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永等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与病情进展的资料。结果 全部患儿中,其中治疗显效43例,有效13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 结论 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65-02
新生儿通常因发育尚未完善造成其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不足而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紫绀、呼吸受阻、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症状为其显著的临床表现,对新生儿的安全与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或者早产儿死亡占全部早产儿死亡因素的比例在50%以上[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早产儿死亡率的第一位[2]。呼吸衰竭为各种因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受阻导致动脉血O2分压减少,合并或不合并动脉血CO2分压上升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与病理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居早产儿病死率的首位[2]。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功能受阻的状态,可由肺部疾病造成,或者可能为其他类疾病的并发症。临床医务人员一致认为,在治疗早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采取NCPAP等方案,但是近些年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较为可观,现就该院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实践经验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该院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其中男40例,女20例,患儿的胎龄自28周加1 d~40周加3 d,平均胎龄32周加5 d。患儿的体重介于0.92~3.5 kg间,平均体重1.74 kg。其中剖宫产及自然分娩患儿各30例。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治疗方法:60例患儿均采用NCPAP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当患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患儿的病情尽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院采用的是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剂量为每次100~200 mg/kg。从药局取回药物,将药物在室温下复温;准备好所有抢救物品,医生根据患儿的公斤体重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吸分泌物),确定插管在位加以固定后连接呼吸囊进行送气,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取药物并连接4.5#头皮针,消毒气管插管外露中部代干后将头皮针插入缓慢推注药物,约10~15 min推注完毕(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减少对患儿的搬动、颅内出血的风险,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不用变换患儿的体位)。拔出气管插管,贴上禁止吸痰6 h标识,再给予NCPAP呼吸支持。使用NCPAP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及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尽早撤机(该院60例患儿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约1~7 d),减少患儿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4]。
护理方法:①维持NCPAP压力。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压力。第一,应使得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以确保气道的密闭性,维持NCPAP压力,如有必要可予以镇静剂。第二,应确保管道连接极为紧密,同时固定,防止因漏气而导致压力不稳定,压力太小或者太大都会导致气压伤或者治疗效果降低。②注意加温湿化。NCPAP装置上附有加温湿化罐,气体加温温度应设定在34~37 ℃,相对湿度超过60%,对气道黏膜予以防护,降低机体耗氧量,切记湿化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③做好呼吸护理。确保呼吸道顺畅,及时清理鼻腔与口腔分泌物,按时清理鼻孔与鼻塞。实时观测患儿生命体征,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予以连续监测且做记录。此外,严格关注患儿呼吸情况、呼吸频次、紫绀、反应、呻吟、哭声以及三凹征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④加强基础护理。将患儿置于已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或调节好适中温度的暖箱内,保持环境温度在22~26 ℃之间,湿度在55%~65%左右。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但不要有对流风进入,避免患儿着凉。对患儿所有的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尤其早产儿应减少声音、光线对他的刺激),特别注意不能让患儿碰着硬的有棱角的物品,以免导致患儿皮肤的破损。保证患儿处于舒适、清洁的状态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⑤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促进患儿体重增长。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⑦由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可尽早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进行康复锻炼,避免后遗症的发生,达到早日康复。⑧早产儿应该尽早完成眼底的检查[5-6]。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取患者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对比用药前后PaCO2、PaO2、PaO2/FiO2数值变化。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观察肺部视野亮度及肺扩张情况[7]。endprint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60例患儿中,其中43例为治疗显效43例,13例为有效(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患儿治疗后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紫绀、呼吸受阻、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症状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的临床表现,对新生儿的安全与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或者早产儿死亡占全部早产儿死亡因素的比例超过5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早产儿死亡率的第一位。临床医务人员一致认为,在治疗早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采取NCPAP等方案,但是近些年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较为可观。
研究证实[9],肺表明活性物质具备下列几方面的作用:①确保毛细血管和肺泡间的常规性流体压力,进而防止出现肺水肿;②促进肺液的清除且清除速率增加;③避免机体于呼吸末出现肺泡萎缩,对肺泡体积的稳定性有利;④减少机体肺部毛细血管前血管的张力,进而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对机体维持功能残气量有益,进而扩张机体肺部的部分小动脉,肺泡内的氧气组分比例升高;⑤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肺部组织的表面张力,进而降低肺泡扩张的难度;⑥保护肺部的上皮细胞;⑦减少机体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继而有利于确保毛细支气管的顺畅,防止阻塞;⑧提高机体肺部组织的免疫防御功能。
针对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NCPAP辅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症状,增加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早产儿的吸氧时间,降低早产儿出现ROP的几率。同时,还具有慢性肺部疾病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严格关注病情改变,注意保暖,增强营养支持治疗,确保内环境的平衡,强化基础护理,合并肺部感染要及时应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若病情加重,及时转为机械通气。NCPAP能够有效增加跨肺压力,减少气道阻力,扩大气道直径,增加功能残余气量,使患儿自主呼吸更有规律。该方法克服了机械通气的缺点,避免了气压伤、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能够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搬动次数,而且可以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NCPAP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减少NCPAP给氧时间,避免出现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对患儿造成的损害,能够降低患儿病死率。该次研究的60例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的PaO2与PaO2/FiO2数值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健,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99-702.
[2] 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3] 杜钦霞, 张淑丽,王薇,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及管理进展[J].海南医学, 2010,2(4):122-125.
[4] Millar D, Kirpalani H, Lemyre B, et 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does not confer benefit over nasal CPAP (NCPAP)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infants-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trial[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2, 97(Suppl 1):A133-A134.
[5] 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9): 850-853.
[6] 张芳. 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5): 542-543.
[7] 杨一民.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34-1136.
[8] 钱敏, 刘艳林, 张玲.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21):1968-1969.
[9] 杨丽清, 江英, 刘红霞.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20):1911-1913.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60例患儿中,其中43例为治疗显效43例,13例为有效(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患儿治疗后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紫绀、呼吸受阻、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症状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的临床表现,对新生儿的安全与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或者早产儿死亡占全部早产儿死亡因素的比例超过5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早产儿死亡率的第一位。临床医务人员一致认为,在治疗早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采取NCPAP等方案,但是近些年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较为可观。
研究证实[9],肺表明活性物质具备下列几方面的作用:①确保毛细血管和肺泡间的常规性流体压力,进而防止出现肺水肿;②促进肺液的清除且清除速率增加;③避免机体于呼吸末出现肺泡萎缩,对肺泡体积的稳定性有利;④减少机体肺部毛细血管前血管的张力,进而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对机体维持功能残气量有益,进而扩张机体肺部的部分小动脉,肺泡内的氧气组分比例升高;⑤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肺部组织的表面张力,进而降低肺泡扩张的难度;⑥保护肺部的上皮细胞;⑦减少机体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继而有利于确保毛细支气管的顺畅,防止阻塞;⑧提高机体肺部组织的免疫防御功能。
针对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NCPAP辅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症状,增加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早产儿的吸氧时间,降低早产儿出现ROP的几率。同时,还具有慢性肺部疾病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严格关注病情改变,注意保暖,增强营养支持治疗,确保内环境的平衡,强化基础护理,合并肺部感染要及时应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若病情加重,及时转为机械通气。NCPAP能够有效增加跨肺压力,减少气道阻力,扩大气道直径,增加功能残余气量,使患儿自主呼吸更有规律。该方法克服了机械通气的缺点,避免了气压伤、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能够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搬动次数,而且可以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NCPAP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减少NCPAP给氧时间,避免出现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对患儿造成的损害,能够降低患儿病死率。该次研究的60例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的PaO2与PaO2/FiO2数值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健,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99-702.
[2] 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3] 杜钦霞, 张淑丽,王薇,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及管理进展[J].海南医学, 2010,2(4):122-125.
[4] Millar D, Kirpalani H, Lemyre B, et 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does not confer benefit over nasal CPAP (NCPAP)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infants-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trial[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2, 97(Suppl 1):A133-A134.
[5] 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9): 850-853.
[6] 张芳. 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5): 542-543.
[7] 杨一民.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34-1136.
[8] 钱敏, 刘艳林, 张玲.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21):1968-1969.
[9] 杨丽清, 江英, 刘红霞.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20):1911-1913.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60例患儿中,其中43例为治疗显效43例,13例为有效(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患儿治疗后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紫绀、呼吸受阻、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症状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的临床表现,对新生儿的安全与生命造成较大威胁。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或者早产儿死亡占全部早产儿死亡因素的比例超过5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早产儿死亡率的第一位。临床医务人员一致认为,在治疗早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采取NCPAP等方案,但是近些年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较为可观。
研究证实[9],肺表明活性物质具备下列几方面的作用:①确保毛细血管和肺泡间的常规性流体压力,进而防止出现肺水肿;②促进肺液的清除且清除速率增加;③避免机体于呼吸末出现肺泡萎缩,对肺泡体积的稳定性有利;④减少机体肺部毛细血管前血管的张力,进而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对机体维持功能残气量有益,进而扩张机体肺部的部分小动脉,肺泡内的氧气组分比例升高;⑤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肺部组织的表面张力,进而降低肺泡扩张的难度;⑥保护肺部的上皮细胞;⑦减少机体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继而有利于确保毛细支气管的顺畅,防止阻塞;⑧提高机体肺部组织的免疫防御功能。
针对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NCPAP辅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症状,增加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早产儿的吸氧时间,降低早产儿出现ROP的几率。同时,还具有慢性肺部疾病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严格关注病情改变,注意保暖,增强营养支持治疗,确保内环境的平衡,强化基础护理,合并肺部感染要及时应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若病情加重,及时转为机械通气。NCPAP能够有效增加跨肺压力,减少气道阻力,扩大气道直径,增加功能残余气量,使患儿自主呼吸更有规律。该方法克服了机械通气的缺点,避免了气压伤、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能够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搬动次数,而且可以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NCPAP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减少NCPAP给氧时间,避免出现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对患儿造成的损害,能够降低患儿病死率。该次研究的60例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54例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视野亮度增加,患儿肺下界下降至第7、8肋间以下。余下6例患儿重复用药后肺部透亮度有效得到改善,肺下界降至第7、8肋间以下。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的PaO2与PaO2/FiO2数值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健,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99-702.
[2] 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3] 杜钦霞, 张淑丽,王薇,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及管理进展[J].海南医学, 2010,2(4):122-125.
[4] Millar D, Kirpalani H, Lemyre B, et 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does not confer benefit over nasal CPAP (NCPAP)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infants-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trial[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2, 97(Suppl 1):A133-A134.
[5] 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9): 850-853.
[6] 张芳. 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5): 542-543.
[7] 杨一民.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34-1136.
[8] 钱敏, 刘艳林, 张玲.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21):1968-1969.
[9] 杨丽清, 江英, 刘红霞.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20):1911-1913.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