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2014-11-17 22:07:13李欢欢李艺陈祥娥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载体生命资源

李欢欢 李艺 陈祥娥

摘 要: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即人力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要素,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为地理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发挥地理教师的核心课程资源作用,树立学生亦是一项重要课程资源的观念,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地理课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一、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体系

根据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划分,可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掌握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而且包括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一起构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以生命载体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通过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能动地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打破素材性知识的限制,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周围的植被类型分布、山体的构造等。加之地理学科与其他自然和社会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加强科际联系。

(二)生态伦理原则

坚持关怀生命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两大伦理价值取向。即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协商的基础上促进可持续的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其次力求在与自然等生命的交互活动中走进自然、体悟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尽量避免为追求升学率而忽略学生自然发展规律的做法。

(三)经济性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在开发过程中要从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尽可能就地选取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用最少的开支与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适应性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情境及现实条件制约着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因此,不仅要考虑学生学过的课本知识,而且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兴趣、特长等。只有开发出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个性化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空间地域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典型区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要从学科特性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三、以生命为载体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一)努力发挥地理教师的核心课程资源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出发,转变“选拔性的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地理课堂。如,要突破“地理学习评价=地理考试”“地理学习评价=地理学习终结”的错误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出版物和网络发达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教学材料,即点即用,然而如何把这丰富的网络信息、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层次有机整合,赢得学生的“青睐”呢?这对教师的地理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该通过阅读、观摩、培训等模式的“主动学习”来丰富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

2.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以理论培训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如“国培计划”,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承担起中小学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小学教师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只有这样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案例进行更新,才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大胆地开拓。

3.构建地理教师的合作平台。地理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居于主体地位,但是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努力。每个地理老师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构建、学科积累、教学风格,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如,通过新旧教师帮扶发展或定期开展地理老师集体备课、观摩、评课等活动,促进各种教学观念、方式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4.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当前的学校体制中政教分家的局面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努力营造和发展教师的人文管理文化。首先,学校的发展目标要尊重个人发展目标,相互尊重、关怀,建立亲密、融洽、友好的关系,防止内耗,形成团队合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实行平等竞争,构建弹性工作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改变评价体系,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二)树立学生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的策略

学生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富矿,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想状况以及情感状态甚至学生的身体、错误、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精神等都可以作为地理学习的资源,而如何开发这座富矿,最重要、最关键的途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如,在桂林某中学“结合生活实际指出西南地区旱灾的危害”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讨论之中,提出一系列见解,如“影响了生活水平提高,因为西南地区长期的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我的生活水平提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等,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地理基础知识、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得以迅速的有机重组,迸发思维火花,使地理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学生和教师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2.适时适地的选择和转化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学生资源,需要教师及时地分析判断并做出有效的回应。如,在“自然灾害与人类”的课堂上,老师从学生的窃窃私语中及时捕捉话题“今天是2012年12月20日,明天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会不会到来呢,我们一起来看地理学解释的‘世界末日!”接着教师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各大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这样的地理课堂不仅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联系课堂内容加以引导,使学生消除疑虑的同时树立了科学的态度,不仅有益于地理学习,而且对学生终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构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在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各有优、缺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可以结合教学活动需要,选择分组研究,集体整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脑、手、口、心等各个器官,开发学生资源。如,“在对一次性筷子的调查”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处理分析资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不同,把全班分组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中必然存在各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在收获知识、锻炼社会交往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开发不能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家庭与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他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个性化的地理知识、技能有比教师更加深刻的体会,是地理课程中不可多得的资源。学校应该定期举行讲座,使其参与地理教育,一起设计和开展地理活动等,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探究地理问题的主动性,增强社会意识,给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

[2]吴刚平.课程资源地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

作者简介:李欢欢,女,1989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猜你喜欢
载体生命资源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