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体验图像加工魅力

2014-11-17 17:35金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图像评价信息技术

金婧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内容,重点为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而难点为图像的加工。学好本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方法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由于这部分知识较零散,但课时有限。因此,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只用1~2课时的时间,大多直接使用教材案例,缺少阶梯型的细化任务。那么,在图像加工教学中不自觉地就陷入以工具软件体系为线索的“技术学习”,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差距。图像信息的加工内容实践性强,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图像加工处理的操作与应用,渗透了多媒体技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信息应用意识的好机会。

●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操作中理解图像加工的一般过程;掌握选区、图像色彩调整、移动工具的使用,进一步理解图层;尝试合理选择工具进行图像加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加工和重组,生成新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导学帮助文件展开自主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图像加工的魅力,感受“学中做,做中学”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客观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

● 学情分析

从认知发展水平来看,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演绎归纳能力;自我表现、创作欲较强。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和基本的美术素养。此外,学生对Photoshop具有自发的兴趣。而在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的基本整合能力,还掌握Photoshop的简单操作。整体来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较小的差异,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一定的弥补。

●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设计构想

首先在课前展示学习课题、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在心里形成初步印象,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学生带着目标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然后,利用熟悉的网络游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同时趁着学生的游戏热情,顺势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具体方案

教师投影广播:本节课学习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并提出学习建议。

师:(展示“换装”游戏)同学们对这个游戏不陌生吧,相信大家都有过一个设计师的梦。那我们就来比比谁厉害!开始吧。

生:打开网页“课前准备”栏目,进入“换装”游戏界面,体验游戏(如图1)。(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图像的差异,思考如何形成的)

师:正所谓新手看热闹,高手看门道。大家是游戏高手,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图像是怎么加工的?利用我们学过的Photoshop可不可以实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使用Photoshop加工图像——为自己的“海宝”做主。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设计构想

本环节通过具体范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Photoshop软件基本界面和操作产生联系,养成先思考再操作的“软件思维习惯”。在此过程中提供多种方法引导,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选择工具,通过“所见即所得”分析比较各种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方法优劣,从中归纳出工具的适用范围,并以此根据原图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让学生在制作中更好理解“合理性”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

(2)具体方案

教师展示范例,引导学生分析范例(如图2)。

①确定选区:选择工具的使用。

师:大家观察“海宝”图像的特点,颜色层次少,背景前景分明,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选择工具呢?

②换色:图像色相饱和度调整。

③添加对象:移动工具与选择工具、变形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学案,尝试自主实践,可以相互之间讨论、交流与合作。遇到疑问,可以利用记事本及时记录,同时利用信箱答疑课后向教师寻求帮助,节约时间。

教师巡视,集体讲解常见的普遍问题。

3.拓展深化,自由创作

(1)设计构想

在学生完成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发挥,围绕一定主题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在创作阶段,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平台提供如“记事本”、“信箱答疑”等方便学生记录个人心得、寻求别人的帮助。此外,提供“课外阅读”板块,以盛行的“网络恶搞”为例,引导学生分辨真伪信息,注重网络道德的培养。这一部分让学生在体验中实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活动同样也提出分层性的要求,所有学生都需要达到基础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有基础的学生利用“资源链接”自学提高。(资源链接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扩展性资源,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借助于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寻求别人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2)具体方案

师:基本的换色与添加对象已经完成了,其实“海宝”在我们的手中可以“七十二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好打扮它吧!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自主创作。利用“资源链接”,对图像进行二次加工。

师:同学们在进行加工的时候,要有明确的主题,如体育、饮食等,但是要注意,坚决杜绝“恶搞”(展示盛行的“网络恶搞”)。(巡视,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1)设计构想

评价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有效课堂的必备原料。笔者充分利用自建网络平台,将自评、同学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在后台管理中采集评价数据,以此为轨迹,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endprint

(2)具体方案

教师适时观察到学生作品提交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管理。

全部提交完成后,师生进入“作品展评”栏目进行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不错,我们说要取长补短。下面就请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发表见解。

①学生提交拓展活动中完成的作品,进行作品说明和自我评价(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如下页图3)。②学生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根据提供“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③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交流。

教师选择部分典型学生作品转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出彩与不足(如图4、图5)。

● 教学反思

“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有意义学习获得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将学习内容以任务驱动,可以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设计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完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归纳总结—再实践—拓展”的体验方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支持作用。①人性化设计。在如今的网络微时代,每个学习者既是该网络中的一个独立节点,又是个人知识系统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网络。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支撑学生的自我认知。例如,课件在每个模块都提供“记事本”,方便学生记录心得等,并可以“信箱答疑”及时与教师交流。通过这种“通道”,学生获取的知识不断得到修改、完善和更新,逐步构成个人的认知网络。②构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自我展示的强烈愿望。所以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设计了作品展示和评论模块,意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自己评论。正是基于网络交互的特征,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广泛地参与交流和互动,群体智慧使得个人的认知和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不是对软件工具的纯粹掌握,而是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③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新课程改革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应该避免学业水平式的“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由此,本课将评价渗透到“课堂活动”每一个环节中,将开放性作品评价与学习表现评价结合,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并以此为轨迹,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应该努力摆脱枯燥与模式化,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要使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提高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endprint

(2)具体方案

教师适时观察到学生作品提交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管理。

全部提交完成后,师生进入“作品展评”栏目进行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不错,我们说要取长补短。下面就请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发表见解。

①学生提交拓展活动中完成的作品,进行作品说明和自我评价(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如下页图3)。②学生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根据提供“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③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交流。

教师选择部分典型学生作品转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出彩与不足(如图4、图5)。

● 教学反思

“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有意义学习获得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将学习内容以任务驱动,可以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设计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完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归纳总结—再实践—拓展”的体验方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支持作用。①人性化设计。在如今的网络微时代,每个学习者既是该网络中的一个独立节点,又是个人知识系统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网络。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支撑学生的自我认知。例如,课件在每个模块都提供“记事本”,方便学生记录心得等,并可以“信箱答疑”及时与教师交流。通过这种“通道”,学生获取的知识不断得到修改、完善和更新,逐步构成个人的认知网络。②构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自我展示的强烈愿望。所以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设计了作品展示和评论模块,意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自己评论。正是基于网络交互的特征,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广泛地参与交流和互动,群体智慧使得个人的认知和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不是对软件工具的纯粹掌握,而是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③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新课程改革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应该避免学业水平式的“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由此,本课将评价渗透到“课堂活动”每一个环节中,将开放性作品评价与学习表现评价结合,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并以此为轨迹,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应该努力摆脱枯燥与模式化,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要使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提高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endprint

(2)具体方案

教师适时观察到学生作品提交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管理。

全部提交完成后,师生进入“作品展评”栏目进行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不错,我们说要取长补短。下面就请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发表见解。

①学生提交拓展活动中完成的作品,进行作品说明和自我评价(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如下页图3)。②学生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根据提供“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③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交流。

教师选择部分典型学生作品转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出彩与不足(如图4、图5)。

● 教学反思

“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有意义学习获得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将学习内容以任务驱动,可以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设计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完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归纳总结—再实践—拓展”的体验方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支持作用。①人性化设计。在如今的网络微时代,每个学习者既是该网络中的一个独立节点,又是个人知识系统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网络。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支撑学生的自我认知。例如,课件在每个模块都提供“记事本”,方便学生记录心得等,并可以“信箱答疑”及时与教师交流。通过这种“通道”,学生获取的知识不断得到修改、完善和更新,逐步构成个人的认知网络。②构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自我展示的强烈愿望。所以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设计了作品展示和评论模块,意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自己评论。正是基于网络交互的特征,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广泛地参与交流和互动,群体智慧使得个人的认知和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不是对软件工具的纯粹掌握,而是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③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新课程改革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应该避免学业水平式的“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由此,本课将评价渗透到“课堂活动”每一个环节中,将开放性作品评价与学习表现评价结合,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并以此为轨迹,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应该努力摆脱枯燥与模式化,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要使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提高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像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A、B两点漂流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