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莉
中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让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考生自由选择能够承载其思想内涵、抒发其内心独特感受、展露其文采才华的文体形式。而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得高分,创新是必经之路。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核心,而评价一篇习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无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创新呢?
一、立意求奇
怎样才能在文章的立意上不落俗套,创出新意呢?这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长期积累,需要作者有比较丰厚的思想和文化积累,人有底气,文章才大气。对于临场考试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反向立意 调整思路,另辟蹊径。“文章最忌随人后”,要不随人后,突破常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话题。较常见的方法是逆向思维,变换思维角度,调整思考方向,拓展探索空间。
2.新异立意 别具慧眼,敏感善悟。从平凡处看出诗意,也是使文章立意新颖的重要方法。首先要精于观察,通晓别人之所未见。其次要善于联想,思维活跃,能由此及彼,发现客观景物和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第三是聪颖善悟。有一颗细腻的心,喜欢思考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3.高远立意 深入开掘,小中见大。所谓“开掘深”,就是能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上看出点“理”来。不能就事论事,要养成思考、分析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学写生活札记。
二、选材求新
新颖的题材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所谓题材新颖,是指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观点等。新颖的材料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新颖的材料从哪里来?其实,一切创作均来自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发现,就一定能辨别出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其次,我们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并注意收集整理材料。积极捕捉并优先选用具有时代气息的素料。
要在选材上出奇制胜,言他人之所未言,选他人之所未选,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再三定夺,抛弃“人云亦云”的材料,精心选择一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心灵的震憾,勤奋点击精彩的生活。例如,有一个作文题目,以“位置”为题写一篇文章。生活中人人都有一定的位置,人人都曾经为位置而努力过,而每一次位置的变化都有令人心动的故事。所以说这是写实性很强的材料,可驾驭的范围也很宽,但要写得精彩,就要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而难忘的故事,并且写出深意,写出哲理。
三、构思求巧
文章人人会做,但巧妙各有不同。尤其是中考的记叙文,构思就是关键。构思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构思的意义在于能打破常规,适当变通,制造波澜。主要表现为:
1.角度巧 倘若大家都从一个角度入题,读起来定是千篇一律,而若从侧面、反面、局部、小处入题,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顺序变 大家已习惯了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安排情节这样一种四平八稳的写作顺序,若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带动读者的置疑,释疑。不仅发挥了读者的能动性,而且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方式异 一般来说,作品多是以第三人称为主,如若试着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来写,往往更能表达细腻的情感,并深深地感染读者。
4.结构活 曹雪芹写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对贾宝玉的出场则作一抑再抑的评价,尤其两首《西江月》明贬实褒,读来变化有致。有的作文,悬念重生,读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再如“误会法”、“巧合法”也能激化矛盾,推波助澜,深化主题。
四、细节求活
细节鲜活,可以使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独特;可以使形象血肉丰满。如何使细节鲜活呢?可以作这样的尝试:
1.捕捉细微动作 例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吮手指”这一细节,细致刻画了水生嫂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更加丰满了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2.追求逼真细节 逼真的细节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独特性。它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艺术的真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能使细节变得新鲜,变得活泼,从而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形象生动活泼、惟妙惟肖。
五、设置亮点
所谓亮点,也就是让读者眼球发亮的闪光点,它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用流行的话说,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亮点的具体操作,主要有这样几种:
1.新颖醒目的标题 看人先看脸,读文先读题。标题设置地好,可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常见的方法有:富有诗意型标题、引用型标题(引用古诗文、流行歌曲、成语等)、化用型标题(化用古诗文、流行歌曲、成语等)、修辞型题目(比喻、拟人、对偶、回环、呼告、对比等)……
2.精彩别致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读者的第一缕“阳光”,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读者一份好的心境。文章的的开头,应选好最佳切入点,或引用切入,但应尽可能点击话题。
3.意味深长的结尾 结尾是留给读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留给读者一份惊喜。要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
4.深刻警醒的议论 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和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