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其实就那回事

2014-11-13 10:22宋运来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废话公开课言语

宋运来

为儿童上课,不为教案走课。10多年前,我的公开课教学还没有出道。一次参加外地研讨活动,与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同住一室,我悄悄地问他:“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薛老师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为孩子上课。”我把这句话记下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儿童生根在心里,去为儿童上课,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心里一旦有了儿童,真正为儿童上好课,就可以上出一节儿童喜欢的课,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如果每堂课不是为了考试而上课,而是想着为儿童上课,在公开教学时便能自然地融入“为儿童教学”的理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心静如水,方显从容大气。支玉恒是我敬仰的老师。在家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2005年,我从网上下载、打印了他所有的课堂实录。那个暑假,我一直在揣摩支老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背后的思想。2009年,在佛山“南国之春”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的讲台上,我们不期而遇。我第一次近距离观摩到支老师那儒雅、从容、大气的课堂。从此,在我的公开教学里便有了“从容”二字。每次公开课前,我都会照照镜子,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整理一下衣领,平静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像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一样迈着稳重的脚步走上讲台,走到孩子中间。

家长里短,宛如邻家大哥。走上讲台,我们往往会发现:全班小朋友的手臂以同一种姿势交叉放在桌面上,紧紧抱在胸前笔直规矩地坐在那里。直觉告诉我,这样的班级往往有着严格的纪律,也会有着同一的思维。你教学了20分钟,他们的坐姿都可能不大改变,而课堂思维也好像生锈了一般,始终放不开,要想他们发言活跃度达到井喷的状态,往往很难。问题在哪里?与这个班级日常中规中矩的训练有很大关系。有何破解妙方?课始的教学暖场很有必要。归纳起来大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常见的师生聊天,什么都可以聊,可以说上课教师自己,可以谈施教的学生,可以聊学生的科任老师,可以论班级,可以议学校,可以评社会,也可以做做小游戏,猜猜谜语等,目的就是为了走近对方,打开话匣子,让学生不怯场;第二个层次,所交流的话题,既能活跃氛围,也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相关性;第三个层次,师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层次。上课前怎样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的沟通方式,要因师、因课、因生而异,没有固定的套路。

左顾右盼,好似皆被关注。尽管台下有很多教师在听课,可是你会发现,随着教学的推进,有的小朋友注意力开始下降,往往跟不上你讲课的节奏或思维。如果教师只关注那位站起来发言的孩子,或者低头朝下侧耳倾听那位学生的发言,而目光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接着你请另外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可能他就不知所云了。上课时,教师要左顾右盼,让每个儿童都到感受到你在关注他,感受到你在注意他,感受到你的亲和力,才能确保每个学生注意倾听,与你对话,参与你的课堂活动。请不要忘记,在你的课堂上,还有众多的学生,你只专注了一位,其他学生好似不在你的课堂,好似不在你的眼睛里,你怎么能奢望他们能迅速地应答你下一个问题呢?

无关话语,灵动课堂的需要。有人认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要从“课上没有废话”做起。我不赞成这个观点。课堂教学中,废话不可能没有,只是多少而已。没有一句废话的课堂,别指望课堂能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也远离了教学生活的情趣。有时“废话”是师生拉近心理距离的需要,有时“废话”是教学衔接的需要,有时“废话”是教学铺垫的需要。诚然,语言精练,突出重点,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但主题音乐也需要辅助伴奏。

在纠缠处,迅速抽身。面对人数较多,发言踊跃的班级,教师很容易沉浸在彼此欢快的美妙对话之中,而忘了周围的存在。其实,教师不能恋战,该抽身时就抽身,否则,拖堂那是一定的。因为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教师要有教学节奏的意识。

挖了陷阱,自己要能爬上来。如果学生不举手,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可他怎么也不愿意回答时,你是让他站在位置上“挂板”,还是手一挥让学生随即坐下?如何处理?很简单。我们不妨说:“对不起,老师不经你同意就喊你起来回答问题,请坐下吧。”或者说:“在你没想好的情况下,老师就喊你回答,实在对不起。”或者先和学生商量一下:“你可以试试来回答吗?”如果确实不愿意回答,或回答不出来,这时再说:“哎呀,打搅你了,实在抱歉。当然,如果你想好了,可以随时举手回答。”这时,轻轻地拍拍他的头以示安慰。我们还可以说:“这个问题,看来老师有点为难你了,谁来助他一臂之力?”这,哪里是给学生解围?其实是给教师自己解围,找个台阶下。

请“你”回答,所指要清楚。“你们思考思考”,“请大家回答一下”,“同学们来读一读,做一做”……这些是教师的常用语。有的学生因教师言语指代不清,所指不明,而不能投入到思考探索之中,潜意识里认为:反正有人会站起来回答的,与我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当我们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不妨多说“你”“每一位同学”,少说“你们”“大家”“同学们”。后者,会把学习任务分担给众人,而不是“我”,不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投入度。

教学指代要清楚,交代事项也要清楚。模棱两可的提问,常会令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你若没有驾驭旁逸斜出的能力,只能把话说清楚。否则你会跟着学生去云游四方。小学生年龄小,动作慢。教师交代儿童学习事项时,不妨说得慢一点,具体一点,少说长句子,多说短小的句子。

给点掌声,不是教师的赏赐。当学生的回答令老师满意时,教师会顺口说一句:“给他点掌声!”既然都赞美人家了,仿佛还有一点舍不得似的。回答问题的学生被动地接受了教师的赏赐。教师满意了,其他学生满意他的回答吗?赞美既要考虑到被表扬学生的感受,也要考虑到赞美者的心态,不能只站在教者的立场上去赞美。不能说凡是符合老师口味的就表扬,不符合老师口味的就不理睬。在表扬学生的形式上要多样化,既可以是师生言语的,也可以是师生体态表情的,还可以是动作的。如,赞同他的观点你就点点头,欣赏他的回答你就竖起大拇指。赞美也要征求大部分同学的看法,如:“大家可否用掌声赞美他呢”,“我们可以送给他掌声吗”……

少说书面语,多说大白话。教师要具有把教学设计中的书面语转化为日常口语的能力。长期照本宣科的教师,会逐渐丧失言语智慧和即兴表达的天赋与能力。在表达语体风格上,我们应由“以教案为本”向“以言语为本”转化,善于运用鲜活的儿童口语,重视课堂言语交际的功能。教学语言要情趣化,适切儿童的言语,适切儿童的情感。教师的从容,不能没有童心与童趣,否则儿童学习多累啊。假如在教师的知识结构里,压根就没有这种言语转化的意识,就别指望课堂生动起来。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儿童易懂、好做,是上出一节精彩公开课的重要法宝。

未雨绸缪,成功应在细节处。外出上公开课,我会提着一个包走进会场。包里有粉笔、作业纸、复印的教材、胶带、小磁铁、手提电脑、水杯等,总之,与课堂有关的教学用具一应俱全,确保全天候上好公开课。即使突然停电了,也不会影响教学,因为我有应急方案。

要求低一些,淡化规范要求。课堂上,你会经常遇到拿腔拿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干净利索地予以现场应变,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真语文”高端教学暨名师论坛研讨会上,我不断提醒学生说话要轻一点,清爽利索一点,不要拖腔拿调,中间还插入我的示范,可是学生发言渐渐畏缩起来,并没有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试想一下,学生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课堂发言习惯,怎能指望一两节课就能扭转呢?要循循善诱,先宽容,再在赞美中慢慢规范,如此才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我的公开教学走遍了大江南北,经常有机会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探讨。每次公开课前,我几乎不和学生见面,而是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收获了失败,收获了喜悦,收获了临场教学经验,提升了公开课堂的应变力。前面十余条“乌鸦衔石子喝水”式的点滴经验,会随着实际教学情形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每个人的教学起点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理念不同,必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公开课教学经验,也会创新出更多的公开课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废话公开课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废话”多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