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2014-11-14 14:43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格非新潮当代文学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 张清华

主持人的话 在新潮与先锋文学即将走过三十年之际,对其回顾和重审无疑是一个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话题。但这个节点须到明年,也就是二○一五年才算适逢其时,因为从当代文学的整体演变看,一九八五年可谓是新潮文学的元年。自此之后,文学的风气才真正为之一变,步入了变革的正轨。当然,并非说之前的文学变革就没有意义,八十年代之初的“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也是变革,但从文学内部的要求看,仍是在现实主义写作的恢复上打转,无论方法还是内容,都尚未找到真正的起点。其认识论哲学无非还是反映论,主题仍是道德的二元对立,最多只是加了一点儿人性论的调和,变成了“二重组合论”。

只有一九八五年的爆炸才真正开启了当代文学的变革进程。人类学、文化理论、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还有来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法国新小说、卡夫卡式的寓言,开始在中国结出了第一批硕果。以残雪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以扎西达娃和马原为代表的西藏魔幻小说、以徐星和刘索拉为代表的准嬉皮士小说,以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等为代表的文化寻根小说,以贾平凹、郑义、冯骥才和乌热尔图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小说……特别是以莫言为代表的、在手法上更为综合、无法用单一概念涵盖的小说——其中有意识流,有魔幻现实主义,有荒诞变形,也有文化寻根与历史重述,很难用一种写作手法来指称和命名之。只有在这些人登上了文坛之后,当代文学的面貌才算是发生了根本改变。

如此说来,这几篇文字就显得有点儿迫不及待的意思了,或许有人会问,这与更晚问世的先锋小说会有什么关系吗,看起来确乎关系不大。然而从更长的历史逻辑看,新潮与先锋文学是一体的,只不过是有两个以上的“潮头”而已,“先锋小说”的得名是始自一九八八年,出自《文学评论》与《钟山》杂志联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但苏童、余华和格非几位代表性的作家早在一九八五年前后就发表了第一批作品,只是因为还不太成规模,才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但从其写作状况看,他们也已经初步参与了文学的变革运动。这是一个理由。第二,早就有学者指出,新潮先锋小说的正式起点是以一九八四年马原的《拉萨河女神》为标志的,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三十年”的说法当然也可以成立了。

《当代作家评论》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推出先锋作家研究专辑,回顾和总结先锋文学三十年的经验与话语,以期对既往的认知有所整合,对新世纪文学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本期推出的格非专辑,是将格非看作一个贯穿了近三十年文学潮流变化的作家来审视的,旨在探寻他创作中最核心的一些元素,诸如知识分子写作、传统叙事、个人特色等等,也涉及了其晚近的创作。我们的目的并非只是从“回顾”的意义上来看他,同时也试图打通他的过去和现在。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以推进关于格非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格非新潮当代文学
白露月夜吟
主持人语:吴义勤 陈培浩
“新潮”的旧刷子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轻松一夏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