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

2014-11-14 23:58侯根堂
科技资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德育学校

侯根堂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网络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确网络发展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以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网络 学校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09-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大潮已经来临,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和带动之下,网络也走入了校园,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并且基于网络而产生的微博、微信等新型的沟通交流方式和信息传播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学生们热衷追随的潮流。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网络环境对当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带来了很大转变,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力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这种冲击在给学生带来更加新鲜刺激的信息交流体验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们的德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定性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一直都很注重德育工作的落实。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已经与以往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德育工作面临的不仅仅是网络环境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影响之下青少年的新变化。

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个现实问题,分析目前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因素,并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网络环境的积极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不断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之处。

1.1 开阔眼界

基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们可以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全面的获取各种新鲜资讯,涉猎各种书籍,领略不同地域的优美风光,这种更加广阔的求知空间通过互联网技术就能够轻松的实现。并且,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各种知识的获取往往伴随着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这种相对来说更加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情操的陶冶,感受德育教育的内涵,引发他们的共鸣。

1.2 增进交往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QQ、MSN、微信、微博等沟通交流方式目前受到了绝大多数青少年的欢迎。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聊天、互发邮件等形式进行交往,并且给予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他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瞒自己的性别、年龄、地域等真实信息,使他们能够摆脱现实中的种种束缚,畅所欲言,宣泄压力,广交朋友,以此来获得他们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情感交流。因此青少年们通过网络交流扩大了交际范围,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更好的与人交往。

1.3 放松身心

网络环境之下,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往往能够通过互联网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各种网络资源的传递共享,使他们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娱乐资源,音乐的陶冶,电影的观看,网络购物的新奇体验,还有刺激的电子游戏带来的视觉冲击,都能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身心,获得心理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放下包袱,带着更加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2 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新鲜、便捷,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少年在德育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反思。

2.1 法律观念淡薄

目前,网络环境鱼龙混杂,言论相对较为自由,有关这个方面的法律系统相对来说还不太完善,因此,目前的一些网络行为主要依据的是网路操作者和使用者自身的道德和情感约束,但在网络环境的虚拟前提下,这种来自于自身的约束力度是有限的,面对一些物质或精神诱惑时往往土崩瓦解,造成一定的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在自制力和约束力还没有那么强的年龄阶段,自私偷看邮件、盗用他们账号、网络恐吓等行为时有发生,他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2.2 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便捷、高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听取网络课程,甚至是找到课后练习题的答案、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比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答案要更加快捷。长此以往,他们往往形成思维定势,遇到不会的或者有困难的问题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答案,滋长了不不劳而获的心理,使他们过度的依赖信息的简单获取而忽视了实际的操作实践。另外,“电脑单向度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培养青少年多层次逆向思维能力和随机思维能力”,[1]过度接受别人的思路,扼杀了创造力,妨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妨碍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定性阶段。网络世界的一些虚幻因素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不良诱导。一些电子游戏世界中打打杀杀,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场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青少年内心的善良美好,消灭他们的意志,是他们变得更加消极。“网络的虚拟性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感情”,[2]一些性格孤僻的青少年更加依赖于网络世界中的朋友,反而忽视了现实世界里身边的真实朋友,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沉溺不可自拔。另外,网络上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极容易使学生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产生一些诸如仇富的恶心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3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网络环境在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富的娱乐方式,更加广阔的认知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法律意识淡薄、思维方式死板等恶性后果。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往往是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大,出现的问题也就相对较多,在价值观还没有定性的时期,面对网络环境中的诸多诱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endprint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并定与以往的传统教育发生较大的转变,存着诸多不同。学校方面应该给与高度的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

在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提高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多留意互联网络,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等形式获取更多的新鲜资讯,了解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事件,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努力使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

3.2 改变德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工作往往是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就要进行及时的扼杀,不留下任何喘息之机。然而,当今的青少年往往有着较强的自主观念,个性较强,目标明确,如果还是采取以往坚决抵制、扼杀的德育方法很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转变观念,变“堵”为“导”,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给与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关系,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困惑上的积极疏导,帮助他们打开心结,用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问题。

3.3 丰富德育方式

针对目前学生们对网络的热衷程度,学校可以丰富德育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以说教为主的单一方法,通过互联网络丰富德育方式.学校可以请相关的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校园网络,其中设置众多模块,把青少年感兴趣的新鲜话题或者新闻人物引入其中,并及时进行更新,设置专门的评论板块,针对最近发生的种种现象进行评论,用正确的、健康的观点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引导,帮助他们否定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观念.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置网络心理资讯室,对那些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帮助,这种网络心理咨询室更容易做到对学生私密信息的保护,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敞开心扉,宣泄情感。

3.4 加强社会实践

网络世界当然有诸多益处,但毕竟是相对虚幻的世界,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正如认识网络,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走出课堂,走出网络,走入到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中来,通过类似青少年志愿者、文明天使等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往往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立十足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中的种种温暖,激发正能量,帮助他人,奉献爱心,从而更加积极阳光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3.5 与家长联合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是家长需要担负的重要任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尽力为学生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另外,家长们也应该放下身架,走入孩子心中,了解他们的所知、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与他们交朋友,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误入歧途。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需要学校以及家长相互联合,通过科学、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建立积极阳关的心态,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改变传统的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德慧.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4(14):134.

[2] 樊丹丹,陈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