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30个教师节上表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摘自2014年9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建议放宽农村教师编制比例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日前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表示,当前,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差,尤其是师资缺口较大,而目前许多教育改革限于城市。他建议,“给农村教师的编制要适当放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
(摘自2014年9月11日《光明日报》)
教育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师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从全国范围看,义务教育不均衡已由过去主要表现在硬件上转变为软件的差距,其中最突出表现在师资方面。不少地方为实现教育均衡建起了“漂亮”的薄弱学校,但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进一步缩小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校长资源在不同水平学校间正向流动。他说:“乡村教育的墙脚被挖空了,良性的教育生态也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摘自2014年9月11日《科技日报》)
高考改革要满足各方利益需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分析说,改革的艰难在于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注。高考改革要满足三个群体的利益需求:一是学生及家长,他们更加关注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二是中学,他们更加关注如何改善现在恶性的应试教育竞争,引导中学的素质教育;三是大学,他们更加关注如何科学地选拔人才。三者的诉求并不相同。
(摘自2014年9月10日《法治周末》)
语录
培养孩子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他们个个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作为父母和老师,肯定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成功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和物理器件专家褚君浩说。
新教师入职1年至3年所形成的对教育、学校及职业的理解与态度,以及这段时期所形成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习惯,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始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海林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两件事,一是让人聪慧,二是使人高尚。这两点就是生命的内核,聪慧像人字的一撇,高尚像人字的一捺,它们支撑起大写的人,人的一生由这两个词奠基。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
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培养人和选拔人。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的是,校外教育应该强化人才培养的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康丽颖表示。
学校、家庭应建立一个发现、识别、干预学生自杀的机制,老师和家长发现学生有情绪低落、厌学等不良情绪时,可先由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甄别,必要时由专业心理医师进行治疗。为此,老师和家长也应有基本的青少年心理知识。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首席专家何蕊芳建议说。
让学生搞调查研究、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是为了给他们体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待工作、熟习技能的习惯。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指出。
经济条件越差的家庭,孩子接触书的机会越小……越贫穷,好书买得越少、看得越少,这可能导致家庭的贫穷和无知代代相传。
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家庭教育专家三川玲说。
我们都是从童年过来的,深知奔跑是孩子的天性,捍卫他们的权利则是成年人的责任。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创新实现“不可能的任务”。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楼顶操场”的主创设计者、“80后”设计师阮昊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