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研究》成果小结

2014-11-17 22:59姜秋文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感念言传身教活动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引领、培育学生的传道者,学生作为养成和形成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主体,都应该提倡“感恩”。

一、知恩

针对现在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感恩之心淡薄,为此我选择了《感恩教育研究》的课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注重从细节着手,对学生言传身教,首先自己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尽量让学生知道自己是怎样孝敬老人的。怎样帮父母做一些事情,照顾年迈的父母。天长日久,学生自然也会记在心里,无形中就对学生造成了影响。

我们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经常讲一些感恩的小故事,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学生,为他们树立榜样。使他们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忘恩负义必遭唾弃,从而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此外,我还巧妙利用各种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感恩母亲”主题中队会》《过个不一样的六一》主题班会、走进“夕阳红敬老院”,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老人;带领学生齐聚永盛街社区,走进社区的道德讲堂,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放飞梦想,共圆中国梦”的演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通过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享受这些的同时,应该心存感激,懂得报恩。

二、报恩

在《感恩教育研究》的实践中,通过我日常的言传身教以及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这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释放出他们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平日里有谁帮助自己了,他们会说上一句“谢谢”;看到哪位老师累了,他们会三五成群地过去为他们眼中的“贵妃”按摩;他们知道了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看到洁净的走廊有纸屑时,他们会随手捡起;回到家里,也会乖乖地写好作业,帮助妈妈做些事情。

在佛法中,经常说“报四重恩”:(1)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2)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3)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4)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我们感念众生供我所需之恩,感念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花草树木供我赏悦。

三、施恩

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刘梦、毕露月等这些孩子忙于开会、抑或是忙于训练,周围的孩子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盛好饭菜;有时因为特殊情况他们会没有时间上课,一到他们有空余时间,娄云皓、孙兆亿等就会主动找到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上因为参加学校活动而落下的课程内容——“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带着万千的感慨,一个个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结束了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但感恩教育却永不结束。

有人说“人生的杠杆是精神”,而我却说“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因为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作者简介:姜秋文,女,1976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感恩教育。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感念言传身教活动
人民感念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言传身教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雁归来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