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娥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用生活的方法解决实际美术教学中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生活化美术教学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以美育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人文素养。以初中为例,对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初中美术生活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是不同的,既有科学思维的组合方式,又有艺术思维的组合方式,不存在衡量智力高下的统一标准。在教学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学生不是头脑一片空白地来上课的,而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走进课堂,这使他们表现出个体差异,但不一定就是智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本土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尤其是我们这些城郊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更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和理解美,让美术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
二、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之美
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个体体验、实践等生活内容结合起来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因此,尽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五彩缤纷的生活,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接受自然美熏陶的同时,使之为创造艺术美打下基础。自然界的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个器皿、一片湖水、一轮朝阳甚至我们自己的手和脚等通过联想就能变幻出很多东西。生活中会有许多使人难以忘怀的事。如田野间的麦浪、上学途中看到的车水马龙,课间同学间的嬉闹、休息日放上蓝天的风筝等,这些生活片断都可以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生活”点滴,来描绘画面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处处是美的回忆,体验生活中的美,就能感受作品的美。通过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引导学生回忆、体验最终进入美的欣赏,既习得解读作品的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从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为创造美打下坚实基础。在美术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各种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密切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另外一种鉴赏方式,这不单单是从色彩、线条、造型等角度去欣赏艺术,而是通过细节的比较和联想,延伸到更深层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生活化,就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在《超现实艺术》一课中,我通过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超现实艺术;在《现代绘画》一课中,我通过“成语预测”的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杜尚的艺术,以上游戏在促进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具有有趣的效果。虽然学生缺乏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还是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围绕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二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四是生活情境要与学习过程形成有机的整体。
实践证明,把生活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把美术引入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身边。美术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美术教学就会像我们生活一样丰富、鲜艳。学生的绘画就不是苦思冥想的,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因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