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

2014-11-14 06:22:41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11期
关键词:青浦合作化新星

口述:侯更生

采访:陈丽敏

整理:陈丽敏

时间:2014年1月8日

口述前记

侯更生,在上海青浦生活工作已达64年。从1949年4月渡江南下后,先是在新华社松江支社,1950年春调到青浦县委宣传部工作,1952年起又调到青浦朱家角区委。从这时候起,就开始搞农村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任青浦朱家角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工作队队长,因而,青浦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亲身经历。

一、土地改革 农民有其田

1949年4月我随部队渡江南下后,来到青浦县委宣传部。当时《土地改革法》刚刚颁布,青浦正在进行土地改革。进行土地改革,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1950年的秋季,县委选择城厢城北乡作为土地改革试点乡,紧接着全县7个区也选择一个乡作为试点乡,到9月份土地改革就在全县全面推开。刚开始时,农民并不了解土地改革是共产党帮助贫困农民翻身解放过好日子的开始。有的农民认为我们穷是命里苦,靠租种财主人家几亩地才养活全家老少。共产党来了要分田给穷人,真是世道变了吗?心里总归有点不着落。青浦城厢镇东面的崧泽乡(即现在的赵巷镇地区)在土改宣传发动时,就碰到这个问题,这个乡崧泽村的共产党员薛其昌挨家串户同农民聊天谈心。在薛其昌的耐心启发下,这个乡的农民逐步觉醒起来,纷纷投入土改运动。

土地改革的阻力还来自地主、富农。记得在县委第一个土地改革试点乡城北乡,即现在的夏阳街道的仓桥、陈桥,香花桥街道的杨园、袁介、七汇,赵巷镇的沈家桥等地区,有些地主气焰十分嚣张,分散瞒报土地,抗交少交税款,转移生产资料,散播变天谣言。经过培训的土改骨干、共产党员徐孝忠,积极分子杨文进、傅全林等,不怕邪、不怕压,带领农民与地主开展面对面的说理斗争,通过排圩头、算面积,排佃户、算租息,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终于使地主低了头认了罪,报实了土地,补交了粮税,收回了分散隐藏的生产工具。说理斗争的胜利,提高了农民觉悟,使农民认识到,只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才能翻身,才能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土改分配土地、耕畜、农具、财物等土改胜利果实时,共产党员公而忘私的精神更是让老百姓感动。城北乡陈家桥贫下中农一致评议,将两间瓦房和一头黄牛分给住在两间破草屋里的乡农会主席徐孝忠和做长工的农民朱良宏。但徐孝忠、朱良宏都婉言谢绝,让给了别人。徐孝忠说:“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们村里有个外乡流落在这里的孤儿朱玉其,在地主家里做了十几年长工,至今还未成家,天下农民是一家,陈家桥农民有责任帮他成家立业。两间瓦屋应该分给他。”长工出身的朱良宏也再三表示,他说:“我家夫妻俩劳力还强,种田时可以用人工换牛工,黄牛先分给村里缺劳力的户。”农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广大农民从切身体会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共产党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做事情想到的是大家,忘记的是自家。”

就这样,经过培训骨干、宣传发动、划分阶级、三榜定案、没收征收、果实分配等几个阶段,历时4个多月,中共青浦县委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土改积极分子把全县近3000户地主、富农的40多万亩土地,分给了5万多户祖祖辈辈没地少地的农民。当年1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庆祝土改翻身胜利大会”,当翻身的农民手捧着盖有红彤彤的人民政府大印的土地证时,农民梦寐以求的希望成了事实,个个热泪盈眶,真是变了世道换了人间。

二、组织起来 摆脱贫穷

土地改革推翻了数千年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翻身农民做了土地的主人,但由于在旧社会长期遭受欺凌迫害,过着贫穷困苦生活,因此,有的农民体弱缺乏劳力,有的缺少耕牛、农具,有的连购买肥料、种子的钱也没有。县委遵照上级苏南区党委指示,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响亮地提出了“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天下农民是一家,不分什么你我他,亲帮亲、邻帮邻,从原始伴工组、季节性互助组,发展到常年互助组。由此,农业合作化逐步成为土地改革后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1953年2月20日,县委副书记衣庆新同志来到城北乡蹲点试办合作社,他自带被头铺盖,吃住在农民家中。在共产党员陈林生、姚雪根等带领下,以陈林生、严小炳、姚永泉三个常年互助组为基础,建立了青浦历史上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城北乡仓园农业社。

仓园社成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严重干旱。全社四头耕牛,日夜为稻田戽水,结果有三头磨坏了脚,眼看全社近300亩稻田因缺水,开始发黄,生长受到威胁,抗旱保苗成了合作社的生死之战。共产党员姚雪根、傅全林、朱炳根和正在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严小炳、陆阿金带领全体社员,分三班日夜轮流用人工推水车,做到“人停水车不停,脸黄稻苗不黄”。社员休息了,但党员干部还要到田头逐块检查旱情,脚上打起了泡,用热水烫一烫,刺破水泡继续干,共产党员干部们的一举一动犹如无声的命令,把合作社社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战胜了干旱,取得了丰收。

城北乡仓园农业社依靠组织起来的优势,战胜旱灾获得丰收的消息传开后,各区乡农民纷纷提出办社要求。1954年春,县委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提出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要求。全县7个区结合春耕生产,试办了7个区中心社,每个中心社又带动办起3至4个小社(由乡试办的初级社)。朱家角区万龙乡的六九房村在翻身农民共产党员沈如松的带领下,办起的新星农业社就是其中的一个。

六九房村的新星农业社在朱家角镇的西市梢,共有32户社员,其中,大部分是外来户。有的是从浙江绍兴迁过来的,有的是从苏北逃荒到江南的。家家住的都是茅草房,400多亩土地,大部分是低荡田,是个村贫地瘦的穷社。新星社社长沈如松是个在土改中入党的翻身农民,他把自家与邻居合养的一头耕牛和配套的犁、耙、车等农具,全部作价入社,从而解决了社里缺乏牛、车、船等大型生产工具的困难。在沈如松的影响下,入社的农户没有一户把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卖给社外,大家说“新星社就是我们32户社员的家”。

新星社办社第一年,正巧碰上1954年洪水大爆发,自5月18日至7月22日,两个多月持续不断的降雨达到600多毫米,河里的水超过了历年最高洪水位。新星社又是一个低荡田多的社,一部分水稻田长期泡在水里。沈如松等一批农业社干部,在抗洪保苗的60多天奋战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整天整夜吃睡在圩堤上。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苦战,新星社终于战胜了水灾,夺得了超出正常年景的产量并获得丰收,创造了奇迹。

这一年的水灾使青浦5万多亩稻田颗粒无收,但全县已经组织起来的农业合作社,却摆脱单家独户的困境。广大农民组织起来,齐心协力,战胜了洪涝,在灾年夺得了丰收。由此,秋后,全县出现一个办社热潮,由于有榜样在前,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一般群众都热情高涨。

三秋结束后,马家埭就酝酿建社,为了解决生产资金,马发林带头把家中历年来积蓄的300元现钞(当时约值4000斤稻谷)全部投资给农业社,在他的带领下,社员掀起了向合作社投资热潮,有的女社员把自己积存的私房钱,甚至是准备做新娘子时用的耳环和首饰也投资折价给社里,从而有效解决了生产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到年底,全县的初级社已发展到300个左右。1955年,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指示鼓舞下,全县再一次掀起农业合作化浪潮,1956年,全县基本完成了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是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改革,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的方针,广大农民紧跟党,离不开党,彼此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广大农民激动地说:“共产党事事处处为我们,土地改革使我们翻了身,农业合作化使我们摆脱贫困,走上了幸福路。”毛主席在《合作化的带头人陈学孟》一文的按语中指出,“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成万”。

整理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姚 东

猜你喜欢
青浦合作化新星
三轮复习的“动”议“恒”构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作文新星,即将闪亮登场
青浦工业园区召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接活动
上海节能(2021年4期)2021-12-25 20:48: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开放时代(2020年6期)2021-01-27 11:43:04
黄梅新星 江李汇
黄梅戏艺术(2020年4期)2020-12-25 06:33:16
黄梅新星 甘淑燕
黄梅戏艺术(2020年2期)2020-07-06 09:37:12
黄梅新星 王文华
黄梅戏艺术(2020年1期)2020-05-14 13:48:54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对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的若干回忆——谢华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