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实体化

2014-11-15 07:18张宝灵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

张宝灵

摘 要: 民办高校创建学科专业实体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利用应用型专业实体化平台及所需配套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实体化依靠专业知识服务和专业技术应用,使专业内创性放大,外化为有专业知识技术烙印的产业产品。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科专业实体化 创新

一、问题提出

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岗发生了很大变化,扩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本着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职岗对接的办学路径,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实体化教学平台,重点丰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内涵,优化学科专业的类型、层次和结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人才。

二、学科专业实体化的界定

所谓学科专业实体化是,在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政府为主导,民办高校联合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各自配套资源,发挥其优势,构建学科专业与产业实体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平台,专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机制。专业实体化教学平台可以是企业车间、校企实训基地,也可以是协会团体、事务所、中介和金融部门。配套资源是专业教师、相关的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企业主管或企业家及其授课课程、实际工作程序、技术和经验,也可以是与专业实体化实施相关的财物、经费、设备等的投入,或信息、知识、协议、政策的支持。

三、构建学科专业实体化的条件

1.专业知识、技术有可竞争的市场需求量。

学科专业实体化是民办高校专业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载体,是应用型直观实体教学模块,投入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可面向需求、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也就是说,专业知识与实际技术操作相结合,与产品生产相融合,参与市场化运作,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而且,产品经过专业实体化的创新、凝练,能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所投入的专业应具有专属的产品知识技术要素。

参与专业实体化的专业知识技术与产业生产有密切的关联性,具有专属的产品知识技术要素:一是以专业优势助兴专业实体化,进而助兴企业产品;二是在专业实体化的运作过程中专业优势与行业优势相结合,使产业产品效益放大;三是专业知识、技术经过专业实体化的创新,转化为专门的企业非物质性产品。

3.专业实体化平台具备可满足专业教学的条件。

专业实体化教学平台要有规模、有内涵、有保障,专业应用有分工,与实体工种有交叉、有融合。学科专业实体化平台必须改变传统单纯课堂教学模式,真实走进实际工作场地,亲自与实际工作对接,确保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的实体应用,又获得实际职业经验。

四、专业实体化内涵

专业实体化是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对接、相融合的产物。其内涵要素决定了专业实体化具有可行性、实践性,成果性等社会属性,同时构建出组织结构一体化、培养过程统一化、专业实体功能综合化的内涵体系。

1.组织结构一体化。

所谓组织结构一体化是,构建科学、合理、严谨、统一的管理组织,协调、解决专业实体化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专业实体化的实施安全、有序、稳定、有效。专业实体化是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把学科专业打造成为教学功能强大、科研功能实用,促使学生知识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提质。组织结构一体化是专业实体化的必然组织结构,是专业实体化实施的基本保障。

(1)组织结构一体化是专业实体化践行的必然要求。专业实体化是所投入学科专业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融合的教学载体,必然要求学校的二级院、系或教研室与企业的车间或基地在教学、生产等方面结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双方参与平台教学的专家、教师、工程师和技术员需要在统一的组织结构内联合工作,以集体智慧共同促进专业实体化的良性发展。

(2)组织结构一体化的主导是政府。专业实体化的实施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功能,协助民办高校联合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结合专业实体化的实际要求,明确参与方各自职能,要求各方精诚合作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结构一体化机制。

(3)组织结构一体化对专业实体化具有保障功能。一是对平台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益保障。专业实体化的实施不是一方行为,而是多方参与,共同统一在一个组织体里是专业实体化运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对教学平台的合作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专业实体化制度是其正常工作的保障,严谨的组织结构决定着专业实体化制度的有效发挥;三是对教学平台的安全保障。安全是专业实体化运作的核心,组织结构的效力是专业实体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2.培养过程统一化。

所谓培养过程统一化是围绕专业实体化的核心任务——培养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专业实体化所用的教材、教学人员、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要统一规划、统一编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1)专业实体化教学内涵要求培养过程统一化。专业实体化使课堂教学转变为专业实体平台教学,需要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确保学生、教师的安全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优良。专业实体化使得其教学内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是教室变成了企业的工作现场,教学设备由实际操作平台所替代;二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的碰撞、融合,引发专业知识内容的创新,促成专业教科书内容与实际技术经验相结合,创建以专业实体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如授课方法、手段由间接、抽象改变为直观、直接、亲自动手操作;四是培养过程在时间、地点、教学人员、学生人数等方面具有松散性,时常会出现授课时间的不确定性、场地的随意性、学生的流动性、教员的授课技能参差不齐等现象;五是师生的安全保障提到平台教学的首位。

(2)授课教师的多元化要求培养过程统一化。专业实体化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改变了教学人员结构,由单一的专业教师转变为由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承担,一个课程单元会需要多名教师和技术员讲解。教师和专家授课需要统一教材,统一排课,发挥各自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教学目标。施教过程中专业教师、企业工人师傅、技术人员、专家和学生三方构成三角互动的交流模式,或学生自学和相互帮助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迁移更具技能性、实效性、复合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直接、快速转化为技术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专业交叉、融合应用要求培养过程统一化。交叉学科一般情况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有目标的多学科交叉,一种是在实际应用碰撞中产生的交叉。笔者认为,专业实体化的实践过程会出现一个专业服务两个产品项目,或几个专业服务一个产品项目的情况。专业交叉、融合应用是专业实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专业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不同专业的交叉会发生不协调现象,所以专业培养过程必须统一、协调,避免交叉紊乱。需要指出的是,专业交叉、融合必须科学构建,对交叉专业有科学定位、准确把握和科学实施,并且获得产业的认同。

3.专业实体功能综合化。

所谓专业实体功能综合化是,依托民办高校的知识、人才密集和创新思想的优势,结合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与市场需求,专业实体化的实施催生出专业生产性实体教学新模式,形成较高技术水平的、有专业特色的实体化教学基地,使得专业实体化具备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功能。

(1)专业实体化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平台式教学在专业实体化运作中,与专业教学有关的生产、经营、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承担实体的生产经营服务任务,利用应用知识传授、实际技术能力培养、产品创新开发三结合,使专业实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生产和创新技能、学生的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创新能力、产品通过注入专业实体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得到转型升级。

(2)实体化科研成果多元化。专业实体化的实践探索使得参与的教师和学生获得到多层面、多角度的教学科研和学习心得第一手资料,并“孵化”出专业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创新成果,经过总结、凝练转化为新颖的科研项目,并申报成为各类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出大量的多元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专业实体化成果还包括:学生在实体化平台中获得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教师平台授课时获得了专业知识与实体经验融合技能和创新、企业通过平台的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获得产品经济效益。

(3)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社会分工是学科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学科专业的内核,人才培养结构是学科专业表现形式,三者共同构成高等院校教育结构的基本单位。专业实体化是学科专业内涵发展的一种创新载体,核心目标是应对社会需求的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虽然专业实体化的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创新、完善的过程,但是其运作范式和学生提供的专业性技术服务得到企业的认同,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专业实体化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及其质量提高有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五、思考

1.专业实体化的要素之间是依存、交换的关系。

专业实体化使得民办高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依存和交换的关系。专业实体化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把专业功能放大,衍化出具有产业生产经营属性功能。专业实体化要素之间的交换使得民办高校把专业实体化思想转化为专业深化理念、专业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和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产业也受到高等院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洗礼,接受专业实体化的创新理念和科研成果对其生产、经营的革新改造。专业实体化给企业注入专业创新新理念、专业应用新技术、企业管理新思想。专业知识技术转化为产业效益的可能性、实在性变为现实,产品或多或少都有专业实体化的烙印。

2.专业实体化以“应用为主、需求导向、产业引领”为目标。

民办高校要使学科专业实体化稳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密切注视区域产业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转型升级,与专业实体化教学平台的融洽度,在更高视野上,以“应用为主、需求导向、产业引领”为目标,制定学科专业实体化的竞争策略,增强人才培养的竞争能力,占领更广阔的就业创业市场。学科专业实体化建设应该按照保持优势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巩固基础专业、扶持新兴专业的原则,优化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专业,统筹协调专业实体化的科学发展。

3.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民办高校的专业实体化定位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知识服务和专业技术应用,利用实体化平台及所需的各种配套资源,使专业知识和技术功能放大。专业实体化的内涵建设需要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复杂性、动态性的适应力。学科专业实体化是就业创业的前沿阵地,教学平台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建设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

4.深化专业实体化优势,提高学科专业竞争力。

专业实体化的建设应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专业在国内和省内所处的地位、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与其他院校相比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已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敢于突破,集成专业群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和科研优势力量,拓展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创新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