存漏洞”等现象位居第二,公司数目达到17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或减持股份”事件排名第三,相对应的上手公司数目为125家。
从图表信息来看,2014年上市公司舆情风险状况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健康度低、管理存在漏洞、大股东或实际控股人跑路套现、经济下行导致的行业产能过剩等方面。另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违规事件的比率高达6.75%,比主板上市公司高出近1倍。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舆情发源地,尤其是新兴的社交网络使得个体信息源的数量骤增,拓宽了舆情生长的土壤,提升了舆情传播的速度。与此同时,处在舆情漩涡中心的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部分上市公司对待频频发生的舆情危机,应对不够积极。
中石化
事件:25企千亿资金入局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舆情指数:87分
中国石化2014年9月14日晚间披露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增资引进社会及民营资本的具体方案,25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将以1070.94亿元认购销售公司29.99%股权。
此次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引入的25家机构囊括了国内资本圈的核心力量,包括大润发、复星、腾讯等9家产业大腕,也包括了嘉实基金、工银瑞信等公募巨头,以中国人寿和生命人寿为代表的4家险企也成功入围。
9月15日,各大财经媒体、门户网站都对中石化的“混改”引资名单做了大量报道。中石化的公告为媒体报道提供大量素材,其公告对25家投资者的基本信息、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投资实体是否专为本次增资目的而设立等情况均有详细披露。
尽管多家投行对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方案的评价不一,市场对“混改”方案的表现却相对一致。9月15日,中国石化A股微跌0.74%,H股大跌6.76%,创出该股2009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9月16日之后,在市场消化了中石化“混改”引资名单的基本信息后,媒体上出现了更多更深度的报道和评论。
引资既提升投资者价值,又能促进中国石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尽管多数人对此次中石化改革表示看好,但是企业面临的潜在舆情危机不容小视。目前中石化仍然掌握着所在产业的上下游,25家投资者中民营资本占比过小,参股企业合计持有股份不超过30%,不具有经营上的决策权。“一股独大”的背景也决定了中石化在董事会中拥有的话语权最大,外界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以后的发展状况,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舆情直击:
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成员胡森林: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高估短期成效,也不应低估长期效果。关键在于,国有企业的功能需要清楚界定。哪些企业是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哪些是可以有更多市场取向的。对于承担社会保障功能,或者是属于国家战略需要的,可以不以经济指标为导向进行考核,更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保障功能的承担。而对于市场取向的一类企业,则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
能源评论:外界对于中石化的这一“创举”,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点赞的人高呼,中石化引入的这25家投资机构,基本都是战略投资者,多数是冲着和中石化未来可能的合作而来,是在寻求1加1大于2的效果,由此看来,国有企业“混改”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唱衰的人暗讽,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要相对控股。如果国企控股,不等于民企拿钱帮国企吗?由于中石化等巨型国企掌握着所在产业的上下游,外界资本进入以后,将会形成“关门打狗”的情形。孰是孰非,只有等待时间来检验。
乐视网
事件:政策趋紧致乐视网前景蒙阴霾
舆情指数:75分
2014年7月11日和15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会议,就当前的互联网电视管理与经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顿方向及时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7月16日,受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盒子监管升级,以及媒体传闻“广电总局已经口头告知7家集成服务牌照方,不能再与乐视网合作”等消息影响,乐视网猛遭机构砸盘,午后一度跌停。
7月17日,乐视网股价继7月16日大跌9.75%后,当日午后直接跌停。17日下午,乐视盒子悄然下线,官网信息显示因缺货暂停预订。7月17日晚,乐视网发布公告澄清,相关媒体的报道与事实不符,公司正在主动与央视共同对合作的互联网机顶盒存在的违规问题进行整改,且为彻底解决牌照问题,将在广电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积极申请互联网电视内容牌照。根据有关规定,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2014年7月18日开市时起停牌。
7月20日晚,乐视网发布投资者交流会沟通情况及相关事项的说明暨复牌公告,公司股票于2014年7月21日上午开市起复牌,恢复交易。而此前网传“跑路”的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在交流会现场也通过视频现身,表示自己在海外的一个月是在推进乐视的海外业务,若业务开展顺利,再过三四周就会回来。endprint
在乐视网此次的舆情危机应对上,企业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公司股价连续遭遇跌停,损失惨重。但总体而言,此次企业对舆情危机的应对也不可谓不迅速。对于乐视网今后的发展,尽早获取互联网电视牌照是首要问题,否则乐视网原有的商业模式将再次遭受冲击,舆情状况将有所反复。
舆情直击:
东方早报:在遭遇监管层的严格整顿后,乐视使出了闪转腾挪的各种本领力挽狂澜。7月23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已与重庆广电及重庆有线签订了战略投资及合作协议,交易各方将围绕互联网电视、电视剧等领域展开合作。
北京青年报:对于互联网电视运营至关重要的集成播控服务牌照,乐视要想获得并非那么容易。该牌照由广电总局发放,迄今只发放过7张。而且之前广电总局领导在一次会议上曾表示总局不会再发放新的牌照。
泸州老窖
事件:1.5亿存款离奇失踪
舆情指数:72分
2014年10月14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2014年9月25日,其在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存款在转款时被告知失踪。经多方协调多次磋商无果,泸州老窖于近日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酒企屡屡发生银行存款“蒸发”案,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这些事件会发生在白酒行业,而且都是发生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内且酒企日子较为困难时呢?有媒体认为,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白酒厂家和银行开展“深度合作”,酒企给银行存款,作为交换,银行承诺协助卖酒,然而事实上效果存疑,更可能引发资金等多种问题。
此次泸州老窖银行存款丢失,虽然不是企业直接因素造成的,但也暴露出公司在企业舆情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受整个白酒行业调整的影响,泸州老窖今年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泸州老窖此前发布的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55%。
舆情直击:
@财经网:酒企帮助银行完成存款任务,银行帮助酒企卖酒,并以存款作担保向经销商放贷帮助融资。银行将存款借贷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需完成银行压下来的卖酒任务。如果小贷资金链断裂,或银行资金流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存款不翼而飞”。泸州老窖曾是众酒企中最早尝试这一合作模式的酒企 。
产融云-尚书-欧阳博士:也有可能是经销商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完成企业给予的任务,便通过向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开出承兑汇票,收款人为酒企。酒企面临业绩压力,提前给经销商的产品达到承兑汇票的额度,而市场行情导致动销不理想,在汇票到期后经销商无法承担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部分。此时卖方不愿意支付差额部分,即不愿意回购大宗产品,而银行也不愿意为之买单,才出现前文提到的“多方协商多次无果”的局面。
丽珠集团
事件:上市公司被曝涉内幕交易
舆情指数:68分
在监管层彻查内幕交易的紧急关口,仍有券商研究员泄露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珠海丽珠集团就不幸中枪,泄密门事件致公司2014年6月9日停牌。
2014年6月6日,财新网记者首先爆料了丽珠集团微信泄密门事件。消息称,6日中信证券医药分析师张明芳在微信发布上市公司丽珠集团即将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信息,并称这一信息将于下周二(6月10日)公告。
此消息一经透露,引发群内的基金经理纷纷“退群”。巧合的是,该分析师11:17分发布消息,11:18分股价迅速被拉升。11:21分丽珠集团股价迅速到达当天最高价位49.90元,下午有所回落,仍以涨幅2.81%收盘。
据一位从事证券行业的律师表示,此举涉嫌分析师提前知道并泄露内幕消息。相关买方机构表示担心被拖累,因此赶快退群。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被当作利好消息之一,而且基本上都发布正式公告。但对于此次事件,在中信证券分析师张明芳发布上述信息之前,丽珠集团没有正式对外界透露本次股权激励的部分信息。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最终情况属实,将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有证券行业律师表示,上述行为泄露内幕信息,只要泄露,就是违法。这一泄露没有指明是泄露给公众还是泄露给特定对象,微信群虽然不算公众领域,但对大众传播仍然具备约束力。
舆情直击:
上海证券报:作为备受市场关注的股票之一,丽珠集团此前曾大规模接待来访的机构投资者。业内人士表示,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向机构投资者提供“私人订制”的信息已经不是新鲜事,机构投资者借“实地调研”或其他途径获得一些个人投资者难以获得的信息也不是难事。
某券商分析师:张明芳发的消息干脆利落,可以看出这不是她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听朋友说起过,此前她也有类似的违规情况,不过影响较小,被她丈夫平掉了。据说她丈夫是证监会的,具体职位不太清楚。
云南白药
事件:产品陷毁容门 引发跨省追捕
舆情指数:64分
一名广州医生因为一条两年前的微博遭到了跨省调查,而原因竟是涉嫌损害云南白药的商誉。云南白药此次舆情危机应对可谓“效果显著”,不仅未能平息所谓的“谣言”,还让自己深陷舆论漩涡。
此次云南白药跨省事件最早于2014年7月17日被曝出。当日网传广州一位外科医生被云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警察带走问话,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据悉此次跨省抓捕的起因系云南白药举报,该医生在两年前发布一篇微博,称有小患者擦伤后用云南白药粉自行治疗,导致毁容。云南警方据此认为该医生“侵犯了云南白药的商誉”。
7月21日,跨省事件的舆情继续发酵,多家媒体对此事件持续跟踪,并称云南白药闹出的此次跨省事件堪称史上最烂危机公关。
此次事件同时暴露出云南白药在舆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对于云南白药来说,最好的舆情应对还是企业应在日常运营时建立完善的舆情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负面舆情苗头。以此为机,通过媒体广泛科普云南白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方面化解可能产生的误会,另一方面又可树立企业关心消费者的负责形象,为企业口碑加分,同时还为产品做了宣传,最终可以化解危机。endprint
舆情直击:
金羊网:云南白药即便是要追究医生的责任,也应该到法院起诉,不应该动用警力跨省追捕,这是浪费警力的表现。警察介入这种不该介入的事情,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云南白药不懂法,警方怎么也是法盲呢?
@法号小眼子:利用警察发动对一个说真话的小医生跨省追捕,云南白药你挺会“公关”的。
@急诊夜鹰: 一场跨省追捕闹剧,彻底让云南白药走向全国,这是一次成功的“自黑式”市场营销。
*ST长油
事件:*ST长油退市 散户赌重组或无缘暴富梦
舆情指数:59分
自2007年步入资本市场,长航油运就头顶央企的“金字招牌”,“国油国运”政策的“历史机遇”,为它筑起了一道“护城河”。或因价值投资、或因押宝重组,近15万的股民成为*ST长油股东,曾期望共襄一场财富盛会。
2014年春天,*ST长油发布公告称,预计4月23日之前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板交易,连续亏损的*ST长油即将黯然告别A股市场。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央企进入退市企业行列所产生的效应,已不是一家企业退市那么简单。
随后经过退市整理期前29个交易日的充分换手,2014年6月4日,退市长油以0.83元的“仙股价”结束了长达17年的A股之旅。在退市长油最后的日子里,它遇到的却并不是冷落,而是疯狂的投机。在退市整理期参与投机的几乎全部是游资,不少散户抱着“收藏”的心态抢购这支注定要退市的股票。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赌重组,因为那些*ST股重组带来的暴富神话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退市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旅程,据安排,长油6月5日摘牌后,将于8月6日前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三板)挂牌转让。对于长油来说,企业目前资产负债率高,亏损额大,加之油运行业短期不可能出现复苏,长油可谓“积重难返”,其依靠自身经营要实现“浴火重生”再次上市,难度可想而知。
*ST长油“被退市”是退市制度改革后市场前进的一小步,但法制化、市场化、常态化的退市却迈出一大步,未来股市将实现“有进有出”,给股市投机炒作减少一个标的物,这将有利于发挥股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从而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频上演。
舆情直击:
@上交所:对此次退市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退市制度必须平等对待、严格执行。二是退市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处理、规范操作。三是退市组织实施要形成合力。
中华工商时报:作为第一家退市的央企,这是资本市场实质性推进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或会给未来退市“常态化”的改革方向拉开了序幕。
光大证券
事件:乌龙指影响远未结束 光大业绩遭遇腰斩
舆情指数:54分
提起光大证券,不得不说一年前的”乌龙指”事件。2013年8月16日11:02分,沪指突然大幅飙升,2分钟内指数从2074点涨到2198点,涨幅超过5%。四大行及两桶油在一分钟内触及涨停;与此同时,股指期货也在2分钟内上涨70点。
事件爆发之后,即引发市场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各种传言纷至杳来,但市场猜测很快便较为集中的将此次异常的罪魁指向光大证券。“乌龙指”之说亦在此时确立。有股民称这是中国股市的“历史性时刻”,监管部门亦介入调查。
根据最后调查的结果,证监会通报“8·16乌龙指事件”确因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出错,其内控管理存在缺陷,最终被定性为“内幕交易“。证监会为其开出了“5.23亿罚款、4名高管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超级罚单。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完结,关于此事的争论还未消散。投资者的艰难索赔、乌龙指主角杨剑波的漫长诉讼,仍然持续吸引着舆论的眼球。作为此次事件的焦点,光大证券直至今日依然未能摆脱一年前乌龙指事件的梦魇。
据光大证券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2亿元,同比下降19.66%;实现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53%,乌龙指事件影响仍然持续。实际上,因“8·16事件”带来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及巨额罚款,已导致光大证券2013年业绩惨淡,公司2013年净利润下降近80%。
舆情直击:
经济参考报: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此次乌龙指事件之后,上交所立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防范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但是客观地说,国内的交易所在此类事件中所处地位比较尴尬,在8·16当天,交易所方面根本无法判断光大证券的行为到底是误操作还是真实的意志使然,因此也无法做出是否应当公告的判断。在这位人士看来,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光大证券本身的风控问题,而这一事实却已经被市场所忽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最能体现光大正在面临的尴尬处境的,是空前的“连降七级”的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光大从此前的双A级直降为C级,而与之同居正常经营券商中最低级别的只有联讯证券、民生证券、南京证券、上海证券和万和证券6家。
比亚迪
事件:传统业务折戟 新能源汽车难扛大梁
舆情指数:53分
2014年8月24日晚间,比亚迪公布了2014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下降15.52%。另外报告显示,企业三季度也将面临亏损状况。持续下滑的业绩也使得市场对比亚迪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质疑,多家媒体对比亚迪进行了跟踪报道,频频指出企业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比亚迪也做出了解释,指出企业虽然在新能源车、手机业务方面发展良好,但是受累于传统汽车业务,太阳能业务的持续亏损,最终造成了集团整体业绩的不佳。
有分析人士预计,2014年比亚迪传统汽车同比将下滑10%至15%。对2013年98%的销量和利润贡献来自传统车业务的比亚迪来说,预计中的下滑幅度不是好消息。endprint
从监测数据来看,比亚迪目前企业负面舆情信息开始扩散,企业声誉已经受损。从监测结果来看,多家媒体的持续报道已对比亚迪的股票价格、经营状况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多数投资者也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前景产生了一定质疑。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之前,比亚迪如何平衡好传统车和新能源车业务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舆情直击:
海通证券:比亚迪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比重仅为3.6%,短期仍难以完全对冲传统车下滑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司短期业绩承压。随着电池产能稳步投放,制约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最大瓶颈将逐步消除,未来销量有望迎来跨越式增长。
南方都市报:对于比亚迪所自信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动力电池成为制约销量成长的主要瓶颈。在比亚迪秦迎来销量拐点之际,却因为电池产能跟不上而不能完全释放潜在市场。而另一方面,有股东质疑比亚迪的产品缺乏品牌溢价、品牌美誉度低。
雷士照明
事件:管理层陷内斗 股民信心遭受重挫
舆情指数:51分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8月8日遭公司董事会罢免。与此同时,一段雷士照明董事长王冬雷带队到公司总部,并与吴长江助理发生激烈肢体冲突的视频流出。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很大的舆论反响,投资者也对雷士照明今后的发展前景表示了担忧。
经济观察网随后刊文《雷士照明罢免吴长江CEO职务,或因赌博等行为》,文中指出,吴长江此番遭董事会罢免,或因个人涉嫌赌博,欠下巨额债务所致。
8月10日至12日,雷士照明舆情发展态势达到顶点,吴长江、王冬雷纷纷对此次事件作出表态,接受各家媒体采访。吴长江10日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不接受所谓的董事会对自己的“指控”,此次罢免没有法律效力,自己将会通过正规途径进行维权。而公司董事长王冬雷则声称:“我和吴长江没有个人恩怨,没有矛盾。但是非常遗憾,他一次又一次挑战公司底线,董事会的底线。”
雷士照明斗殴内乱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雷士照明的企业信誉,使得投资者信心大幅受挫。此次事件归根结底,还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争夺权利的斗争。而广大股民、投资者无疑会在此次事件中遭受重大损失。
舆情直击:
经济日报:整合主导者需要能力,被整合者则需要态度。商业行为自有商业规则,即便是赌钱,怕也要有个愿赌服输的心态。当然,这并非雷士照明个案,本土不少创业者在企业卖掉后,迅即绕开禁业条款新创一家同样业务企业的案例并不少见。虽然所谓商场如战场,脑子要转得快,但成功的商人定是大智若愚的。
中国经营网: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不同。明智的做法是,承认创始人的局限性和不完美,但并不因噎废食,而是利用制度对冲人性的弱点,发挥其最大优势。在利益导向的商业世界中,人性是靠不住的,好的制度允许人犯错,同时提供了修正错误的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