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承玖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脑病科 驻马店 463000
脑出血为神经科多发病及常见病,是指原发性且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常见原因多为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HICH)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病死率超过50%[1-2],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3]。我院在内科保守治疗HICH过程中,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2—2012-02神经内科收治的HICH病人40例,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4岁,平均(60.5±4.6)岁;高血压史4~27a;出血量8~20mL。常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4±4.4)岁;高血压史3~28a;出血量6~18mL。排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和肿瘤性卒中等引起的脑出血。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出血量、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及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从生活、心理、并发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HICH常突然起病,病人肢体瘫痪或(和)失语等,康复较慢,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病人造成严重心理创伤,从而产生烦躁、抑郁及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等不良情绪,若得不到及时安抚,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应关心体贴病人,多与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其心态变化,运用科学的手段、和蔼的态度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以解除其思想负担;给予安慰鼓励,使其消除自卑,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4]。(2)生活护理:急性期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内清洁、安静、舒适,谢绝探视;护理人员协助其四肢活动、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等形成。保证营养摄入,宜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及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防止呛咳、窒息[5],禁食辛辣及油腻的食物。适当按摩腹部及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禁忌屏气排便,避免诱发脑出血[6]。(3)康复护理:HICH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急性期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及更变体位,让肢体处于功能位[7],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行康复锻炼,康复方案应依据病人不同病情状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指导或帮助其活动关节,按摩相应的肌肉组织,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并嘱病人循序渐进。(4)并发症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口腔感染,口腔护理3~4次/d[8],注意痰量与黏稠度,维持呼吸气道通畅,防止窒息。依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气流量,并定期消毒吸氧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降压脱水治疗时,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皮肤弹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病人适时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卫生清洁,防止压疮发生。尿失禁者,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遵医嘱尽早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防止应激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5)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依据病人的年龄与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宣传高血压及脑出血的相关知识,使其对HICH有正确的认识。出院时向病人详细交待服药方法、时间、禁忌及不良反应等,严格依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并嘱其定期复查,若病情有变应及时就诊。
1.3评价指标[9]优:无明显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良:生活可自理,但有轻度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差:生活不能自理,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95.2%,常规组为79.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观察组仅出现1例(5.0%)肺部感染,常规组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各1例(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10],病情重,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故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有很大影响[1]。本文主要探讨内科保守治疗HICH病人的护理措施,首先要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预防坠积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次,保证病人的营养及防止大便干燥。再者,HICH病人多存在心理障碍,易出现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不良情绪,故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了解病人情况,加强与病人交流沟通,多关心及鼓励,使其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本文依据病人病情,施行个体化管理,重点针对病人的饮食、心理、预防窒息及肺部感染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与电解质失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取得良好的疗效,与文献[11]报道相符。因此,对于HICH病人,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其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1]刘玲梅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04-205.
[2]涂作胜.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29-30.
[3]王舒眉,武玉欣,董丽霞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98-99.
[4]王艳华,刘丹,王丽萍 .高血压性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69.
[5]胡红梅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情观察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193.
[6]杜娟.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91-192.
[7]翁晓青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27-28.
[8]周玉琛 .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2-23.
[9]王莲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4-124.
[10]卢粉英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47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95-96.
[11]张琼英,席清华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