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产品的分销渠道已多集中于京东等强势电商平台,只有极小部分留给了传统3C零售企业。
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高达66%,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中,有超过6人使用智能手机。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迭代,3C零售连锁品牌曾借着手机市场的爆发驶入快车道。迪信通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不过,市场变化之快也让“迪信通们”措施不及。
失意的迪信通
作为3C零售的佼佼者,迪信通对上市念兹在兹,辗转3次,今年终于上市。
成立于1993年的迪信通深耕于3C零售,线下覆盖1512家门店。在此次上市之前,迪信通经历过两次上市折戟。2005年迪信通启动香港上市筹备,后因故取消。2011年迪信通向中国证监会提出A股上市申请,但再次梦碎上市路。
失意的迪信通终于在今年7月8日上市,但上市首日开盘不足十分钟即跌破发行价,当日最终收报5.07港元,较发行价下跌4.34%。此前,迪信通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仅接获认购687.1万股股份,相当于香港初步可供认购股份的0.41倍。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中国连锁》记者,现在以实体店销售为主的企业,资本市场都不大看好。不管是认购不足,抑或是上市破发,实际上都是意料之中,投资者对这种手机卖场模式并不认可。公司战略太保守,包装的故事太古老,丝毫没有想象的空间。
迪信通总裁金鑫曾表示:“面对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惟有个性化服务牌才是传统渠道商的核心武器,而增值服务和线下渠道体验的结合则成为迪信通未来的杀手锏。”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有专家指出,迪信通IPO募资用途及分配极为不合理,过半募资用来扩展渠道反映出其思维定势;而盈利过度依靠三大运营商,未来抗击政策风险能力较弱;另外,迪信通虚拟转售业务态势平平,或难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迪信通的招股书披露,融资的56%将用于扩张零售及分销网络,包括在内地新开设约300家独立门店及商场内设立约150家店中店门店等。14%用于偿还贷款,9%用于加强系统信息,7%用于建立内地新话务中心,6%发展移动互联网项目,余下的8%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资本市场的慎重不无道理。纵向来看,迪信通这几年的发展确实遭遇困境。资料显示,迪信通毛利率过去3年持续下跌,由2011年的18.7%降至2013年的13.6%。
此外,迪信通还负有高额贷款。2011~2013年底,迪信通向商业银行的贷款金额分别为6.26亿元、11.00亿元以及14.28亿元。截至2014年4月30日,公司的短期银行借款达到17.95亿元。
对此现象,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对《中国连锁》记者表示,资本市场越来越不好,上市并不一定能帮助企业纾困。
渠道乱战
迪信通的困局是3C零售行业的缩影。在多重势力夹击下,3C零售依赖的生存模式渐渐不合时宜,势头凶猛的竞争对手威胁着这些老牌传统3C零售的生存,不仅争夺了它们的市场份额,并且拉低了行业利润。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旗下的自有营业厅和合作营业厅也在3C零售企业的竞争者队列。手机定制、手机和资费捆绑等售卖模式同样圈住了部分消费者。据赛诺咨询的统计,目前运营商渠道手机销量占国内手机销量的33%。不过与其他竞争者相比,营业厅带来的冲击并不致命。
上世纪90年代起,3C连锁零售发展势如破竹,仅在北京地区先后出现了迪信通、中复电讯、金飞鸿三家3C连锁零售品牌。在可观的利润诱惑下,从不缺同台竞技者。依附3C零售,全国涌现出大批连锁企业,富士康旗下赛博、浙江颐高、深圳恒波连锁、广东大地通讯和中域电讯等崛起。
被视为香饽饽的3C零售也不断引来新的入局者,传统家电零售巨头是第一波抢食者。2006年开始,国美、苏宁转变战略方针,在家电产品利润增长趋缓的形势下,试图分羹3C品类的大蛋糕,将手机品类产品纳入门店体系。2007年11月,国美集团成立国美通讯公司,其定下目标,欲夺取超过整体手机市场10%的份额。苏宁也瞄准手机业务发力,启动“Digital Suning”(数字苏宁)子品牌单独经营手机、数码和IT产品,并且联手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开设店中店。
国美、苏宁这样强势的品牌插足3C零售业务,引起行业震荡。从数据上看,国美、苏宁的3C品类的销售很快超越了这些品牌专业店。赛诺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手机零售企业占非捆绑定制手机市场的份额,前五位分别是苏宁、国美、迪信通、中域、乐语,占比分别为4.6%、3.9%、3.5%、2.9%、2.3%,手机连锁专业户市占率低于苏宁、国美。
家电零售巨头的搅局只是开始。更令3C连锁零售商惧怕的是被传统企业视如洪水猛兽的电商。
今年上市的京东便是改变3C零售格局的变革者。京东2004年以3C产品起家,到2013年电子产品销售额约为800亿左右(含税)。京东的电子产品销售额占比从2011年到2013年分别为87%、82.2%和82%。
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厂商对3C零售企业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苹果、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少系列或单产品策略,使智能手机成为标准化商品,弱化了手机的体验属性。
此外,这类手机厂商的盈利模式与传统的3C零售商不同,它们跳过中间渠道商,强调高性价比。小米手机们将手机成本逐渐透明化,并一再拉低价格。尽管被视为饥饿营销,小米手机们的销售渠道还是以官网和其品牌地面店为主。分销渠道也多集中于京东等强势电商平台,只有极小部分留给了传统3C零售企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