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如何在学生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4-11-14 20:36李建民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施

李建民

【摘 要】技工学校学生的价值观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纠结甚至是冲突,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作用,重塑技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技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然而,由于技校学生人生阅历的有限和辩证思维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无疑是受其影响最大的群体。所以,加强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显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技校职业教育 技校学生 实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精神依托。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技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然而,由于技校学生人生阅历的有限和辩证思维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无疑是受其影响最大的群体。所以,加强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显重要。

要使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成效,需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心理规律,并反思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途径展开: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技校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在技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所宣扬的道德价值、观念等常常给技校学生“假、大、空”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只抓住了最高的一个层次,要求技校学生“大公无私”“公而无私”等,好像在培养道德家,培养圣人。然而,这种过于完美的期望目标会导致技校学生或因目标的高不可攀而丧失追逐的勇气,或因理论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而陷入怀疑和迷惘。毕竟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能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所有普通人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由此,有效实施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教师应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技校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包括情感发展、自我了解和社会理解、道德发展等方面。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然是技校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核。可以说,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技校学生社会性发展有殊途同归之处。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性发展中的亲社会行为就不谋而合。所以,在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应一改往日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姿态,以技校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协助、引导技校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成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易于技校学生接受的通俗形式的大师和演员,他们要将宏大的、抽象的、理论的,甚至空洞的观点和思想转化为技校学生切实需要、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从而使技校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落实,形成其主流价值观。

二、 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人的价值观形成,与人们在一定社会政治、文化、舆论、教育、传统等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下的进程相联系。而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智慧性的、精神性的。知识只是手段,提升精神才是实质。价值观教育试图解决的不是“记忆知识”的问题,而是心灵感悟的问题。它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思想与信念,还要培养受教育者健康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评价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这些特点使其容易为全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然而,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信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技校学生的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果教师没有结合技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对理论进行深加工,而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灌输给技校学生,那么就可能使他们感觉科学精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由此,有效实施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不仅要深刻解读理论的精神内涵,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更需要深刻分析技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技校学生正处于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少时期,他们反感空洞的说教、老套的故事、久远的榜样,但并不代表他们对崇高、奋斗、奉献心存鄙夷。所以,蕴含着人类优秀品质与永恒价值的事物,只要以技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无不震撼其心灵,启迪其心智。如红色经典剧《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亮剑》等,诸如此类的青春励志作品都有利于技校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构建,从而获得积极的“文化滋润”。除这些迎合技校学生喜好的流行文化外,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在技校学生群体中一样备受青睐,如于丹的《庄子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正所谓:“物无定用,适事者器。”因此,教师应从社会生活中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并结合技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那些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纳入到教育中,从而使技校学生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心灵受到激荡,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

实施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应丰富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运用灵活多样式的教学,如武汉市城市交通技工学校实施的“电影教学”“学术讲座”“课后辅导”“课堂讲授”“晚自修思想交流”“社区义工服务”“入学军训”“职业技能教育” “人生价值专题班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言蔽之,由于人的心理成熟、人格的健全和品格的完善没有止境,道德品质的修养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在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我们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只能在“永劳”之中求得“逸”的喜悦。 有效实施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关注技校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切实可行的中国梦教育目标,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和丰富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还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而技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技校学生也必须主动运用网络工具和手段

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不仅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也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变革性事件。应该看到,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短短30年时间里,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也迅速成为技校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网络既是技校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学习平台、娱乐工具,也深深影响着技校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据统计,在我国6.18亿网民中,18岁以下的技校学生网民占28.6%,每天上网的技校学生网民高达78.7%,每次上网3-4小时的技校学生占34.8%;以BBS、博客、播客、网络杂志、手机报刊、网络电视、微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媒体,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技校学生。网络的发展也早已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重视,纷纷对网络的特征、功能作用和怎样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载体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技校学生的教育引导只有掌握了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技校学生也必须主动运用网络工具和手段。就学校来说,就是具体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向学生推荐中青网、中国共青团网、中青在线等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骨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媒体的聚焦效应和即时扩展优势,善于把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文化传播、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搬”到网上,创新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手段和载体;围绕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网络评论,引导网上舆论;开发多种形式的、易于技校学生接受的网络视频、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网络多媒体产品,满足技校学生多元的网络文化需求;制定和推广技校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倡导健康、文明上网,防范和减轻网络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对技校学生的危害;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新型手段,影响和覆盖更多的技校学生,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全覆盖、效率高的技校学生组织动员新体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技工学校学生不能简单地使用生硬刻板的说教方式,必须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转化为鲜活、生动,青年喜闻乐见的互联网,通过现代大众传媒传递给技校学生。这也就要求有关方面必须按照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积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广文化产品普及,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为通过文化手段加强对技校学生的教育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钢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J]. 人民出版社,2008-11-01.

[2] 陆士桢.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人民教育, 2007(7).

[3] 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2).

[4] 张佩云,吕彩忠.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思考[J]. 求实, 2004(2).

[5] 张详云.人文教育特点与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1999(6).

[6] 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猜你喜欢
实施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