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积极的学校生活

2014-11-13 16:55凌红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情怀力量

凌红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主张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我们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在积极心理学以及孟万金先生所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念引领下,研究、践行“积极教育”,深入学习,不断自省,延拓创新,结合百年老校薪火相传的“敏求”(敏而求之,乐而习之)两字校训,对“积极教育”有了自己校本化的理解。

首先,积极教育以人的优秀品质、积极力量为教育内容,以发现与分享这些优秀品质、积极力量为手段,并利用这些品质、力量来帮助教师、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幸福。这种“优势迁移”的教育方式将教师与学生的目光锁定在已知的“优秀”,唤醒潜在的“优秀”,把握“最近发展区”,加速教师、学生的成长。我们之所以抱定这一目标,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达到这一目标,而是因为“谁愈是向着那个目标前进,谁就愈会成功”(卢梭),积极教育追求的就是“行走在路上”的一个过程。

其次,积极教育侧重于内省式的自我教育。周国平说:“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的“为学”主张首先就是“为己之学”,强调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水平,成就自己的德行。心理学大师马斯洛通过研究证明:“自我实现者更倾向于领悟真实的存在,而不是拘泥于他们自己或他们所属文化群的愿望、希望、恐惧、焦虑以及理论或者信仰中。”为自己储备知识,开阔视野,继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是学给别人看,也不用以装饰门面。积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师、学生的自我发展。

第三,积极教育努力追索童年的“意思”。儿童时期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把儿童看成是“未长成的大人”,儿童就是儿童。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思维逻辑、情感体验等,虽然有些行为思想在成人眼中荒诞无厘头,但这是儿童时期的专属,不能过度强求“意义”。强烈的目的性会给儿童带上无形的枷锁,唯有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与儿童一起塑造当下的幸福,过有意思的童年,才能真正为儿童的成长助力。卢梭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如果用积极教育的理念给“童年”做注解,那么应该是“乐趣、参与、有意思”。

第四,积极教育是一种蓬勃的文化情怀。一是充满吸引力的人文情怀。积极教育倡导人文管理,将“管理”塑造成“吸引”,更好地激活教师的内在需求,形成群体向心力,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在心理舒适的状态下,教师就能更客观地理解自己的职业,确立职业目标,拥有职业追求。二是充满信仰的知识情怀。积极教育将对知识的尊重、多元人才观的树立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权,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三是兼容并蓄的行者情怀。积极教育包容差异,借助“分享互助”的方式追求团队的共同发展,以“帮学”带动“求学”,以“助教”实现“求教”,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发展状态,以主观能动的驱驰之姿,行走在提升之路上。

基于这样的解读,我们努力营造一种让人身心舒展的学校生活:如家园一般,有着情脉相连的人际吸引;如田园一般,有着顺天致性的生长自由;如乐园一般,有着童真觉醒的愉悦体验……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生活和精神成长的场所。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情怀力量
麦唛力量 (一)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孤独的力量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怀疑一切的力量
黑白情怀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