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的催眠

2014-11-12 14:49吕艳朋
大众健康 2014年7期
关键词:幻觉对象状态

吕艳朋

前阵上映的电影《催眠大师》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产生了迷惑和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

催眠深度的六个等级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等,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如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视觉、听觉失灵,比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而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人的头。

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哪个催眠深度是大家的争议点之一,有人说第三级,有人说第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象的范畴了。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比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

种类繁多的催眠技术

《催眠大师》中最有意思的是种类繁多的催眠技术,几乎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影片中所用的凝视法道具并不限于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联想法导入催眠是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象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一个场景。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地互相催眠,又不断地唤醒,再不断地进入催眠??实质上就是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谈话交流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比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比较高级的催眠技术:混乱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例如,影片中的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被催眠对象造成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莫文蔚扮演的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她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而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实中能被催眠吗?

那么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但催眠师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心锚”的建立。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为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地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三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不知不觉地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做出自己不愿做的事。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被催眠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由于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人在某个极度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有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答案是可能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著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从而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又是一种妥当的自我保护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幻觉对象状态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远方
智珠二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春天的幻觉
个性签名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