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伟
摘 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
关键词:46团 灌溉 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42-0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组织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建设,对于保证我国延续“强基础、保供给”这一精仿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6团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是落实中央和兵团有关政策而确定的一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目的是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及灌区灌溉保证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能力。
1 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6团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缘,地处提孜那甫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团部距麦盖提县东南16.5 km,东北部与第三师前进水库及麦盖提县七乡毗邻,西与麦盖提县五乡接壤,南与麦盖提县六乡相邻,东部是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7°38′~77°53′,北纬38°40′~38°53′之间,海拔高程在1183~1192 m之间,地面坡降在1/2000~1/3000之间。
第三师46团位于麦盖提县境内,所以气象资料采用麦盖提县气象资料。项目区属暖温带荒漠气候。作物生长期内,降雨稀少,为典型的灌溉农业。年均气温11.93 ℃,最高月平均气温24.8 ℃,最低平均气温-5.06 ℃,属寒冷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0.78 m。全年主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8 m/s,最大风速17 m/s。
截止2012年末,全团总人口3750人,其中,汉族2851人,其他民族899人。46团全团土地面积为38.9万亩,规划可垦地18.8万亩,现有耕地面积6.9万亩,灌溉面积7.6万亩,分为拜兹列克和其克里克两个片区,两个片区现状年灌溉面积分别为4.5万亩和3.1万亩。46团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3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115万元,第二产业825万元(工业657万元,建筑业168万元),第三产业1367万元。现有职工1134人,职均收入16298元。
拜兹列克干渠是46团的一条主要输水干渠,该渠由麦盖提县东干渠4号闸引水,起点为麦盖提县东干渠4号闸,终点为5连二、三支渠引水口,渠道全长16.70 km,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该渠修建于60年代,由于当时资金限制导致建设标准较低、至建成以来从未进行过防渗工程建设。现状渠道为土渠,断面宽且不规则、杂草丛生、流速小、输水历时长、水量损失大,造成渠道的运行条件和拜兹列克灌区的灌溉条件较差。
2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骨干工程存在的问题
46团主要骨干工程有:拜兹列克干渠、拜兹列克1支渠、拜兹列克2支渠、拜兹列克3支渠、其克里克干渠、其克里克1支渠、其克里克2支渠、其克里克3支渠、其克里克4支渠。
从46团建团至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的规划、实施,对灌区部分支、斗渠进行了防渗改造及渠系建筑物配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引水渠道未进行防渗,渠系建筑物配套程度较低,渠道的运行管理比较困难,而且渠道渗漏损失仍较严重。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渠道设计标准低,过水能力不足。
(2)部分渠道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下。
(3)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现有建筑物老损严重,管理设备陈旧,交通路况差,交通工具较少,造成渠道运行管理极不方便。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6团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灌区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灌溉,而46团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却极为有限。随着灌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用水量也在日益增加,对骨干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灌区骨干工程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体制,才能满足灌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加大灌区配套续建投入,特别是骨干工程投入,改善引、输、配水条件,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灌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3 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
3.1 社会效益
通过46团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在总体上改善了项目区农作物生长环境,对农业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职工收入的提高以及对46团综合实力的增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成后对46团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发挥长期持续的促进作用,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等方面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巩固和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区的气候、土壤地质状况、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水资源情况决定了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开发,可以在第三师农业团场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生态效益显著。同时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并可加快灌区小气候的形成,使土地的开发价值和能量得到充分提高,有利于改善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3.3 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可知,该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8.84%,在社会折现率为8%评价时,经济净现值为219.5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1.07,大于1。因此,该工程国民经济评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吴洪伟.中国重点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 李小卜.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及改造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