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局部晚期乳腺癌大部分出现转移, 另一小部分则转移为微小灶,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 手术彻底治疗成功率较低[1]。因此, 临床上逐渐将药物联合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本院为探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对收治的8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患者最小年龄为38岁, 最大年龄为68岁, 平均年龄55.2岁;其中55例患者绝经, 33例患者未绝经;乳腺癌临床分期:Ⅱb期26例,Ⅲa期45例, Ⅲb期9例, Ⅲc期8例;术前患者均行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且患者均无化疗禁忌证,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 即在治疗第1天及第2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表阿霉素40 mg/m2治疗, 同时在治疗第1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治疗, 静脉滴注时间应控制在3 h, 以21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表柔比星、环磷酞胺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即在治疗第1天及第8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表柔比星75 mg/m2、5-氟尿嘧啶500 mg/m2、环磷酞胺500 mg/m2治疗, 连续治疗4个疗程, 且两个疗程间隔时间为21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完全缓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患者病灶缩小程度≥50%;病情稳定:患者病灶缩小程度为25%~50%;进展:患者病灶增加程度≥25%, 或有新病灶出现。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共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骨髓抑制2例, 脱发1例, 胃肠道反应1例, 心脏毒性1例, 关节酸痛1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 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共1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3例, 脱发4例, 胃肠道反应4例, 心脏毒性1例, 关节酸痛2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占据了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且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通常将乳房切除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式。然而由于该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生理造成改变, 因而往往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多已出现远处转移现象, 另一小部分则转移为微小灶, 若强行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则需对手术范围进行扩大, 甚至会由于部分病灶不能被切除而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3]。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新辅助化疗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新辅助化疗主要是指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患者的全身化疗。新辅助化疗主要具有以下几种优点:①该治疗方式可有效的降低癌组织的病理分期, 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 达到提高根治术及保乳术成功率的目的。②新辅助化疗还可有效的将患者体内部分微转移病灶内的癌细胞杀死, 从而使术前癌细胞的分离活性降低, 进而可有效的减少术后癌细胞转移或化疗耐药性现象发生。因此, 该治疗方式逐渐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临床上通常将表柔比星、环磷酞胺联合5-氟尿嘧啶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 该治疗方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其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脱发、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表阿霉素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一种, 其可有效的对癌细胞DNA聚合酶进行抑制, 从而对其核酸的合成进行阻滞, 进而有效的达到抗癌效果, 其抗癌活性明显优于蒽环类药物, 另外该药物治疗期间往往不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而紫杉醇则可对微血管的聚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且可对细胞尤其是分裂期细胞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可有效的对细胞分离进行阻滞;此外, 紫杉醇还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抗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因此, 将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给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张弘.乳腺癌病灶Her2、EGF表达与乳腺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重庆医学, 2013,42(29):3543.
[2]林威.体重指数与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基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影响.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 34(11):1115.
[3]胡智刚, 钱立庭, 张红雁, 等.6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及局部复发因素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48(1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