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等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将该院40例肺胀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其中对照A组接受穴位敷贴,观察组接受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两组患者均接受中医护理措施,观察并总结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为 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肺功能方面:观察组FEV1%、FEV1/FVC分别为(1.04±0.24)、(42.05±1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2±0.24)、(32.46±9.41)%。血气分析方面:观察组Pa02为(6.28±0.90)mmol/L,为(5.30±0.49)mmol/L,明显较对照组(4.39±0.40)mmol/L及(7.41±0.38)mmol/L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并配合中医护理治疗肺胀的疗效可靠,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肺胀;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53-03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收敛的一种病症。目前治疗肺胀的特效药物应用到临床,传统的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改善肺功能,但是长期服药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疗效随之下降。祖国医学中药物敷贴、针刺、艾灸等均属于无毒的外治法,为了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应护理措施,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40例肺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40例肺胀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7~85岁,平均(67±4.78)岁,病程5~32年,平均(19±3.99)年。辩证分类:痰浊壅肺证11例,痰热郁肺证8例,痰蒙神窍证3例,阳虚水泛证3例,肺肾气虚证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依据:①有慢性肺系疾病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常因外感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致刺激亦可诱发;②X线检查: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少,横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增粗、紊乱、右下肺肺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③心电图检查提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出现肺型P波等;④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两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7~84岁,平均(67±4.29)岁,病程5~31年,平均(19±2.28)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8~85岁,平均(68±3.98)岁,病程5.5~32年,平均(20±2.0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西药治疗,用药法则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治疗方案,在低浓度氧疗基础上使用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祛痰剂。
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将黄芪、大黄、半夏、厚朴、苏子、茯苓等药物细末成粉,加生姜汁调成糊状。穴位选择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敷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4 h,每隔1 d贴治1次,以20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 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国药管械(试)字2001第3030062号],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150554号]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敷盖纱布3~5 d,穴位选择尺泽、列缺、足三里、丰隆、膻中。
1.3 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以下护理措施。
1.3.1 一般护理 保持治疗环境舒适,患者情绪条畅,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如出现咳嗽、气喘、浮肿等性质或程度的变化,应及时汇报临床医师。
1.3.2 穴位护理 嘱患者采用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敷贴/埋线部位,并将操作部位清洁干净,患者穴位敷贴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观察30 min无异常情况发生后才可离开,敷贴后嘱患者避免过度出汗,避免胶布滑脱,敷贴拆掉胶布6 h后方可进行洗澡擦浴,患者皮肤出现局部瘙痒、灼热,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出现起泡,根据水泡大小采取措施,小水泡可待其自行消失,大水泡则可用一次性针头从水泡下方将液体引出,外敷抗菌药。针对穴位埋线患者操作前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解释穴位埋线后可能出现出血、疼痛,但属于正常范畴,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埋线6 h后埋线部位才可接触水,嘱患者每日刺激埋线穴位,10 min/次,每日数次。
1.3.3 辨证施护
1.3.3.1 痰浊壅肺证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气短喘息,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浊腻,脉小滑。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外感风寒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嘱患者添衣保暖,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5~26°之间,避免寒邪再次入侵机体。观察患者畏风、恶寒、出汗、发热的变化,观察患者咳痰颜色及声音变化,嘱患者每2 h更换1次体位,以促进痰液排除,排痰障碍患者予协助翻身并拍背促排痰,必要时借助吸痰器吸出痰液。中药需热服,嘱患者多饮热汤、热水促进汗出使邪有出路,注意及时更换湿衣物,避风。清淡饮食、将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熬成热粥饮用[4]。endprint
1.3.3.2 痰热郁肺证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风热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嘱患者多饮水,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咳痰颜色及声音、出汗情况的变化,必要时采用冰袋、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嘱患者每2 h更换1次体位,以促进痰液排除,痰液粘稠患者必要时采用雾化稀释促排痰。预防患者出现大便闭结,嘱患者或其家属常顺时针按摩腹部,出现大便不通畅时予番泻叶泡水日常饮用,多进食新鲜水果。
1.3.3.3 痰蒙神窍证 症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肢体抽动,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数或虚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痰生内热,扰乱神志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患者神志、体温、心率等生命征的变化,做好随时配合医师进行临床抢救的准备,加强常规护理,降低并发生发生的危险,患者采取平卧姿势,头偏向一侧,避免痰液拥堵气道,予定时吸痰、吸氧。清淡饮食,部分患者予禁食,必要时予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1.3.3.4 阳虚水泛证 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阳气亏虚,气不化水,水邪泛滥而导致水溢颜面及四肢,注意保暖、干燥,观察患者浮肿、尿量情况的变化,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避免长时间持续同一体位造成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护理过程中不可推、拉患者,避免患者皮肤破损造成感染。水肿明显患者予低盐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温热食物。
1.3.3.5 肺肾气虚证 症见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 此类患者多由于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气虚不能布津,津凝为痰造成的,护理时嘱患者多休息,忌劳累,体位多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少与人交谈,避免伤气耗神,观察患者呼吸、面容情况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紫绀、鼻翼扇动予吸氧,做好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的准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效果 有效:治疗后肺系疾病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90%[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60%;进步: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或症状无改善甚至反而加重[6]。
1.4.2 肺功能 入院第1天检查肺功能,选取FEV1< 3 750 mL(男性); 2 500 mL(女性),FVC<0.80、FEV1/FVC<70%患者,监测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肺功能,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FEV1%或FEV1/FVC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100%。
1.4.3 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入院第1天测量PaCO2>45.0 mmHg或PaO2<80.0 mmHg的患者,取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数值,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PaC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天PaCO2—第1/7天PaCO2)/第1天PaCO2×100%,Pa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PaO2—第1天PaO2)/第1天PaO2×100%。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计量数据以(x±s)形式表述,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为 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归而成,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症,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期及心[7]。
穴位敷贴属于中药经皮给药中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全身均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该研究选用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进行穴位敷贴,研究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纳气,长期反复的肺系疾患发作,必然伤及脾肾之阳,最终形成肺、脾、肾气虚与痰伏于肺共存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结果提示通过穴位敷贴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有了改善。
该研究选用尺泽、列缺、足三里、丰隆、膻中诸穴,尺泽、列缺均属于手太阴肺经要穴,刺激之可产生调节肺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丰隆为化痰之要穴,羊肠线持续刺激丰隆可助于肺胀患者化痰、排痰;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固表的作用,膻中位于机体胸部,属气会穴,刺激膻中穴可实现宽胸理气目的,以解决肺胀患者气短、胸闷症状[8]。该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均有较好的改善肺胀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进程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联合使用能尽快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唐笑[9]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选择在三伏天接受穴位敷贴,结果证实两组疗效相近(P>0.05),研究认为肺胀发作尤以冬季多见,于三伏天进行穴位治疗,人体阳气最旺盛,冬病夏治,可以更为有效的益气敛肺,促进病情恢复,故研究认为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的疗效可优于平时,且可使患者免去埋线的疼痛,但三伏天1年仅有1次,治疗时间受到限制,不利于治疗的全面开展,故该研究认为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肺胀还是有理想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措施,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进行辨证施护的同时做好穴位敷贴和埋线的专项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付迎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3,2(4) :305-306.
[2] 樊斗霜, 常生杰, 李巧玲.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2(1) :80-81.
[3] 张丹, 张小兰. 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6(21) :107-108.
[4] 吴文洁.65例肺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20):1867.
[5] 戈云, 周惠丽, 张福瑜. 体外振动排痰仪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9(6中旬刊) :12-13.
[6] 张绍塘.厄多司坦与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3,11(4):5-6.
[7] 陈鹃.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8(1) :280-281.
[8] 乔莉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47-48.
[8] 唐笑.三伏天行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3):7-8.
(收稿日期:2014-04-28)endprint
1.3.3.2 痰热郁肺证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风热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嘱患者多饮水,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咳痰颜色及声音、出汗情况的变化,必要时采用冰袋、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嘱患者每2 h更换1次体位,以促进痰液排除,痰液粘稠患者必要时采用雾化稀释促排痰。预防患者出现大便闭结,嘱患者或其家属常顺时针按摩腹部,出现大便不通畅时予番泻叶泡水日常饮用,多进食新鲜水果。
1.3.3.3 痰蒙神窍证 症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肢体抽动,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数或虚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痰生内热,扰乱神志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患者神志、体温、心率等生命征的变化,做好随时配合医师进行临床抢救的准备,加强常规护理,降低并发生发生的危险,患者采取平卧姿势,头偏向一侧,避免痰液拥堵气道,予定时吸痰、吸氧。清淡饮食,部分患者予禁食,必要时予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1.3.3.4 阳虚水泛证 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阳气亏虚,气不化水,水邪泛滥而导致水溢颜面及四肢,注意保暖、干燥,观察患者浮肿、尿量情况的变化,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避免长时间持续同一体位造成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护理过程中不可推、拉患者,避免患者皮肤破损造成感染。水肿明显患者予低盐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温热食物。
1.3.3.5 肺肾气虚证 症见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 此类患者多由于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气虚不能布津,津凝为痰造成的,护理时嘱患者多休息,忌劳累,体位多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少与人交谈,避免伤气耗神,观察患者呼吸、面容情况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紫绀、鼻翼扇动予吸氧,做好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的准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效果 有效:治疗后肺系疾病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90%[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60%;进步: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或症状无改善甚至反而加重[6]。
1.4.2 肺功能 入院第1天检查肺功能,选取FEV1< 3 750 mL(男性); 2 500 mL(女性),FVC<0.80、FEV1/FVC<70%患者,监测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肺功能,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FEV1%或FEV1/FVC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100%。
1.4.3 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入院第1天测量PaCO2>45.0 mmHg或PaO2<80.0 mmHg的患者,取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数值,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PaC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天PaCO2—第1/7天PaCO2)/第1天PaCO2×100%,Pa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PaO2—第1天PaO2)/第1天PaO2×100%。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计量数据以(x±s)形式表述,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为 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归而成,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症,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期及心[7]。
穴位敷贴属于中药经皮给药中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全身均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该研究选用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进行穴位敷贴,研究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纳气,长期反复的肺系疾患发作,必然伤及脾肾之阳,最终形成肺、脾、肾气虚与痰伏于肺共存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结果提示通过穴位敷贴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有了改善。
该研究选用尺泽、列缺、足三里、丰隆、膻中诸穴,尺泽、列缺均属于手太阴肺经要穴,刺激之可产生调节肺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丰隆为化痰之要穴,羊肠线持续刺激丰隆可助于肺胀患者化痰、排痰;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固表的作用,膻中位于机体胸部,属气会穴,刺激膻中穴可实现宽胸理气目的,以解决肺胀患者气短、胸闷症状[8]。该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均有较好的改善肺胀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进程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联合使用能尽快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唐笑[9]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选择在三伏天接受穴位敷贴,结果证实两组疗效相近(P>0.05),研究认为肺胀发作尤以冬季多见,于三伏天进行穴位治疗,人体阳气最旺盛,冬病夏治,可以更为有效的益气敛肺,促进病情恢复,故研究认为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的疗效可优于平时,且可使患者免去埋线的疼痛,但三伏天1年仅有1次,治疗时间受到限制,不利于治疗的全面开展,故该研究认为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肺胀还是有理想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措施,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进行辨证施护的同时做好穴位敷贴和埋线的专项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付迎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3,2(4) :305-306.
[2] 樊斗霜, 常生杰, 李巧玲.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2(1) :80-81.
[3] 张丹, 张小兰. 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6(21) :107-108.
[4] 吴文洁.65例肺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20):1867.
[5] 戈云, 周惠丽, 张福瑜. 体外振动排痰仪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9(6中旬刊) :12-13.
[6] 张绍塘.厄多司坦与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3,11(4):5-6.
[7] 陈鹃.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8(1) :280-281.
[8] 乔莉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47-48.
[8] 唐笑.三伏天行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3):7-8.
(收稿日期:2014-04-28)endprint
1.3.3.2 痰热郁肺证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风热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嘱患者多饮水,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咳痰颜色及声音、出汗情况的变化,必要时采用冰袋、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嘱患者每2 h更换1次体位,以促进痰液排除,痰液粘稠患者必要时采用雾化稀释促排痰。预防患者出现大便闭结,嘱患者或其家属常顺时针按摩腹部,出现大便不通畅时予番泻叶泡水日常饮用,多进食新鲜水果。
1.3.3.3 痰蒙神窍证 症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肢体抽动,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数或虚数。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痰生内热,扰乱神志诱发引起,护理时注意患者神志、体温、心率等生命征的变化,做好随时配合医师进行临床抢救的准备,加强常规护理,降低并发生发生的危险,患者采取平卧姿势,头偏向一侧,避免痰液拥堵气道,予定时吸痰、吸氧。清淡饮食,部分患者予禁食,必要时予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1.3.3.4 阳虚水泛证 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护理措施:此类患者多由于阳气亏虚,气不化水,水邪泛滥而导致水溢颜面及四肢,注意保暖、干燥,观察患者浮肿、尿量情况的变化,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避免长时间持续同一体位造成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护理过程中不可推、拉患者,避免患者皮肤破损造成感染。水肿明显患者予低盐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温热食物。
1.3.3.5 肺肾气虚证 症见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 此类患者多由于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气虚不能布津,津凝为痰造成的,护理时嘱患者多休息,忌劳累,体位多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少与人交谈,避免伤气耗神,观察患者呼吸、面容情况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紫绀、鼻翼扇动予吸氧,做好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的准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效果 有效:治疗后肺系疾病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90%[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60%;进步: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或症状无改善甚至反而加重[6]。
1.4.2 肺功能 入院第1天检查肺功能,选取FEV1< 3 750 mL(男性); 2 500 mL(女性),FVC<0.80、FEV1/FVC<70%患者,监测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肺功能,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FEV1%或FEV1/FVC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第1天FEV1%或FEV1/FVC×100%。
1.4.3 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入院第1天测量PaCO2>45.0 mmHg或PaO2<80.0 mmHg的患者,取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数值,采用改变的相对值均数进行统计分析:PaC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天PaCO2—第1/7天PaCO2)/第1天PaCO2×100%,PaO2第1/7天改变相对值=(第1/7天PaO2—第1天PaO2)/第1天PaO2×100%。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计量数据以(x±s)形式表述,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为 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归而成,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症,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期及心[7]。
穴位敷贴属于中药经皮给药中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全身均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该研究选用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进行穴位敷贴,研究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纳气,长期反复的肺系疾患发作,必然伤及脾肾之阳,最终形成肺、脾、肾气虚与痰伏于肺共存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结果提示通过穴位敷贴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有了改善。
该研究选用尺泽、列缺、足三里、丰隆、膻中诸穴,尺泽、列缺均属于手太阴肺经要穴,刺激之可产生调节肺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丰隆为化痰之要穴,羊肠线持续刺激丰隆可助于肺胀患者化痰、排痰;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固表的作用,膻中位于机体胸部,属气会穴,刺激膻中穴可实现宽胸理气目的,以解决肺胀患者气短、胸闷症状[8]。该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均有较好的改善肺胀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进程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联合使用能尽快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唐笑[9]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选择在三伏天接受穴位敷贴,结果证实两组疗效相近(P>0.05),研究认为肺胀发作尤以冬季多见,于三伏天进行穴位治疗,人体阳气最旺盛,冬病夏治,可以更为有效的益气敛肺,促进病情恢复,故研究认为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的疗效可优于平时,且可使患者免去埋线的疼痛,但三伏天1年仅有1次,治疗时间受到限制,不利于治疗的全面开展,故该研究认为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肺胀还是有理想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措施,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进行辨证施护的同时做好穴位敷贴和埋线的专项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付迎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3,2(4) :305-306.
[2] 樊斗霜, 常生杰, 李巧玲. “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2(1) :80-81.
[3] 张丹, 张小兰. 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6(21) :107-108.
[4] 吴文洁.65例肺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20):1867.
[5] 戈云, 周惠丽, 张福瑜. 体外振动排痰仪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9(6中旬刊) :12-13.
[6] 张绍塘.厄多司坦与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3,11(4):5-6.
[7] 陈鹃.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8(1) :280-281.
[8] 乔莉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47-48.
[8] 唐笑.三伏天行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3):7-8.
(收稿日期:2014-04-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