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东
摘 要: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所面临的气候压力得到了全面体现,在这一背景下,探索碳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扭转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金融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因此,对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宏观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05-0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致使极端天气气候的频繁出现,威胁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国政府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形成了新型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碳金融作为应对降低碳排放量的金融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所面临的气候压力得到了全面体现,在这一背景下,探索碳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扭转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金融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本文将对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碳金融的产生及涵义
当前,学术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求作为现代经济调节和配置的核心的金融加入之中,并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因素开拓性地引入到金融学中,并使学术界开始关注金融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是以马赛尔·杰肯为代表的经济金融学家。20世纪末期,出现了环境金融这一概念。环境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碳金融,其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运作模型的只要作用是规制碳排放。确切地说,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
目前,学术界贵碳金融涵义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来看,有以下几种:(1)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1]。(2)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分支,主要指创造基于市场的、用来完成环境目标和转移环境风险的金融工具[2]。(3)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买卖,亦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3]。(4)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开发项目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4]。(5)碳金融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做“碳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和碳指标交易等[5]。
由上述几种定义可以看出,碳金融泛指与限制碳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
二、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之一,对碳金融的认识较晚。2007年以来,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等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总过方案,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并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服务,如针对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服务指南等。
目前,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碳交易主要是在CMD框架下进行,且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CMD交易份额已经成为全球最多的卖家,同时也是CMD项目的主要开发者,其涉及的交易内容包括CMD项目开发及减少碳排量的CERS交易。此外,国内关于碳金融的金融活动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领域,所谓绿色信贷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对绿色经济给予扶持,而对污染经济给予贷款额度限制等政策手段的信贷方式。2007 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和银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到中国减排领域[6]。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碳金融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碳金融发展迟缓,业务模式较为单一,这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力严重不符,造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碳金融的重视度不够
2012年前,中国不需要承担碳排量的减排义务,且在中国,碳金融尚属新生事物,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对其还不够重视,对碳金融的作用还没意识到。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发展空间不看好,对其运作模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较低,国内只有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碳金融业务,其他金融机构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二)碳金融的交易程序复杂
碳金融不但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社会效益,由于经济利益涉及国内减排单位和国外购买企业,社会效益中涉及政府部门和环保企业,因此,在协调多方利益的前提下的碳金融交易程序就比一般的项目交易复杂的多。同时,金融机构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主要针对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使得环保风险评价程序变得复杂,项目审查的难度和交易成本增加了。以CMD项目为例,项目的开展需要经历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实施等步骤,这一开发程序的过程复杂且交易规则严格,故而项目开发和执行不是专业机构难以实现。
(三)碳金融面临的风险较多
碳金融除了面临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外,还面临政府所带来的政策延续性风险,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2009年,哥本哈根的国际气候大会的失望落幕,使得《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将于2012年结束,因此,碳金融的发展将面临最大的政策延续性风险,当前的各种政策制度,在2012年后是否延续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得碳金融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此外,中国低碳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生产技术也不成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严重,这给碳金融的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风险[7]。
(四)碳金融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碳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涉及诸多领域和部门,其发展需要政府、环保及监管部门等的大力扶持,并出台各项配套政策,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碳金融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起到支持作用。例如,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是中国目前与碳金融发展有关的主要政策法规,但是其环境风向评价指标等政策,缺少具体的指导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此外,中国的宏观政策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有限,国内还没有形成对这些项目支持的政府投入机制。endprint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作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需要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中国碳金融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部门:加强碳金融的宏观政策引导
碳金融发展的特点是政策性强、参与度高以及涉及面广,不但要在碳金融认知程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开展碳金融业务,而且要加强企业对碳金融需求的培育,因此,发展碳金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政府应根据国际通行的环保标准,建立统一的碳金融交易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碳金融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同时,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订过程中,中国政府要积极参与其中,以期在国际碳交易过程中,中国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有所提高,为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其次,政府应将碳金融的发展纳入到低碳经济的整体规划中,制订专门的扶持政策。例如,可以对碳金融业务提供税收优惠,碳金融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扩大和贷款本金要求降低等。此外,在进行国际碳交易时,中国政府应抓住机遇,鼓励人民币结算,以提高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二)金融机构:加快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碳金融的发展不仅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还要有政府部门的各项配套政策相扶持,更需要金融机构树立服务低碳经济的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只要金融机头碳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才能使低碳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均能受益,因此,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就目前中国的绿色信贷领域来讲,中国金融机构应拓宽绿色信贷领域,同时针对绿色信贷缺乏抵押品的问题,进行抵押品创新;其次,在现有时间的基础上,为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环保企业发行碳基金产品,这不但为客户提供了投资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最后,由于碳交易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中国保险机构应开展碳交易保险,并不断丰富碳交易保险的品种和范围,以达到转嫁项目风险的目的[8]。
参考文献:
[1] 索尼亚·拉巴特(Sonia Labatt),罗德尼 R.怀特(Rodney R.White).碳金融[M].王震,王宇,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 连平.你知道碳金融吗?哥本哈根争的就是它[N].南方都市报,2009-12-10.
[3] 本报记者.碳金融试水中国仍有些“水土不服”[N].金融时报,2009-08-08.
[4] 苑德军.发展碳金融对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EB/OL].新华网,2009-10-19.
[5] 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低碳经济研究小组.构建碳金融体系抢占未来制高点[N].经济参考报,2010-04-07.
[6] 颜海轶,郁璇.中国碳金融的发展限制和存在的问题[J].华北金融,2011,(1):18-21.
[7] 丁玉梅,刘应元.邹议构建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J].经济问题,2010,(12):48-52.
[8] 张颖薇.低碳经济背景下碳金融发展问题探析[J].武汉金融,2010,(8):64-65.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