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乡元
摘 要: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情况,学习品质和思维层次,以及心理和能力的发展状况,应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衔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1]。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高中教学衔接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方面考虑,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看法和建议。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衔接问题
由于初高中教材存在“适当分段”的课程观,致使初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被分割开来。由于知识内容在衔接上的脱节,不少学生难以适应这种知识的突跃,以致知识思维的连贯性出现了“断路”,能力要求的提高发生了“断层”,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难以“并轨”。这种知识链和能力层次要求的脱节,使学生一开始便很难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2.教学方法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多年的中考教学经验,对中考的试题格式及考点的要求明了,尺度拿得准。复习时一套套的模拟试题练了又练,评了又评,学生对知识是熟透了,但是这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不但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没能培养出来,同时这种被动的应试教育会使教师将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或部分选学的知识因不作考试要求而忽视了,这无疑会给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带来阻力。而高中化学教师多数不教初中,因而对初中化学的整体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不详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往往被忽略了,谁知这正是学生困惑的所在,以致学生一开始时便出现了“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而叫苦不迭。由于教学的循环,有些教师是刚刚从高考的第一线下来的,满脑子还装着高考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教学时往往把握不住知识的梯度,忽略了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认为书本内容太简单了,不适应高考的要求,因而把有关的考点过度伸展和深化,知识的讲授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这种做法往往使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这不仅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使学生认为高中化学知识难学,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3.学习方法衔接问题
初中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然而,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多数高一新生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把初中的一整套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一学习中,结果当然是行不通的,学习上没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过多地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平稳过渡,要侧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1.注意教材的衔接
高中所教授的知识有一部分都在初中学过,只是比较简单而已,但这是学生的基础。如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知识,一些简单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技巧,等等。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授新课,使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较初中更完善、更严密,同时应逐渐补充一些高中新的解题技巧,如高一年补充计算题中的“十字交叉法”和“差量法”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如注意调换、补充的内容是否得当,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等,避免无视具体情况而照本宣科[2]。
2.加强教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同样影响学生的高中衔接,初中化学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强化学生识记得多,教给学生认识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方面的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教学在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都大大超过初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分析知识的本质及规律,教会学生先理解知识,才能达到学会迁移应用知识的教学目的。
(1)留旧创新,巧妙过渡。
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高中老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学生适应高一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先从初中学到CuO与H■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概念入手,然后要求学生对反应前后各元素进行标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
(2)启发引导,培养能力。
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巧在开窍,重在转化。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处在被动状态,制约他们的能力发展,为了适应高中化学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清楚自己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之后,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上,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手段推测、探究新的知识和规律。应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使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会驾驭课堂艺术的本领,对问题进行准确点拨,及时帮助学生从思维障碍中解脱出来,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科思维的形成。如在授完F■与H■O反应之后,可提出F■通入NaCl溶液之后是否有Cl■产生,为什么?又如探究H■S与CuSO■溶液反应,可以提出“弱酸能不能跟强酸盐反应”?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得出该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同时通过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得出“弱酸还可以制得强酸”这一结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界限,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学科的能力也得以培养。
3.加强学法的指导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化学,这是现代化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高一新生对化学的学习在思维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高中化学内容的深广性和知识的抽象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师应特别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的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增添困难。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杂乱无章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学生进行有序的贮存,同时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学生在学完高中课程后总结出以下的知识点,如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有:
中强酸酸式盐和弱酸酸式盐:如NaH■PO■、NaHCO■等;
两性氧化物:如Al■O■等;
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等;
弱酸弱碱盐:如NH■HCO■、(NH■)■CO■、CH■COONH■等;
氨基酸:如H■N-CH■-COOH等。
4.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化学科有了浓厚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维,课后才会主动钻研、探索。学法指导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3]。
课堂上应尽可能适时使用形象生动、恰如其分的比喻、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语言等手段,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知识易懂化,繁杂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讲授盐类水解规律时,介绍盐类水解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这样既通俗易懂,又便于记忆。
总之,有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为主体,尊重、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尽可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霞.在矛盾中努力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9:12.
[2]朱霞.在矛盾中努力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9:13.
[3]钟灿富.高一化学学法指导之管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