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霞
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家庭作业在反馈教学效果、巩固教学与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更多的家庭作业类型,读读、写写、抄抄、背背似乎成为了惯用手法。那么,家庭作业如何才能成为拓展大语文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一个重要平台呢?
趣味性与逻辑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一谈起作业,就觉得繁重而痛苦。究其原因,就是作业的形式非常单调,内容非常枯燥。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之源。由此,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家作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得以完成。如《嫦娥奔月》一课讲解的时间正好是中秋节左右。为此,教师可以借这一时令布置一系列富有趣味的作业:一是拍摄中秋之夜月景的照片;二是收集中秋节的仪式、传统食品,记录中秋节的百字趣事;三是在家庭聚餐上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听一听长辈是如何说嫦娥故事的。三个作业,学生分别寻找到拍、记和说的趣味,绝不会感到无奈。
语文学科更多的是运用感性思维,但是绝不排除理性的成份。一般来说,小学生由于思维的跳跃性很强,所以有时思维的碎片化现象比较笼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适当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便能够对语言文字形成一个客观全面、冷静系统的分析。而这,也是初高中语文关注的重点。比如,笔者立足于《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议论文的机会,给学生布置了两道需要进行逻辑分析的家庭作业:一是阅读《第八次》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分析一下这三篇文章讲的道理有没有什么不同?二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努力过数次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错别字多、不小心迟到等,这篇课文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虽然是简单的两个问题,但促成学生必须进行逻辑分析,进行深入的思考。
自主性与实践性
家庭作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历练的重要方式。为了避免学生在做作业时存在的不思考看答案、不思考查百度或者贪玩忘记做作业的现象。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完成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习惯。比如,在平常的预习作业中,安排学生将不认识的字写上查阅字典的页码,将朗读课文的形式确定为听录音一遍、跟读一遍和自读一遍。而有些课文要求写读后感或者是课文内容仿写的作业,笔者则要求学生将仿写的内容上标明哪些是仿写的、哪些是引用的和哪些是创作的。细化作业的流程,必将提升作业的质量,也必然在最大可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停留于书本里获得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应用和实践所学习到的知识。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应用语文,使语文知识逐渐升华为语文能力。比如,学习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后,笔者要求学生去寻找像肖邦一样的爱国人士和他们表达爱国之情的方法。等收集到一系列的资料后,笔者又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讲解,同时诉说出自己如何报效祖国。通过自己找、自己做和自己说,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性与综合性
在日常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常会遇到不少学生只知道感动、却不知道是什么情感让他们感动的现象。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体系,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感情库”,利用家庭作业的机会积累各种情感的类型、各种情感的故事和各种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学习《船长》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内涵,笔者要求学生观看近几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让学生积累这些英雄人物的感人肺腑的颁奖词,在词汇的积累和人物精神的熏陶中积累起“尽职尽责”的情感因子。
语文素养的提升绝不是仅仅通过语文课堂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课内和课外长期的有效训练,尤其是通过包括音体美等在内的各门学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语文决定了家庭作业类型的丰富性,综合性的训练决定了家庭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如在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一课时,笔者布置了一系列的以巴金为主题的研究性作业:一是上网查阅巴金的生平史料,整理巴金出版的一些作品;二是欣赏电影《英雄儿女》,感受英雄的形象,学唱《英雄赞歌》;三是选择巴金系列作品中某一个人物形象,开一次读书讨论会,介绍人物并谈自己的看法。系列作业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学生认识巴金老人的作品和创作的思想,也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真正提升了文学的品位。
作业不仅是课堂的补充,也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特空间。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那家庭作业一定可以成为又一个延展语文视角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