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收获期对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2014-11-15 05:14王丹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茎秆

王丹等

摘要:在不同收获时期测定了水稻不同品种的茎秆倒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内5个水稻品种均在10月10日倒伏指数最小,10月10日前为最佳收获期,此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指标比较,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收获时期;茎秆;倒伏指数

中图分类号: S51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61-03

收稿日期:2014-07-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5B07);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编号:GCNT-LN-16)。

作者简介:王丹(1979—),女,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抗逆性研究。E-mail:aronben@sina.com。

通信作者:吕小红,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抗逆性研究。目前,水稻生产仍采用劳动密集型高强度传统耕作方式,传统耕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观念、生产行为变化的形势,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机械收获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超级稻的推广,穗部重量增加,倒伏风险增大,影响水稻优质、稳产和高产,也影响了机械收割。我国北方水稻倒伏方式以茎秆倒伏为主,倒伏发生除与品种自身特性有关外,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1-6]。本试验测定不同收获时期对水稻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以期探索水稻品种获得最优产量与品质的最佳收获时间,旨在把倒伏引起的机械收割产量损失降到最低,对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丰产、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13 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水稻品种为盐丰47、盐粳218、盐粳377、盐粳456、盐粳1001共5个,设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3个收获期,小区长8.0 m,宽3.0 m,面积24.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于4月22日播种,5月27日移栽,机械插秧,插秧规格行距为30.0 cm,株距为16.5 cm。其他生产措施按常规栽培管理进行。

1.2测定指标与方法

各处理取5穴,每穴选取代表性茎2个,每个处理共取10个单茎,保持不失水。测定株高、穗长、节间长、穗颈节以下第1、2、3、4、5节间抗折力及各节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质量、茎基宽及茎壁的厚度。

按濑古秀生的方法[6]计算各品种各节间的弯曲力矩、抗折力和倒伏指数。自田间取回茎秆,保留叶鞘、叶片和穗,保持不失水,将测定仪放在台式电子秤上后,再将待测节间(保留叶鞘)置于测定仪上,该节间中点与测定仪支架中点(支点间距5㎝)对应,将电子秤归零后,在节间中点悬挂一个体积适当的容器,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此时容器与砝码重量应小于抗折力),再往容器中逐渐加入沙子,直至茎秆折断,此时电子秤显示的重量即为该节间的抗折力(g)。

1.3数据分析

采用DPS和Excel处理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收获时期水稻茎秆倒伏指数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收获期内各水稻品种茎秆倒1(S1)、倒2(S2)、倒3(S3)、倒4(S4)、倒5(S5)节间的倒伏指数普遍表现为S4>S3>S5>S2>S1,倒伏指数越大,越容易发生倒伏,说明产生倒伏的薄弱环节并不是最基部和最顶部,而是在倒3、4节间,距地面20~40 cm处,与李红娇等人的研究结果[7]一致。

比较不同收获时期倒伏指数,5个水稻品种的倒伏指数均以10月17日收割的最大,10月3日的次之,10月10日的最小。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最佳收获期为10月10日。以倒伏指数最大的S4为例,10月10日盐丰47、盐粳218、盐粳377、盐粳456、盐粳1001的倒伏指数较10月3日下降了12%~15%,10月17日盐丰47、盐粳218、盐粳377、盐粳456、盐粳1001的倒伏指数较10月10日增加了16%~27%。如果不能按最佳收获期进行收获,建议适当提前收获。

2.2不同收获期水稻株高和各节间长度比较

不同水稻品种的平均株高在不同收获期间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均保持品种原有生育特性。构成株高各节间长

2.3不同收获期水稻节间茎基宽比较

茎秆的粗度是影响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茎基宽(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表示茎秆基部的粗度。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收获期内水稻品种茎秆茎基宽普遍表现为S5>S4>S3>S2>S1,越靠近植株基部,各节间的茎基宽越大。盐粳218茎基宽显著小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茎粗差异不显著。在壮苗稀植的基础上,于第1和第2节间伸长形成和发展期,应采用适当的水肥控制方法,如烤田或晾田以及减少施肥等方法,尽可能使基部茎秆长粗。杨守仁指出,高产水稻群体应有一个较长的长粗时期,以促进大穗的形成,并增强抗倒性[8]。比较不同收获时期不同水稻品种茎秆的茎基宽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茎基宽不断减少。

2.4不同收获期水稻节间基部壁厚比较

水稻茎秆的力学性能主要由茎粗、茎壁厚、大小维管束数目所决定[9]。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收获期内不同水稻品种茎秆茎壁厚表现出S5>S4>S3>S2>S1的趋势,越靠近植株基部,各节间的茎壁厚越大。但不同品种间茎秆茎壁厚差异各节间茎基宽均与倒伏指数呈负相关,10月3日S2节间达显著负相关。S3、S4及S5这 3节的壁厚与其倒伏指数呈负相关,10月10日S5节间达到显著水平;S1、S2节间壁厚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可能由于壁厚导致其穗颈节重量增加,致使倒伏指数增大,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指标相比,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是基部茎秆各物理性状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物理性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抗倒性。

3讨论与结论

不同收获期内5个水稻品种均在10月10日倒伏指数最小,表明10月10日为水稻最佳收获期,此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水稻最佳收获期主要取决于品种的生育期,播种期的早晚及其生长发育期间的光照、积温条件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若将最佳收获期与生育进程挂钩,必须将年份间气候不同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得出辽宁盘锦滨海稻区适合机械收割的最佳收获期。

张忠旭等提出基部1、2节间长度越短,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10-11]。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测定,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其他指标相比,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以S4节最为显著,本结论与李旭等人的结果[12]一致。

影响水稻茎秆抗倒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全方位来综合研究,本试验所分析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还需要从水稻茎秆解剖结构、木质素含量、硅、钾含量等方面继续研究,以期更深入了解茎秆倒伏发生机理,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马均,马文波,田彦华,等.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2):143-148.

[2]张秋英,欧阳由男,戴伟民,等.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 作物学报,2005,31(6):712-717.

[3]郭玉华,朱四光,张龙步.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生化成分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89-91.

[4]肖应辉,罗丽华,闫晓燕,等.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5,31(3):348-354.

[5]邹德堂,秋太权,赵宏伟,等. 水稻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8-14.

[6]濑古秀生. 水稻の倒伏に关すゐ研究[J]. 九州农试学报,1962(7):419-495.

[7]李红娇,张喜娟,李伟娟,等.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2):191-196.

[8]杨守仁. 水稻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论丛[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71-73.

[9]Xu Z J,Chen W F,Zhang L B,et al. Differences and inheritance of neck vascular bundies between different rice types[J]. Acta Agronomica Sinica,1996,22(2):167-172.

[10]张忠旭,陈温福,杨振玉,等.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2):81-85.

[11]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等. 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抗倒伏能力分析[J]. 杂交水稻,2008,23(4):65-68.

[12]李旭,毛艇,付立东,等. 滨海稻区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50-54.景德道,钱华飞,周义文,等. 高产广适抗病粳糯新品种镇糯19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64-66.

3讨论与结论

不同收获期内5个水稻品种均在10月10日倒伏指数最小,表明10月10日为水稻最佳收获期,此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水稻最佳收获期主要取决于品种的生育期,播种期的早晚及其生长发育期间的光照、积温条件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若将最佳收获期与生育进程挂钩,必须将年份间气候不同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得出辽宁盘锦滨海稻区适合机械收割的最佳收获期。

张忠旭等提出基部1、2节间长度越短,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10-11]。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测定,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其他指标相比,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以S4节最为显著,本结论与李旭等人的结果[12]一致。

影响水稻茎秆抗倒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全方位来综合研究,本试验所分析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还需要从水稻茎秆解剖结构、木质素含量、硅、钾含量等方面继续研究,以期更深入了解茎秆倒伏发生机理,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马均,马文波,田彦华,等.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2):143-148.

[2]张秋英,欧阳由男,戴伟民,等.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 作物学报,2005,31(6):712-717.

[3]郭玉华,朱四光,张龙步.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生化成分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89-91.

[4]肖应辉,罗丽华,闫晓燕,等.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5,31(3):348-354.

[5]邹德堂,秋太权,赵宏伟,等. 水稻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8-14.

[6]濑古秀生. 水稻の倒伏に关すゐ研究[J]. 九州农试学报,1962(7):419-495.

[7]李红娇,张喜娟,李伟娟,等.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2):191-196.

[8]杨守仁. 水稻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论丛[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71-73.

[9]Xu Z J,Chen W F,Zhang L B,et al. Differences and inheritance of neck vascular bundies between different rice types[J]. Acta Agronomica Sinica,1996,22(2):167-172.

[10]张忠旭,陈温福,杨振玉,等.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2):81-85.

[11]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等. 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抗倒伏能力分析[J]. 杂交水稻,2008,23(4):65-68.

[12]李旭,毛艇,付立东,等. 滨海稻区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50-54.景德道,钱华飞,周义文,等. 高产广适抗病粳糯新品种镇糯19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64-66.

3讨论与结论

不同收获期内5个水稻品种均在10月10日倒伏指数最小,表明10月10日为水稻最佳收获期,此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水稻最佳收获期主要取决于品种的生育期,播种期的早晚及其生长发育期间的光照、积温条件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若将最佳收获期与生育进程挂钩,必须将年份间气候不同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得出辽宁盘锦滨海稻区适合机械收割的最佳收获期。

张忠旭等提出基部1、2节间长度越短,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10-11]。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测定,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其他指标相比,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以S4节最为显著,本结论与李旭等人的结果[12]一致。

影响水稻茎秆抗倒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全方位来综合研究,本试验所分析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还需要从水稻茎秆解剖结构、木质素含量、硅、钾含量等方面继续研究,以期更深入了解茎秆倒伏发生机理,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马均,马文波,田彦华,等.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2):143-148.

[2]张秋英,欧阳由男,戴伟民,等.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 作物学报,2005,31(6):712-717.

[3]郭玉华,朱四光,张龙步.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生化成分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89-91.

[4]肖应辉,罗丽华,闫晓燕,等.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5,31(3):348-354.

[5]邹德堂,秋太权,赵宏伟,等. 水稻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8-14.

[6]濑古秀生. 水稻の倒伏に关すゐ研究[J]. 九州农试学报,1962(7):419-495.

[7]李红娇,张喜娟,李伟娟,等.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2):191-196.

[8]杨守仁. 水稻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论丛[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71-73.

[9]Xu Z J,Chen W F,Zhang L B,et al. Differences and inheritance of neck vascular bundies between different rice types[J]. Acta Agronomica Sinica,1996,22(2):167-172.

[10]张忠旭,陈温福,杨振玉,等.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2):81-85.

[11]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等. 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抗倒伏能力分析[J]. 杂交水稻,2008,23(4):65-68.

[12]李旭,毛艇,付立东,等. 滨海稻区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50-54.景德道,钱华飞,周义文,等. 高产广适抗病粳糯新品种镇糯19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64-66.

猜你喜欢
茎秆
茎秆基部节间特性和木质素合成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构树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四川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的影响因素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大豆茎秆力学特性的多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