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霞
背景:镇原县某初中的学生来源很广,家庭背景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外出务工,使很多孩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缺乏教育和关爱,而导致行为习惯差,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另一部分来自机关单位或街道做生意家长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大多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教育方法不得当,对孩子过度宠溺,而学生本身缺乏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抗,所以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盗窃。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外在表象是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担任班干部的工作非常积极,是外人眼里的“优秀学生”,他们看似像美丽的花儿一样,开得很绚烂,但经不起挫折,仿佛昙花,优秀转瞬即逝;或者这些美丽的花儿只是外表的颜色绚丽,但却涂上了色素,非常虚假,并不真实。
案例描述及处理过程和结果:
1.案例描述
2012年9月,镇原县某初中七年级李老师开始担任七(4)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之前有几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所以李老师干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但在2012年11月的一天,407宿舍长王某慌慌张张来报告:“老师,不好了,我们宿舍又发生偷盗事件了……”看着舍长慌乱的表情,李老师也有些茫然。虽说以前也遇到过失窃事件,但一是数目没有这么大,二是时间已经过去这么长了,整整一个晚上。李老师来不及多想,就马上赶往407宿舍,对现场进行勘查。
2.处理过程
走进宿舍,李老师就感受到了非常紧张的气氛,张某坐在床上哭,旁边几位同学在小声地安慰她,其他同学都默不作声,看到老师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讲起当时的情景:昨天晚上张同学兜里装的200元钱,今天早晨起来不见了。李老师沉思片刻,然后故意地死盯了一下宿舍门口上方的那个摄像头(其实除了非常时期,其余时候摄像头都没有开,而且也照不进宿舍里面)。学生随着李老师的这个动作,都马上想到了:“对了,我们可以把监控录像调出来看,一下就找到是谁拿的钱了。”李老师微笑着问大家:“你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吗?”
甲:“为什么不呢?既然他厚着脸皮做这样的事,难道我们还要给他留面子?”
乙:“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主动承认,万一没人承认,我们就把监控调出来看。”
丙:“老师,要不我们还是搜身吧,刚刚才拿,肯定还在身上。”
……
听着大家的讨论,李老师意识到这件事如果处理好了会大大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并且能改正某些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权衡之后,李老师讲到:“同学们,二百块钱能做些什么?”
“能买几件漂亮衣服。”
“能作几个月的零花钱。”
“能买几部MP4。”
……
李老师把学生说的都一一列在黑板上:
衣服几个月零花钱几部MP4
……
“那么,大家认为老师下面列的这个等式能成立吗?”
RMB200=一颗洁净的心?
大家都沉默了,片刻之后,大家又齐声说:“当然不成立啦,一颗洁净的心是无价的。”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李老师都在不着痕迹地观察着宿舍里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同学们,老师暂时还不想调监控录像,一颗纯净的心现在有了污点,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她擦掉,如果直接就把她揪出来,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让她无法在我们班,我们学校乃至这个社会立足,今后她不论走到哪里背后都会被别人贴上‘小偷的标签(李老师故意夸张事情的严重性,打击对方的心灵防线),我们也不能搜身,那是犯法的,他做得不对,我们不能跟着学。”于是先模拟了一下当时的场景,经过现场模拟之后,李老师心中把范围缩小到了3个学生的身上:王某,马某,周某。但不能表露出来,李老师让隔壁宿舍的同学帮她去买了20多个信封发给大家:“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呢?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装在这个信封里,不署名,如果钱是你拿的,我给你一次机会,这也是最后一次机会,请你把钱放在信封里交上来,我可以替你保密并既往不咎,但如果没有同学交上来,那么我们也只能采取最直接的方法了——调监控录像。”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床上,拿出纸笔开始写,宿舍里安安静静的。但有人开始慌乱了,把头低得老低。十分钟后,李老师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大家都闭眼1分钟,包括我,请你把钱放进信封里。”收取信封的时候,没有出乎她的意料,马某的信封确实比别人的厚,李老师不着痕迹地把这个信封放在了最下面。回到了办公室,李老师在这个信封里看到了那二百块钱。
3.处理结果
当天晚自习下课后,马某主动到办公室找李老师,李老师与她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家长对她的物质要求总是一味地满足,而家长又因家务繁忙,所以无暇顾及她的感受。经过教育之后,她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定决心改正这个不良习惯,李老师也承诺在她决心改正的前提之下,一定替她保密。事后,李老师与马某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与他们进行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沟通,帮助家长纠正了以前对她有求必应的做法。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该生在经过教育后,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为人乐观、积极、自信,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突出,也彻底放下了心理负担。
案例评述:
重新回忆这件事,李老师的思考依旧颇多。作为教育者,其实有时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其实教育是把双刃剑,当我们举着爱的幌子,用不当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往往不是教育,而是在伤害。只有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时,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少些怒气,多些耐心;少些激情澎湃,多些理性思考;少些急躁,多些宽容。因为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善待他们的“犯错”,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个错成为他们人生中一个最值得回忆的“美丽的错”。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