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典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培养兴趣,可以让学生寻找古典文化语码,改变评价方法,在实践中让新时代的学习主体走进古典文化,生成文化素养,完成新课改下语文古典文化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古典文化;主体;兴趣;语码
新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新”,新理念下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都在体会这股改革的力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位于“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
现在的学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更是眼界视野大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然而,如何在这个喧嚣而略显浮躁的年代,让这些学习的主体关掉摇滚、摘掉耳机,静下心来品一杯铭茶,读一阕诗词,研一篇墨香,写一笺情怀;在二十四史中明辨是非曲直;在风物礼俗中回归琴棋书画……这些蕴含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古典文化和这个时代比起来是那么“旧”,如何让现在的学生对这些古典文化的“旧”有兴趣,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这些“旧”中,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学习能力,学会迁移延伸,既能在未来一展身手,又能形成一种终身的文化素养?可见,新课标继续保留着古典文化中的语文文化,有语言、有文学,更有对文学素养的综合要求。所以,语文教学中,新课改的“新”仍然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和这种富于文化底蕴的古典文化的“旧”接轨。
新与旧毕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语言的时空具有差异性。其次,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出现断裂。还有就是,古人生活的年代毕竟十分遥远,在思想文化方面,当今的青少年和这些古人不是几十年的代沟,而是跨越几个世纪的代沟。他们被语言的障碍拦着,进入不了这些古文诗词的世界,读不懂,所以就难以真正理解。这就是新与旧的矛盾,也是现代中学生缺乏文化底蕴的真正原因。
如何化解矛盾,是每一位实践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方法。
一、抓住当下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一部穿越剧和宫廷戏能够让“90后”看得如痴如醉,同样是古代的东西,文字是枯燥的,但电视剧却依附着好看的情节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往情节化这方面引导,如果能以看宫廷戏的好奇心去欣赏古诗词,兴趣一定很大。总之,用现代的媒介,打通古代的通道,让现代的中学生可感、可知、可解,自然兴趣随之而来。
二、做好初、高中古文诗词的衔接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整理一些关于古典文化的“语码”。当然,语码是一般情况下理解古诗词的门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真正读懂古诗词。这还要靠不断地阅读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知人论世等。
三、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倾向
一味强调古人的思想对于现代中学生无疑是隔靴搔痒,不如引导他们用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人的思想。这里我用的是情景再现法,即结合中学生的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古人。
四、具体化系统化学习,并加强专题训练,强化学习效果
这个方法主要用在选修中。选修学习的自由度很大,教师可以自行决定哪些应该学习,哪些可以自主完成。可以打乱顺序,可以增加内容,还可以学生自读或者系统化教学。如,我在讲到怀古诗时,会把一些有名的怀古诗选出来,做成课件,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规律,找到语码。
五、改革评价体系
学习方式的改变当然要引起评价方式的变化。比如,布置作业后的呈现方式可以不同,教师的评价也要多样化。兴趣小组可以把他们的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可以代替几次作业;吟唱的人学会一首古诗的吟唱,即可代替作业等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又真正融入古诗词中去。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富于古典情怀的学科,涵盖的知识和文化要永无止境的学习,在这一点一滴的学习中,素养和底蕴会慢慢显现,一个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在新与旧的穿越中也就被慢慢塑造出来了。
参考文献:
殷允超.诵读古典诗词 感悟传统文化:浅谈语文古典诗词教学[J].中学语文,2009(36).
作者简介:张青洁,女,生于1981年12月,本科,任教于郑州十六中学,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