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调查分析

2014-11-14 04:47张文璟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预科民族英语

张文璟

【摘 要】 本调查以青海大学2013级198名“民考汉”预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各种负面影响因素,以便为改变这种状况和改进英语教学提供相关的实证依据。

一、青海民族预科简介

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的社会活动,是设立在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阶段。民族预科教育既有大学的性质,又有高中阶段的补习性质,有“预”和“补”的两种功能。因而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成为民族基础教育通往民族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青海省民族预科属于省内二本预科,只招收本省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和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青海省的民族预科学生是从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符合要求的少数民族考生中适当降分提档、择优录取,学制一年。青海省民族预科学生分为“民考民”和“民考汉”学生。“民考汉”预科生指在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用汉语参加高考;而“民考民”预科生则是用本民族的母语教学,用本民族语言参加高考。预科结业时,“民考民”学生整体编为自然班直接进入本校本科学习,“民考汉”学生通过专业分流直接进入本校本科学习。

二、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现状

(一)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青海省地处西北,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因地区、城乡差异以及生源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青海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较差,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以2013级“民考汉”预科学生为例,通过对比入学英语高考成绩,可以看出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只有2人及格,70~90分之间的学生仅占6%,而大多数学生处于20~60分之间。

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民族预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低。具体表现为语音方面语音语调不标准,朗读时随意停顿,没有意群概念;词汇量匮乏;听说能力薄弱,面对大学英语满堂英语授课,上课基本只能听懂只言片语,在和老师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学习中,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干脆以“sorry”逃避,再加上学生的视野、知识面相对狭窄,导致讨论贫乏无趣,效果甚微;在阅读方面,语篇阅读速度慢,缺乏英语背景知识的了解,整体理解能力准确率低;在写作和翻译方面语法错误百出,汉语思维模式较多,没有基本的句式框架,相当一部分学生逐字逐句按汉语句子的顺序用英语词汇堆砌成中式英语句子。

(二)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缺失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较落后,各科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英语尤为明显。由于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成绩不好,英语学习焦虑感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中碰到困难时,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继而畏难情绪滋生惰性,仅仅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者通过期末考试。而基础相对较差的预科学生则因为听不懂、跟不上, 在心理上对英语有一种抵触与厌恶的心态。大多数预科学生在刚经历完高考后暂时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工具型动机,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期末考试是唯一的评估手段,部分预科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期望不高,尤其是那些原本就缺乏自律的学生更是奉行及格万岁,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敷衍的心态。

(三)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中学阶段英语学习模式的惯性已经让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普遍缺乏独立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就是听课,缺乏从多媒介和多渠道获取英语语言输入的意识,如通过网络、电视和电影、英语课外阅读等。有的学生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谈不上课外的自主学习了。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搜集整理英语学习资料的习惯,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与学习环境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

三、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目前,青海省民族预科班主要设立在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门承担民族预科学生为期一年的集中培养任务。此次调查从2013级预科“民考汉”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包括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回族,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9岁;其中男生106人,占56%,女生82人,占44%;160人来自农村,占85%,28人来自城镇,占1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父母亲均为少数民族的学生占77%,66%的学生家庭成员间都用汉语交流,大多数学生的第二外语为英语,另外通过课堂观察,民族预科“民考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基本不存在语言障碍,无三语(汉语、本民族语言和英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因此影响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家庭、学校等外在因素和学生的内在因素。

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并且父母亲文化程度都是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受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教育程度的限制,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和勉励程度不高,造成了预科学生视野、知识面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等不利于施教的因素。从学校这一层面来说,首先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不合理,目前英语课的学时为每周6学时,授课形式为精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单一。教材采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虽然教材包括课本、光盘和网络课程等多种载体,但由于学校硬件投入不够,使得该教材立体化优势未能发挥。老师上课只能借助黑板和粉笔,语言环境不足。另外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预科学生们使用统一的教材,想要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本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显然是极为困难的。再者本校预科阶段英语考核实行考、教一体,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出题,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往往从课后练习中抽取原题,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而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了解了这一出题形式后,只在考试前突击背练习题以应付考试。这种考核形式显然对学有余的学生很不公平,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机,学生消极敷衍的英语学习态度严重挫伤了英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学生的内在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方面,虽然89%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意愿和需求,但绝大多数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学英语主要是因为找工作需要或学校要求,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较强,英语学习动机属于外在工具性动机,仅有26%的学生是为了个人兴趣或增长知识而学习英语。在自主学习方面,97%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听课。除上课外,46%的学生平均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不到1小时,29%为1~2小时,还有14%从不学习,只有11%为2小时以上。英语课上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34%,46%的学生英语课之后复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仅有40%的学生给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对英语课程的参与情况大多数学生(54%)认真听讲但较少参与,25%为基础不好听不进去,2%为不想听,只有19%的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弱,英语学习主动性差,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不长,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很少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调控,很少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英语学习依赖教师的学生较多。另外,在个人访谈中,多数学生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却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学生认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有:学习方法不到位,对英语没兴趣,缺乏毅力,自己很想学但总是很懒惰,学英语没有好环境,太难不知从哪儿看,英语教材偏难,课程太多英语学习时间不够,学校和未来的工作对英语水平没什么要求,以至于压力不够,动力不足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困难是预科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和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改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只有正确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和采取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科民族英语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MINORITY REPORT
跟踪导练(二)(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传承 民族 文化
读英语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酷酷英语林
民族万花筒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要让“特殊层次”不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