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十七年学界对李鸿章研究述评

2014-11-17 17:59李振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刽子手李鸿章

李振

摘 要:由于受政治影响,建国后至文革爆发前的十七年间,史学界对李鸿章进行了全盘否定的评价。李鸿章被批判成为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在对外战争中妥协投降,是奉行洋奴哲学、崇洋媚外的卖国贼。李鸿章被批判成集刽子手、大汉奸、卖国贼于一身的“反面”人物。这一观点对此后的李鸿章研究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鸿章;卖国贼;刽子手;洋奴才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303-03

由于受政治上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建国后十七年史学界对李鸿章持全面的否定性态度,从李鸿章镇压人民起义、参与洋务运动、外交活动到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的种种表现都一概否定。本文就建国后十七年学界对李鸿章的否定性研究作一概述。

一、李鸿章与镇压人民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确立了新的标准[1] ,即以阶级斗争观点指导历史研究。从这一观点出发,史学界一致认为多次参与镇压人民起义的李鸿章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1951年,稽文甫指出,李鸿章“过去被称为‘中兴名臣,但其实际上是异族的奴才,反动头子和屠杀人民的刽子手。”[2]陈危舫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军阀的始祖,是借外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创始人。他指出,“外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充实了淮军的武装,目的是为了有力地去镇压爱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李鸿章在反革命战争中扮演刽子手的角色。”[3]梁思光的《李鸿章卖国史》对李鸿章镇压中国人民的行为做了详细描述。他指出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勾结外国罪犯流氓组织常胜军来向太平军进攻,率领淮军跟着外国强盗的屁股后面专干杀人的勾当,凶恶残忍。”[4]

胡滨也认为李鸿章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胡滨在《卖国贼李鸿章》一书中描述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淮军每占领一个城市或农村,便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以致‘沿衢塞巷,尸血狼籍,难以估计其数。”[5]在镇压捻军起义中,胡滨指出李鸿章率领淮军残杀了无数的中国人民,造成“广大的北方农村在淮军的蹂躏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乱尸填溢,水为不流,‘千里无寨,所过已如梳篦。”[5]胡滨根据瓦德西在《拳乱笔记》一书中的记载认为:“李鸿章在广州所屠杀的革命人民,一年内竟达五万人之多。”[5]

二、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学界认为李鸿章创办洋务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的,是以镇压人民起义,迎合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为目的。

史北认为李鸿章打着“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兴办洋务运动,“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推护和巩固清政府极端反动和腐败的封建统治,是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是为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新秩序的侵略利益服务的。”[6]陈危舫指出李鸿章创办洋务的最早动机自然是为了要剿灭太平军。因此“李鸿章的洋务活动完全以军事为中心,一切洋务事业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设立的。”[7]赵克毅认为李鸿章办洋务其目的是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第一是从唯武器论出发,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第二是从事汉奸卖国行为,发挥买办作用。第三是形成军阀割据的军阀自强。”[8]王仁忱认为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是极其反动的,“李鸿章就独居洋务派的首领,得洋人支持,成为晚清几十年的红人。”[9]

对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一些民用企业,学界普遍认为李鸿章创办 的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成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的镣铐。梁思光指出李鸿章:“把持的许多工厂都制造不出什么来,只喂饱了许多官僚军阀;他不许人民用机器生产,千方百计来阻止民营新式工业的发展,便利帝国主义者的经济侵略。”[4] 金立成通过分析轮船招商局史料的指出,“为了推持招商局独占地位,李鸿章不许别人另办轮船公司,使轮船招商局在政治上享受种种特权,形成垄断地位。”[10] 李鸿章在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提出的“十年专利”,学界普遍认为“十年专利”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陈月清指出李鸿章提出“‘专利十年限制了其他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11]朱伯康、郭阳林也认为“在十年内欲开设纺织厂或另有添没者,只能附设在织布局内,由该局代禀,酌抽牌费,以津贴该局创办开销费用。”[12]因此,学界认为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根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反而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李鸿章与对外战争

这一时期学界认为李鸿章在战争中的表现是造成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贾逸君对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李鸿章在战前“幻想利用帝国主义间的矛盾,来缓和日本的侵略。在战争中,他不是计划如何进军打仗,而是计划如何战败求和,为了战败求和,采取了妥协退让态度。”[13]贾逸君认为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是导致甲午战争中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郑昌淦也指出李鸿章“在外交上,最初幻想应该的调停;在军事上,李鸿章枪也不买,炮也不买,兵也不招、不纳。战争爆发之后,李鸿章幻想沙俄出来干涉。李鸿章从保存实力的目的出发,以各种各样借口搪塞敷衍,不让海军出战。”[14]知非也认为对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要负全部责任。因为李鸿章“战前李鸿章并不备战,专盼外国出面干涉。中日战争开始后,李鸿章仍然不想反抗,在军事上主张避战自保。”[15]戴逸认为“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不许出击,把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到了战时,李鸿章又束缚住了北洋海军的活动,使海军退守一隅,坐些以待毙。”[16] 王秋颖指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采取妥协政策,“在军事上采取消极的不抵抗政策;在外交上却又积极进行求降活动。”[17]

梁思光指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爆发时避战自保,“李鸿章既不肯派海军到福建、台湾助战;又不肯分拨新式枪炮给前线军队使用。坐视不理。”[4] 对于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牟安世指出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散布一套失败主义的滥调,李鸿章认为“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清政府只能投降,不能抵抗。”[18] 叶品国指出李鸿章对外是一贯主强妥协投降的。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提出投降主义理论,“说中国兵力薄弱,兵饷缺乏,水师没有练成,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19]毛健予指出李鸿章在整个中法战争过程中,发挥了卖国主张。“未战之前,李鸿章是主张不战而降;战争爆发后,他又主张速败早降;战争偶早失利,他更高喊不投降不得了;即令战争获得胜利,他依然嚷着赶快乘胜投降。总而言之,一句话:投降。”[20]

这一时期,学界将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批判成妥协退让、投降卖国,避战自保,认敌为友,苟且偷生。

四、李鸿章与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侵略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时期史学界认为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出卖民族利益的有力证据。

有学者批判李鸿章在领土问题上,力主放弃新疆。周栾书指出李鸿章害怕俄国,主张放弃新疆,“说‘恢复新疆是徒收数千里的之广地,而曾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既勉图恢复,将来必不可守,实质上是出卖新疆向俄国投降。”[21]

在台湾和琉球问题上有学者批判李鸿章主张放弃琉球,出卖台湾。1874年日本吞琉球,侵台湾。李鸿章“主张放弃琉球,争小国区区之贡,非且无暇,亦且无谓。”[22]1874年日本出兵攻打台湾,大败。日本侵赂者没有力量再进攻台湾了,不得不派人到中国来求和。这时,李鸿章主张对日本屈服,赔偿一笔军费。“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和日本侵略者订立《台湾专约》,赔偿军费白银五十万两。”[23]

有学者指出在办理马嘉理案时,李鸿章妥协退让,出卖国家利益。胡滨指出,“李鸿章不惜出卖民族权利以博得外国侵略者的欢心。威妥马要求租界内免抽税厘,李鸿章竟出卖了租界的征税权。”[5]周銮书认为李鸿章被威妥玛的气焰吓倒,被迫签订了《烟台条约》。“结果失去了大量的主权,除所谓‘抚恤、惩凶、道歉之外,规定洋货进入内地免税和增辟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侵略者可以进入甘、青、藏等内地,更加扩大了侵略胃口。”[6]

在这一时期学界对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进行批判。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政府,跟日本帝国主义签订《马关条约》,王仁忱批判地指出,李鸿章“把大量的白银、权利送给了日本,并且把祖国的领土出卖给了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的卖国活动是罪大恶极的,他成了全国人民唾骂的卖国贼。”[22]1896年5月出使俄国,并与俄国订立《中俄密约》。章回主编《李鸿章》一书指出,李鸿章收受沙皇贿赂“把东北的很多权利出卖给了俄国。”[23]

这一时期学界对李鸿章一生所参与的活动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李鸿章多次参与镇压人民革命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对外战争中李鸿章妥协投降是大汉奸;李鸿章在外交活动中一贯委曲求全,出卖主权是大卖国贼。李鸿章集刽子手、大汉奸、卖国贼于一身的“反面”人物形象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

五、结论

李鸿章这种悖于历史真实的形象的形成完全是史学为政治服务的一种必然结果。为了达到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不是从历史的真实出发,而多出于政治的需要。在史学要为政治服务这一思想指导下,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发展,学界对李鸿章进行了完全否定的评价。建国后十七年学界对李鸿章的否定性评价对此后的李鸿章研究影响深远,它实际上为文化大革命后期对李鸿章的大批判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为了迎合政治斗争的需要,李鸿章多次被送上大批判的祭坛,被任意地挞伐和声讨。李鸿章被彻底批倒批臭,其形象被完全扭曲。

参考文献:

[1] 嵇文甫.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J].史学月刊,1951,(2).

[2] 嵇文甫.封建人物九等论—从武训传讨论所引起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J].史学通讯,1951,(5).

[3] 陈危舫.买办军阀李鸿章的起家——近代中国军阀史话之一[J].人物杂志,1951,(5).

[4] 梁思光.李鸿章卖国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51:1-16.

[5]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M].北京:知识出版社,1955:15-84.

[6] 史北.洋务运动若干问题的讨论综述[J].历史教学,1962,(3).

[7] 陈危舫.买办军阀李鸿章的起家——近代中国军阀史话之一[J].人物杂志,1950,(12).

[8] 赵克毅.李鸿章办洋务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他[J].史学通讯,1953,(2).

[9] 王仁忱.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J].历史教学,1958,(1).

[10] 金立成.招商局史料[J].学术月刊,1962,(8).

[11] 陈月清.论洋务派经济活动的实质和作用——兼与姜铎同志商榷[J].山东大学学报,1962,(4).

[12] 朱伯康,郭庠林.关于洋务运动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63,(6).

[13] 贾逸君.甲午中日战争[M].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5:62-68.

[14] 郑昌淦.甲午中日战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38-53.

[15] 知非.什么是甲午战争[N].人民日报,1960-10-27.

[16] 戴逸.北洋海军[M].北京:中华书局,1963:18-38.

[17] 王秋颖.扮演李鸿章的点滴体会—演员手记[J].电影艺术,1963,(3).

[18] 牟安世.中法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65.

[19] 叶品国.中法战争[M].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11-12.

[20] 毛健予.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怎样始终主张投降?[J].新史学通讯,1956,(3).

[21] 周銮书.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思想和卖国罪恶[J].江西师院学报,1964,(1).

[22] 王仁忱.论洋务运动[J].河北大学学报,1964,(5).

[23] 章回.李鸿章[M].北京:中华书局,1962:20-31.

[责任编辑 陈 鹤]

猜你喜欢
刽子手李鸿章
李鸿章
你听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刽子手……”
脆弱的斯里兰卡刽子手
斯里兰卡刽子手因怕绞刑架辞职
刽子手
略谈甲午之役李鸿章增兵牙山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