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春
摘 要: 羽毛球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是其主导因素,但技术训练并不是基础训练的全部,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须针对比赛的特点及比赛时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心理训练。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赛法,对现代羽毛球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心理,探讨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 竞赛特点 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 心理特点 心理训练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如果运动员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只靠技战术、身体素质是不够的,必須依赖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赢得比赛胜利的关键。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容易受到场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比赛情绪波动影响比赛的成绩。而且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赛制的不断改革,要提高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成绩就必须了解这些新的竞赛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训练。笔者通过对现代羽毛球竞赛特点和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进行分析,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旨在为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提供参考。
一、现代羽毛球竞赛特点
(一)比赛时间缩短,增强偶然性。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羽毛球的赛制不断改变,最突出的是现代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缩短了,但其激烈程度有增无减;由于比赛时间的缩短,比赛的偶然性增强了。这就对运动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战术的要求,更是对心理的要求。水平高且身体素质、技战术相近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有多次多回合的击球,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双方的心理发生有许多变化。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运动员往往都想打出自己的技战术,扼制对方的特点,因此在击球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心理变化。假如运动员没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那么就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急于扳回比分,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想法打球,更容易造成失误,在每球得分制的比赛中可能会连连失分,从而输掉整局甚至是整场比赛。
(二)得失分转换快。
在现行的21分每球得分制比赛中,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大比分领先就一定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得分快失分也快是21分制最大的特点,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特别突出,在打得顺的情况下往往是连连得分,怎么打怎么像是自己设计的那样,可是一旦被对手咬住,不能打出自己的特点时,心理上的不成熟就会渐渐表现出来,出现紧张、慌乱、动作僵硬的现象,影响比赛状态。
(三)比赛客观因素影响。
比赛的客观因素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比赛场地的变化、场馆气温的高低、光线和吃、住、行等生活方面,对运动员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观众的构成、所反应的倾向性、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比赛场上观众的起哄,震耳欲聋的叫喊和敲打响器会引起烦躁不安)、裁判员执法的宽严、有无偏袒,以及对方作风顽强、技术发挥正常等都会影响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发挥。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如何正确地调节自己的心理面对种种不利的因素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二、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一)赛前心理及行为表现。
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面临比赛加之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并且受到比赛特点的影响,可能出现三种心理状态:一是对比赛抱消极、逃避态度,无比赛意愿,对比赛打不起精神,注意力分散;二是忐忑不安、混乱、兴奋过度、两脚轻浮、头脑昏沉、不知所措、情绪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三是对比赛盼望已久,感觉到比赛是快乐的,充满比赛欲望,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注意力集中,轻度兴奋。
(二)赛中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运动竞赛对球员的神经系统有很高的要求,比赛时球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致使一些球员情绪不稳定从而失去自我控制。究其原因有四个:一是训练不足或训练过度,这与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过于轻视对手或过于看重比赛的胜利有关。二是神经系统不平衡和不善于控制自己,这是在比赛时影响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三是对自己的比赛结果负有重大责任的情感体验和对比赛缺乏准备之间的不适应。四是情绪稳定,能顺利完成比赛任务。这些都是因为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不成熟,不能冷静地处理场上的突发情况。一旦自己处于不利的条件就会不知所措,完全忘记自己赛前的部署,技战术发挥不出来,即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三)赛后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
竞赛后的结果有胜负两种,对每个球员来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伴随一种特殊的对比赛活动非常重要的情绪体验。胜利后的情绪体验有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对取得胜利后的满意感、愉快的心境、振奋感和为今后取得更好成绩的自信感;二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包括自高自大,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轻视其他运动员,对今后的训练产生不利影响。失败后的情绪体验也有两种: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有信心克服自己的缺点,努力改进技术,为下次比赛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二是消极的沮丧情绪,对自己丧失信心、失望甚至对比赛不感兴趣的情绪。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心理训练分长期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是运动员在每一次训练中都进行的心理训练,也叫一般心理,包括运动技能的形成、个性心理特点的培养、意志力的磨炼,稳定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专门的感知、表象思维、注意力的训练培养等。而短期心理训练是针对某一比赛任务进行的,可以叫做比赛期的心理训练,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在这个阶段可分为赛前心理训练、赛中心理训练和赛后心理训练。
(一)赛前心理训练。
由于受到比赛规模或是碰到非赢不可的场次等竞赛特点的影响时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的心理,假如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对手则会出现过度兴奋。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食欲缺乏、失眠、尿频,急于比赛。假如认为自己水平低于对手则会恐惧,信心不足,希望比赛不要那么早开始,感觉自己还不在状态准备不够充分,会输掉比赛,甚至在热身的时候出现发抖和抽筋的现象,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针对以上的心理表现可以运用注意力调控法,注意力调控法是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积极性情绪作用的事物上。降低运动员比赛胜负意识,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当前要完成的技术动作上,而不是单纯指向运动的结果。具体做法是:让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激发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二)赛中心理训练。
受现代羽毛球竞赛赛制得分快失分也快的影响,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过于紧张的不良心理,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思维、注意、意志、记忆等心理状态。他们在比赛中过于紧张时大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感知觉欠灵敏;判断、反应迟钝等。并由于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增高、肌肉紧张、尿频等。针对以上的心理表现可以运用模拟训练法和紧张情绪转移法,其一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训练或叫脱敏训练。主要是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适应性准备,也就是使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和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从而提高在比赛中抗干扰的能力。在羽毛球模拟训练中,要经常把比分处于落后局势下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来进行训练。其二紧张情绪转移法,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法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于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三)赛后心理训练。
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后往往会出现两种心理特点,即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这些情绪表现为两种情况:首先是运动员获得比赛的胜利往往会流露出兴奋、愉快、满足和自信的情绪,甚至出现骄傲自满,盲目自大,轻视训练,最终影响运动成绩。其次是失败后表现为意志消沉,斗志全无,不愿谈起任何与比赛有关的事情,即逃避现实。针对以上的心理表现可以运用比赛总结法,正确地评价比赛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适当地加以鼓励与批评,让他们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防止他们因为比赛的胜利或失败变得沾沾自喜或灰心丧气,影响下一场比赛的发挥。同时赛后的放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放松训练法,运用一些相应的自我暗示的套语,以便使肌肉放松,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有效达到身心放松目的。具体可以用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方法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四、结语
在现代羽毛球竞赛特点的影响下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的比赛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严重影响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他们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依赖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要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要了解现代羽毛球竞赛的特点外还要使用正确的心理训练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只有针对高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进行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比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扬宗义,丁雪琴.运动竞赛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田宝,钱延龙.青少年心理技能训练[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7.
[4]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