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第一跖骨基底旋转截骨治疗重度拇外翻

2014-11-15 10:49李应男王吉人曹曦光孟祥仁张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截骨术跖骨基底

李应男 王吉人 曹曦光 孟祥仁 张玉玲

拇外翻是一种由多因素如年龄、穿高跟鞋、遗传等引起的前足局部畸形。常伴有拇囊炎、胼胝体及锤状趾形成, 发病率约为20%~50%, 男女比例约为1:9~15[1]。严重时伴有行走困难, 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外科应用的手术方法有130多种。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联合楔形植骨的方法, 治疗拇外翻患者23例(34足), 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34足), 男2例(2足), 女19例(32足), 年龄:35~80岁, 平均52岁, 其中拇囊炎患者19例(22足), 锤状趾患者8例(10足), 胼胝体患者15例(20足),根据X线测量结果将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拇外翻角≤19°, 第l、2跖骨间角≤13°;中度:拇外翻角20°~40°。第1、2跖骨间角14°~20°;重度:拇外翻角>40°, 第1、2跖骨间角>20°。共分为轻、中、重三度, 本实验包括中度23足, 重度11足。合并第2趾锤状趾8足。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止血带计时下进行手术。①切口设计。于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设计约1.5 cm的弧形切口;于第一跖楔关节背侧设计约2.0 cm纵形切口。②切除拇囊, 凿除骨赘。切开皮肤至跖骨骨膜, 骨剥离子剥离跖骨内侧骨膜, 骨刀沿失状沟凿除突出的跖骨头内侧骨赘, 予以保留, 打磨骨赘去除后的跖骨面使其平整。③切断拇收肌联合腱。于拇趾近节跖骨基底外侧拇收肌联合腱止点处予以切断, 松解痉挛的外侧关节囊及周围组织。④截骨。根据第1跖骨内翻角度设计截骨线, 高动力骨钻安装直径为2.0 mm的钻头, 于跖骨基底远端约0.5 cm设计线处斜行截开一侧骨皮质, 边截骨边向内侧旋转跖骨远端, 并保留对侧骨皮质, 将截除骨赘修整成双楔形,填塞至截骨处, 以克氏针固定。⑤紧缩关节囊。冲洗创口, 3-0可吸收缝合线紧缩缝合跖趾关节囊, 6-0尼龙线缝合皮肤切口。⑥“8”字绷带包扎固定。患足第一二趾间垫以纱布块,绷带“8”字形包扎固定, 使拇趾轻度内翻位, 跖骨头轻度厢屈位。⑦X线检查对位。包扎完毕, 即用X线投射仪检查截骨部位对位情况。

1.3 术后处理 术后卧床3 d, 7 d后可下地, 足跟负重适量行走, 术后14 d拆除缝线, 术后6周拆除固定。

1.4 疗效评价 对患者术前、术后、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三周、术后第五周进行足应力位X线拍片, 测量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 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前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2]进行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和外形矫正4个方面进行评分。本试验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 恢复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对比术前、术后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数值的测量值比较

2 结果

23例(34足)患者全部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 按美国足踝外科前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进行评分, 优:25(73%), 良:7(21%), 中:2(6%)。无骨不连、创口感染等情况发生, 所有患者足部外形均纠正, 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数值的测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拇外翻畸形是足踝外科常见的疾病, 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高发性, 其在病因学上又呈现出多元性[3]常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黄海晶等[4]利用自制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0名正常人的研究中, 将足底分为6各区域, 行走时足底压力峰值分布为:足跟>第1跖骨头>第4, 5跖骨头>第2, 3跖骨头>足外侧弓>足内侧弓。拇外翻患者存在足底疼痛, 主要是由于足底负重点自第一跖骨头向外侧移位, 至第2跖骨头或第4、5跖骨头, 产生异常负重点后, 伴有相对应胼胝体形成, 而第1跖骨的内翻畸形, 常伴有拇囊炎的发生,以上均是拇外翻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常用的跖骨截骨术可分为3类:①跖骨远端截骨术, 如开放或闭合Wedge截骨术、Chevron截骨术、Mitchel截骨术等;②跖骨干截骨术, 如Ludloff截骨术, Scarf截骨术等;③跖骨近端截骨术。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应的临床检查结果而决定。而第1跖骨基底截骨, 对于第1、2骨间角>15°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传统的第1跖骨基底截骨具有骨不连、跖骨疼痛点转移等并发症,本研究采用的第1跖骨基底旋转截骨联合植骨, 于术中采用旋转截骨的方法, 同时, 采用植骨的方式, 使第1跖骨增长,使负重点位于第1跖骨头处, 防止向内侧转移, 该术式的最大特点是保留了籽骨, 不仅纠正了跖趾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同时恢复了籽骨的负重, 有效缓解患者行走时的疼痛。

综上所述, 改良第1跖骨基底旋转截骨治疗中度拇外翻,即能有效的防止骨不连的发生, 同时能够纠正第1、2跖骨间角, 恢复籽骨的负重, 患者症状恢复明显, 疗效显著, 适用于重度拇外翻。

[1]Roddy E, Zhang W, Doherty M.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of hallux valgus in a primary care population.Arthritis Rheum.2008,59(6): 857-862.

[2]Chen L, Lyman S, Do H, et al.Validation of 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ore for hallux valgus .Foot Ankel Int, 2012, 33(12):1145-1155.

[3]Nix SE, Vicenzino BT, Collins NJ,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foot structure and footwear assodiated with hallux valgus: a systematic review.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2,20(10):1059-1074.

[4]黄海晶,王志彬,金鸿宾.正常行走足底压力测定与临床作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5(3): 210-212.

猜你喜欢
截骨术跖骨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未受伤也会发生骨折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治疗成人症状性Morton趾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