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4-11-12 07:55吴学彬
中外医疗 2014年2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对比

吴学彬

[摘要] 目的 比较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该次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骨科收治的,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A组)和内固定(B组)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假体松动下沉1例,并发症率为5%;B组异位骨化1例,髋内翻5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率为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行1~3年随访,A组死亡率为5%,B组为7.5%,均为>90岁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时段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有较为显著的近期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呈较低水平,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 关节置换;内固定;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37-02

临床骨科常见及多发疾病类型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占较高比例,特别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多种内科疾病及严重骨质疏松伴发,骨折多呈不稳定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更高的要求[1]。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此类骨折的病发人群逐年增多,使临床医师在处理时面临较大挑战[2]。为比较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该次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骨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A组)和内固定(B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共选取8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男34例,女46例,年龄80~91岁,平均(82±0.7)岁。均与下列入选标准符合:年龄≥80岁;Evans分型≥Ⅲ型,属不稳定性有明显移位骨折;髋关节在骨折前无明显疼痛,可负重行走。左侧56例,右侧24例,依据Evans分型:34例为ⅢA型,25例为ⅢB型,16例为Ⅳ型,5例为Ⅴ型。合并肺气肿6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12例。随机按A组和B组各40例划分。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牵引患肢并于外展中立位维持,对症治疗内科合并症,补充白蛋白、血红蛋白至正常水平,控制心率<90次,血糖<10 mol/L。机体稳定后实施手术。A组: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入路位置均为髋后外侧,将股骨颈于小转子上1-1.5 cm切断,股骨头取出,对股骨髓腔行磨锉操作后,于大小转子部分布的骨折块以髓腔锉为支撑加以整复,并取鲁克氏钢丝实施捆扎处理,将髓腔锉取出,冲洗,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在真搅拌后注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股骨假体合理选择,插入时前倾约150,实际头需>人工头1 mm,若为粉碎的股骨距骨折,较难行复位操作时,可充填骨水泥。B组:PFNA、Gamma钉及DHS依据患者骨折类型进行选择,Gamma钉或PFAN稍具优势,但经济困难者,可采用Gamma钉或DHS治疗,PFNA及Gamma钉切口均位于大转子顶点,将髓钉插入,行闭合复位,将股骨顶及头锁定;DHS切口于股骨大转子外侧选择,为纵形,将股骨上段外侧骨质显露,骨折尽量闭合复位,头钉宜在股骨头下1 cm及颈内中下1/3稍偏后处。上述头钉深度及位置均在C臂X线机上定位,颈干角需达约135°。术后两组对症支持方案相同,均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应用1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预防感染,调节电解质平衡,积极活动趾及踝关节。A组术后次日即可取坐位,病情条件允许可离床锻炼。B组依据X线片检查,在8周后骨痂生长可借用助步器辅助行走。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并发症率、电话随访1年死亡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含功能47分,疼痛44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假体松动下沉1例,并发症率为5%;B组异位骨化1例,髋内翻5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率为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2.182,P<0.05)。出院后行1年电话随访,A组死亡率为5%,B组为7.5%,均为>90岁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96,P>0.05)。A组随访时段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31%~51%,好发于老年群体。目前随着公众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患者特征渐趋高龄化[3]。因此年龄阶段内的患者多有多种基础疾病合并,体质较差,若长期卧床,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诱发内科疾病,并使原有病重加重,对生命构成威胁[4]。研究显示,拒绝手术及不能耐受手术者,死亡率在半年内为近50%,呈较高水平。随着操作技能的增强,临床多主张在患者对手术可耐受的条件下,需制定手术方式及时有效治疗,以促使患者早期即可离床活动,对肢体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并减少合并症,使生存期限延长[5]。

该组研究中,B组髋内翻患者均有股骨距支撑力下降,小转子处骨折,为对卧床并发症预防,可在术后2、4周依据机体情况行离床不负重活动,但高龄患者上肢肌力下降,行走时无法达到不负重标准,故最终造成髋内翻畸形;大小转子处骨折因闭合复位,骨折上移,局部在骨痂包裹后呈增大表现,易发生异位骨化,使部分髋关节功能受到限制,诱导跛行、患肢短缩情况发生。且若处理不当,头钉对骨质切割甚至有穿出股骨头的风险,增加了再次手术几率[6]。

该次研究中,A组与B组比较,行股骨头置换操作时,骨水泥凝固后即可发挥机械固定效果,术后不涉及骨折愈合,即有下肢负重生物结构功能建立,患者早期即可离床活动,避免了内固定不牢的问题,并有效避免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同时,可采用抗生素骨水尼,以防术后感染,造成假体松动。该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并发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两组均无院内死亡,可能与对低蛋白血症等积极纠正相关。

综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有较为显著的近期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呈较低水平,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韦红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1,27(4):134-136.

[2] 徐显春,杨天府,告跃,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3):590.

[3] 邱志杰,杨惠林,魏立.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

[4] Mmoran CG.Early mortalityafter hip fracture[J]. J Bone Join Surg(Am),2005,87(3):483.

[5] 樊健,邵婧婧,邵云伟,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3):225-226.

[6] 贾其余,郑曙翘,闫红旗,等.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7):397-398.

(收稿日期:2013-11-23)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对比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