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11-14 08:58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鸭绿江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人作家工业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 凝

在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 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深切怀念草明先生,向这位革命文艺前辈、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作家们表示感谢,对草明先生的亲属和友人表示诚挚的问候!

一百年前,草明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顺德县桂洲乡。回望她的一生,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在祖国各地辗转留下的那些热情而急促的足迹,一直是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的壮阔进程叠合在一起;她的笔端流淌出的那些真诚而明亮的文字,也总是和时代的潮音、人民的心声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交响共鸣。

草明先生毕生对祖国和人民深怀挚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鲁迅高尔基等作家作品的熏陶、故乡缫丝女工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她们不幸的遭遇,这一切都像一粒粒种子埋藏在她年少的心灵里,直到日后“萌芽、生根、开花”。“九一八”的隆隆炮声直接唤醒了她的爱国热情,1932年,年仅19岁的草明先生加入“左联”广东分盟,1933年被广东当局通缉后前往上海,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她积极参加“左联”组织的各种进步活动,也曾参与左联刊物《作品》和《现实文学》的编辑工作;1935年3月被捕,在鲁迅、茅盾等作家的营救下出狱。草明先生初登文坛就确立了献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坚定志向,显示了文艺战士的不屈风姿。追捕和坐牢不能改变她的信仰,相反却砥砺了她的意志。这一时期,她以笔为枪,发表了她的成名作,短篇小说《倾跌》,此后还有短篇小说《万胜》、《没有了牙齿的》、《大涌围的4农妇》等,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女人的故事》和中篇小说《绝地》。这是草明先生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丰收期,她在这些作品中表达着对劳苦大众朴素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草明先生离开上海回到广州,此后奔波于长沙、沅陵、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广州,她曾在郭沫若创办、夏衍主持的《救亡日报》负责编辑副刊,同时加入了广东文学界救亡协会;在沅陵,她参与创办《抗战报》,向少数民族同胞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重庆,她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宣传和统战工作,并于1940年10月2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和中期,草明先生在《七月》、《文艺阵地》、《抗战文艺》、《群众》等报刊上发表了《被拯救的灵魂》、《梁五的烦恼》、《诚实的小俘虏》等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战地通讯和随笔。这些作品,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暴行的英勇斗争留下了一份真实的、文学的纪录。这也是她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生活实践”和“思考”,这是草明先生用她一生的创作经验凝聚而成的两个关键词。1941年,草明先生奔赴延安,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她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1942年更亲历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示。从此,她的创作方向更为明确,更为自觉和主动地将自己的写作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1946年春天,她随队伍抵达张家口,在宣化龙烟炼铁厂开展工会工作,这是她第一次同解放了的工人接触。后来她到了哈尔滨,在镜泊湖发电厂深入生活,于1948年创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原动力》。这部小说后来被译成13种文字在国外广泛传播,茅盾先生称赞它是描写解放后的工业及工人生活的第一部中篇作品,“值得珍视”。郭沫若先生也对《原动力》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作者“以诗人的素质,女性的纤细和婉,把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

从这时起,草明先生迎来了又一个硕果累累的高峰期,中国工人的解放和创造,中国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她创作的丰饶矿藏;一个古老民族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执著探索,共和国创业者们奋发坚韧的精神风貌,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1948年11月,在完成《原动力》之后,草明先生又到沈阳皇姑屯铁路工厂深入生活,于195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火车头》。1954年她又奔赴鞍钢,在这里坚守10年,于195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乘风破浪》。一位评论家曾说:“这三部反映工业题材的作品,正好构成了一部我国五十年代的工业发展史。她着力塑造的三个先进工人的典型形象——孙怀德、李学文、李少祥——概括了老、中、青三代工人的精神面貌,恰似一部建国初期的工人阶级成长史。”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中肯和恰切的。1964年她调进北京并到北京第一机床厂深入生活。“文革”结束后,创作了又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神州儿女》。

草明先生的名字已经与中国现当代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一生创作出版了30多部作品,198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她写工业、写工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工厂与工人们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成果。她曾经说过:“在我的写作经验里,证明写工人作品要写得好,必须在工人中间生活和工作,以便更深刻细腻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内在的感情、盼望、对问题的看法、新和旧的矛盾、先进和落后的斗争等。”草明先生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有力地诠释了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对一个作家的重要意义。

草明先生也通过自己的“思考”,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她曾经引用高尔基的话说:“要写一个工人,必须熟悉几十个甚至一百个工人。”她认为:“工业文学光写生产过程和技术是不行的。还是要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这才是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为写工人而写工人,社会意义就不深刻,思路也越来越狭窄。因为工人也不是孤立的,他和整个社会,和国家、民族,和历史都是紧密相关的。”草明先生的这些话至今令人深思。我们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反映和表现现代大工业和工业中的人,自现代文学以来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考验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直到今天,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依然面临很多难题,草明先生作为一位先行者和开拓者,她的经验依然能够带给我们宝贵的启示,特别值得认真梳理和总结。

草明先生对我国的文学事业,尤其是对工人作者的成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她曾担任过东北文协、东三省作协分会副主席,辽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历届理事,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从龙烟炼铁厂到北京第一机床厂的20年间,她将自己的部分工资、稿费共计四万余元,作为党费送给生活困难的工人家庭。从鞍钢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她举办了十多期工人文艺讲习班,利用业余时间热情、无私地辅导工人作者,从中涌现出了四十多名知名作家。鞍山钢铁公司曾经赠给她一块匾额,上面刻着:“延安火种钢铁魂”,这是工人们对草明先生由衷的感激和赞誉。

草明先生毕生都在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梦想,她的笔为人民而写,她的足迹紧紧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胜利前进的时刻,我们不会忘记,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战士和作家。草明先生虽已远去,但她的精神和业绩永在,并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祖国的光明未来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工人作家工业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工业人
调配工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工业4.0”之思考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