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4-11-15 20:49蒋立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借鉴语言

[摘 要]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习得写作技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言;借鉴;锤炼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随即而增长。”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写作的同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写作练习是课外阅读的内化。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在读中巧抓细节,读写结合,给学生的写作开垦一片崭新的绿洲。

一、从名著中习得语言营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切名著,都是语言大师精心提炼加工而成的,是他们语言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规范化的语言,丰富语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分类制作资料卡片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怎样才能做好资料卡片呢?首先要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的句段。其次对摘抄的内容按类别加以整理。可以把不同作家描写山川河流等景物的好词佳句段落为一类,描写人物的为一类,描写场面的为一类等等。按类别,有系统地进行归类整理,既可以使学生体会不同大师的语言风格,也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书中的语言营养,内化为自己的话语,提高他们语言运用能力。最后,还要每月举行一次“读书卡片交流会”。交流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扬长避短,促进提高。

2、注重读写结合,词语运用

学生摘抄大量精美的词句是写作的准备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每天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资料卡片中的精美词句,片段进行仿写或创造性运用,写完后评议。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指导学生多练笔,坚持写日记,把学会的好词佳句准确运用到自己的日记和习作中去,学生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二、从名著中借鉴章法,提高写作技巧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课外阅读是引导学生掌握写作规律的有效途径。名篇佳作读得多了,潜移默化地便会懂得文章写作技巧了。

1、精读名篇,习得章法

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每一篇名篇佳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们的写法。读的多了,模仿的次数也多了,就会在别人的方法上进行整合创新,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写作特色。在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可以让学生读完一篇名篇或名著之后,谈谈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练习仿写,读写迁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时机。

2、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有的文章题材相似,但作者不同,运用的写作方法也不同﹔有的文章题材不同,但主要表达方式和结构相似,表达的思想也相似。我经常让学生阅读同一题材,不同作者写的作品,或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性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写作技巧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三、从名著中陶冶情感,锤炼思想

作者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对写作客体的理解、把握能力,是学好写作的基本条件。

1、重视优秀作品的思想情感的熏陶

学生读完作品后,教师首先应该指导他们认真学习优秀作品中的高尚思想和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还要引导学生把几篇作品在一起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品的思想价值的特色,丰富他们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2、尊重个性解读,写出独特感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阅读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与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孩子在写读后感时才能焕发出情感渴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更期待写好读后感。

3、联系生活,深化思想

读完书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书的认识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把感受和现实生活比较,把生活中的人或事与书中的人或事比较,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增强学生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关注社会生活,才能对社会生活有所感悟,写出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文章,否则只能无病呻吟罢了。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 丰厚語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12).

[2]王思红.学会阅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3).

作者简介:蒋立芳,从教16年,多篇论文获省市县级奖,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学生快乐课外阅读》参与者。曾获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借鉴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