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2014-11-17 16:47李晓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李晓明

摘 要: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充分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东北,2000年以来,总人口数不断增加,但幅度不大,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GDP总量较2000年翻了4倍多,通过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65-03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一定数量的人口,提高生产人口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以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认为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本源,强调人口是财富的一个创造要素。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认为,人口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揭示了人口受经济抑制的消极作用与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着内在联系,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的动态过程。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人口经济问题时,阐述了人口,特别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最先使用了“适度人口”的概念,认为人口增长会降低人口平均劳动生产率使人均受益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社会劳动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法国人口经济学家索维在《人口通论》中阐述了经济适度理论,即最高的按人平均产量和收入的人口,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主张人均收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适度人口标准,认为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分配情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行政辖13个地市,分别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七台河、伊春、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截至2012年,总人口数达3 834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3%,较2000年总人口数增长0.7%,十二年之间,黑龙江人口小幅增长,尤其是2012年较2011年总人口数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和GDP、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来把控人口变动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与GDP

GDP 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当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总量的最终价值的总和,企业把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加以组合,其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决定产出的多少。那么,如果假定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保持不变,只把劳动力数量作为唯一变量,从产出的多少便可以衡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是一个总量规模的概念,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2000年3 807万人增加到2012年3 834万人,净增人口27万,年平均增长率0.0589%。生产总值由2000年3 151.4亿元到2012年13 691.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8 294元到2012年35 711元。而经计算黑龙江省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2.699%,由此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加极大带动经济增长。

二、人口增长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从产业机构的角度观察,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出增长态势,第二产业并无明显趋势,在2000—2003年所占比重逐年减小,而2003—2006年又出现增长态势,随后又减少,呈波动状态,所占比重在50%左右徘徊,可见第二产业的主导性,但2012年比重最低,仅44.1%。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在35%左右,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比重有所增加,在2012年比重达40.5%。由此可见,黑龙江人口增长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相对第二产业比重减少,人口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促进一、三产业的增长。

三、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智能和体能两方面,投资预期达到劳动力的高输出。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较多,本文选取各阶段教育的毕业生数和教育经费支出作为指标来观测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人口质量间的关系,从表3不难看出,从2000年开始各阶段毕业生人数的变化,小学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取而代之的是高中、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从教育经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支出呈明显增长态势,因此黑龙江省人口质量的提升与其经济投入密不可分,其人口增长也得到明显的素质提升。

四、人口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家庭则表现其收入较少,由表4可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2005年和2006年较小,2000—2006年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随后的几年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但整体来说城镇居民在这十三年(21世纪后)属于相对富裕阶段。再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000—2009年十年间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2009以后恩格尔系数增加较明显,整体上由小康进入相对富裕状态,这从不同层面反映人口增加带动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人口增加不同程度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人口的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从GDP总量上看,人口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人口增长使得黑龙江省第一三产业凸显,发挥了其区位优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人口的增长必加大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投入,这对区域劳动力素质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实在就业条件不理想的社会条件和趋势下,政府的投入有效缓和失业,但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幅度降低,使得恩格尔系数却上升了,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首先应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有经济高度增长,才能有效解决就业失业问题,才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也就是说,反向的达到人口控制,以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结构的合理化。

其次,人口控制关系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09年后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缓慢,对于生育政策的放开,鼓励二胎政策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政府对人才培养进行更高的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以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合理化的继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在坚持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使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靠拢,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经济密集型。

最后,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对该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契机,以为整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开辟路径,加速农村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机制,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1] 许加良.中国人口决策的战略转变[C].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00.

[2]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J].当代北京研究,2011,(4).

[3] 纪丽萍.天河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充分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东北,2000年以来,总人口数不断增加,但幅度不大,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GDP总量较2000年翻了4倍多,通过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65-03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一定数量的人口,提高生产人口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以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认为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本源,强调人口是财富的一个创造要素。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认为,人口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揭示了人口受经济抑制的消极作用与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着内在联系,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的动态过程。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人口经济问题时,阐述了人口,特别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最先使用了“适度人口”的概念,认为人口增长会降低人口平均劳动生产率使人均受益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社会劳动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法国人口经济学家索维在《人口通论》中阐述了经济适度理论,即最高的按人平均产量和收入的人口,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主张人均收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适度人口标准,认为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分配情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行政辖13个地市,分别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七台河、伊春、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截至2012年,总人口数达3 834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3%,较2000年总人口数增长0.7%,十二年之间,黑龙江人口小幅增长,尤其是2012年较2011年总人口数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和GDP、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来把控人口变动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与GDP

GDP 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当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总量的最终价值的总和,企业把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加以组合,其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决定产出的多少。那么,如果假定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保持不变,只把劳动力数量作为唯一变量,从产出的多少便可以衡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是一个总量规模的概念,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2000年3 807万人增加到2012年3 834万人,净增人口27万,年平均增长率0.0589%。生产总值由2000年3 151.4亿元到2012年13 691.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8 294元到2012年35 711元。而经计算黑龙江省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2.699%,由此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加极大带动经济增长。

二、人口增长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从产业机构的角度观察,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出增长态势,第二产业并无明显趋势,在2000—2003年所占比重逐年减小,而2003—2006年又出现增长态势,随后又减少,呈波动状态,所占比重在50%左右徘徊,可见第二产业的主导性,但2012年比重最低,仅44.1%。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在35%左右,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比重有所增加,在2012年比重达40.5%。由此可见,黑龙江人口增长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相对第二产业比重减少,人口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促进一、三产业的增长。

三、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智能和体能两方面,投资预期达到劳动力的高输出。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较多,本文选取各阶段教育的毕业生数和教育经费支出作为指标来观测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人口质量间的关系,从表3不难看出,从2000年开始各阶段毕业生人数的变化,小学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取而代之的是高中、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从教育经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支出呈明显增长态势,因此黑龙江省人口质量的提升与其经济投入密不可分,其人口增长也得到明显的素质提升。

四、人口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家庭则表现其收入较少,由表4可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2005年和2006年较小,2000—2006年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随后的几年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但整体来说城镇居民在这十三年(21世纪后)属于相对富裕阶段。再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000—2009年十年间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2009以后恩格尔系数增加较明显,整体上由小康进入相对富裕状态,这从不同层面反映人口增加带动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人口增加不同程度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人口的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从GDP总量上看,人口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人口增长使得黑龙江省第一三产业凸显,发挥了其区位优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人口的增长必加大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投入,这对区域劳动力素质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实在就业条件不理想的社会条件和趋势下,政府的投入有效缓和失业,但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幅度降低,使得恩格尔系数却上升了,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首先应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有经济高度增长,才能有效解决就业失业问题,才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也就是说,反向的达到人口控制,以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结构的合理化。

其次,人口控制关系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09年后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缓慢,对于生育政策的放开,鼓励二胎政策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政府对人才培养进行更高的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以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合理化的继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在坚持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使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靠拢,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经济密集型。

最后,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对该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契机,以为整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开辟路径,加速农村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机制,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1] 许加良.中国人口决策的战略转变[C].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00.

[2]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J].当代北京研究,2011,(4).

[3] 纪丽萍.天河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充分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东北,2000年以来,总人口数不断增加,但幅度不大,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GDP总量较2000年翻了4倍多,通过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65-03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一定数量的人口,提高生产人口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以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认为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本源,强调人口是财富的一个创造要素。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认为,人口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揭示了人口受经济抑制的消极作用与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着内在联系,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的动态过程。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人口经济问题时,阐述了人口,特别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最先使用了“适度人口”的概念,认为人口增长会降低人口平均劳动生产率使人均受益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社会劳动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法国人口经济学家索维在《人口通论》中阐述了经济适度理论,即最高的按人平均产量和收入的人口,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主张人均收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适度人口标准,认为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分配情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行政辖13个地市,分别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七台河、伊春、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截至2012年,总人口数达3 834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3%,较2000年总人口数增长0.7%,十二年之间,黑龙江人口小幅增长,尤其是2012年较2011年总人口数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和GDP、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来把控人口变动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与GDP

GDP 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当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总量的最终价值的总和,企业把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加以组合,其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决定产出的多少。那么,如果假定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保持不变,只把劳动力数量作为唯一变量,从产出的多少便可以衡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是一个总量规模的概念,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2000年3 807万人增加到2012年3 834万人,净增人口27万,年平均增长率0.0589%。生产总值由2000年3 151.4亿元到2012年13 691.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8 294元到2012年35 711元。而经计算黑龙江省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2.699%,由此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加极大带动经济增长。

二、人口增长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从产业机构的角度观察,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出增长态势,第二产业并无明显趋势,在2000—2003年所占比重逐年减小,而2003—2006年又出现增长态势,随后又减少,呈波动状态,所占比重在50%左右徘徊,可见第二产业的主导性,但2012年比重最低,仅44.1%。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在35%左右,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比重有所增加,在2012年比重达40.5%。由此可见,黑龙江人口增长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相对第二产业比重减少,人口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促进一、三产业的增长。

三、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智能和体能两方面,投资预期达到劳动力的高输出。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较多,本文选取各阶段教育的毕业生数和教育经费支出作为指标来观测黑龙江省人口增长与人口质量间的关系,从表3不难看出,从2000年开始各阶段毕业生人数的变化,小学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取而代之的是高中、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从教育经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支出呈明显增长态势,因此黑龙江省人口质量的提升与其经济投入密不可分,其人口增长也得到明显的素质提升。

四、人口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家庭则表现其收入较少,由表4可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2005年和2006年较小,2000—2006年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随后的几年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但整体来说城镇居民在这十三年(21世纪后)属于相对富裕阶段。再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000—2009年十年间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2009以后恩格尔系数增加较明显,整体上由小康进入相对富裕状态,这从不同层面反映人口增加带动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人口增加不同程度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人口的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从GDP总量上看,人口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人口增长使得黑龙江省第一三产业凸显,发挥了其区位优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人口的增长必加大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投入,这对区域劳动力素质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实在就业条件不理想的社会条件和趋势下,政府的投入有效缓和失业,但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增长使得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以后,人口增长幅度降低,使得恩格尔系数却上升了,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首先应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有经济高度增长,才能有效解决就业失业问题,才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也就是说,反向的达到人口控制,以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结构的合理化。

其次,人口控制关系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09年后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缓慢,对于生育政策的放开,鼓励二胎政策对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政府对人才培养进行更高的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以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合理化的继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在坚持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使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靠拢,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经济密集型。

最后,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对该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契机,以为整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开辟路径,加速农村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机制,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1] 许加良.中国人口决策的战略转变[C].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00.

[2]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J].当代北京研究,2011,(4).

[3] 纪丽萍.天河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