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伟++++徐亚男++++周红++++肖婧
摘 要: 文章提出应在原有的微生物教学改革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使师生达到双赢。
关键词: 微生物 实践教学改革 教改措施
微生物实践教学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对整个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其技术的应用,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不断发挥其独特作用,因此,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实验课[1]。
1.微生物实验教改背景
微生物学实验是用于大学本科生的基础课实验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初步掌握或了解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与迅速发展的学科前沿接轨。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多延续传统“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并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授课[2],即授课教师独自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并于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药品、仪器,书写板书,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及指导下按照设定的实验题目和程序,根据板书,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和操作,验证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模式下学生完成实验较快,并且初步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浓厚,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机械操作,小部分学生基本不参与操作,只是书写实验报告,完成任务;而且教学内容更新较慢,一些仪器设备较老旧,方法较落后,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近年来,我院对微生物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均在探索之中,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逐步完善[3]。但是初步改革难以解决教学中长年遗留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在微生物实践教学实验操作性和先进性上进行深化改革,经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2.微生物实验教改措施
2.1内容上删旧增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删除了一些较陈旧且应用较少的实验内容,增加了一些新兴技术。如:删除了细胞壁和脂膜的观察、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等;增加了细菌质粒的制备、转化、转导等分子水平实验及微生物学的快速、简易和自动化技术等;我院新增一批实验仪器,淘汰了陈旧设备,新兴的科学技术及新型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操作性和先进性并举,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微生物实验教学以操作性为主,以往的实验设置是依据教学大纲,同时根据学院自身情况,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且较易操作的实验,往往忽略了新兴技术及方法介绍。深化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操作性和先进性的关系:(1)对于那些本来源于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质粒的制备、转化等),进行适量的详细介绍;(2)对于那些经典实验的改良技术酌情进行并列介绍;(3)由于实验条件所限,目前不能(或不必)开设的实验,但具有开拓性、先进性的方法放在每一部分的综合性说明中简要介绍,达到使学生了解的目的,同时介绍有关文献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2.3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实验题目。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实验,要求每组学生提出科学规范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明确的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设计方案经讨论可行性后实施,学生从配制药品到选择仪器,从实验操作到观察处理数据,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学生独立进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结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我院通过深化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和学生达到双赢。
3.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学习基础,小组内分工,独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真正投入实验。在设计实验方案中,学生不仅需要有创新思维,更需要同组学生团结协作,查阅相关文献,并总结及积极交流;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实验结束,又需要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与不足。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更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们的科学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2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相长。
教学实践改革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学生要求安排实验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以备及时准确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有效指导学生实验;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及时处理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萍,等.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卜宁,赵新刚,等.搭建开放研究平台深化实验教改研究——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2:45-48.
[3]史学伟,肖婧,等.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4,29:13.
通讯作者:肖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