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的研究

2014-11-12 03:14史庆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后备教练员

史庆磊,王 晖

(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众多体育环境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受到多方位、多层面的影响,并面临众多矛盾,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与追求比赛成绩行为的短期性矛盾;青少年训练要求的系统性与功利主义的阶段性的矛盾;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与教学评价的片面性矛盾;学生需求多样性与家长、老师要求的单一性矛盾;体校培养目标的局限性与社会要求的多样性矛盾;运动员选才和训练要求的科学性与经费缺乏和知识落后的矛盾;以及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等。

本文力求通过对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以便我们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与利用,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益。

一、体育环境的概念及其影响形式

体育环境涉及到“体育”和“环境”两个概念。“环境”的含义是“环绕的情况、物体和条件”。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中心事物的不同,环境的概念也就随之不同。“体育是根据社会需要,以运动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生命人的培养来达到社会的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根据以上“环境”和“体育”的概念和定义,体育环境的概念从宏观上看,应是指:体育存在与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从微观看,体育这一个实践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人,行为方式是运动,行为目的是身心健康。体育环境是指影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和运动能力提高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的总和。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其与自然、社会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受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域、材料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等等)的影响和作用。体育环境因素也是由其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即体育环境的内环境因素和外环境因素所共同构成。所谓内环境是指对体育这一主体直接作用的环境因素,是体育变化发展的依据。所谓外环境是指对体育这一主体产生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是体育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体育环境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体育这一主体的变化和发展。

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分析

1.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体育环境因素及关系。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在身体、心理上具有运动能力,正在接受科学、系统的体育训练和参与运动竞赛,在体育项目上具有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性的个人”。根据“体育环境”概念,我们定义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体育环境为:“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和竞技能力提高的客观实在”。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动员、教练员、物质条件、体育科研是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一主体有直接作用的体育环境因素,它们构成了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体育内环境的主要内容。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外环境因素涉及范围十分宽泛,包括几乎自然与社会的所有方面,如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社会文化、精神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社会舆论、价值观念等。

2.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内环境主要因素分析。(1)运动员因素。竞技体育的角逐实质上是竞技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地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定高质量、高水平的后备人才的储备,要保证体育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保证在人才输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运动员参训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运动员质量高低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的竞技能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获得性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部分”。先天遗传竞技能力是体育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内容,其决定了运动员的发展潜质,是决定运动员成才的根本因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是一段训练后的训练获得,反映了当前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体能、智能等方面的综合状况,是今后体育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应用的依据。运动员的现实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向高层次运动水平迈进的基础。运动员训练动机可以表明为对成功和地位的向往等。运动员参与体育训练是为一定动机所支配的,是直接推动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内部动力,决定了其训练的投入强度及其发展。训练态度是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这一组织活动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运动员因素的构成主要有:运动员数量、运动员质量、训练动机和态度等。(2)教练员因素。教练员是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要素,在后备人才的选材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起关键作用,直接影响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后备人才的未来。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是教练员完成运动训练任务必备的能力,是教练员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实际经验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其对训练理论、专项运动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其对体育训练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调控。教练员的学历层次、运动经历是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具体体现。在运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教练员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经验和体会进行分析、总结,使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教练员自身执教能力的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的促进和训练的效果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谓敬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事业责任心和对他人及社会的高度负责意识。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运动员选材工作,运动员管理,多种训练文件的制定,训练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等。教练员敬业精神是保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重要保障。教练员的构成因素主要有:执教能力、科研能力、敬业精神等。(3)物质条件因素。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体育竞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体育场地的质地如何,器材设备的先进与否,虽然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对运动训练方法手段的使用、训练的效果和质量、运动技术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物质条件因素主要指体育各项目训练所必需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4)体育科研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体育科研因素主要是科研工作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结合程度。运动员选材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初始工作,需要对青少年个体进行包括身体形态、素质、机能和心理的多方面考查并做出综合评价。选材中科研参与程度决定了选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今后后备人才竞技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是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使其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取得训练效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运动员一些生理化指标及心理的监控为及时了解运动员现实状态,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获得最佳的训练效应提供了科学根据。“训练离不开负荷,没有负荷就不称其为训练;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体能量的物质的消耗,导致运动员机能的下降”。恢复方法和手段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科研因素的构成为:科学选材,训练监督、恢复手段。

3.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外环境部分因素分析。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这一组织活动的外环境因素涉及范围十分宽泛,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本文根据中、初训练单位的运动训练任务和目标,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外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政策和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家庭因素:“家庭,不是学校却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不是老师却是主要的教育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庭与孩子成长的密切关系。家庭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其兴趣爱好、个体性格、意志品质的形成及其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中初级训练单位所培养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均为在校的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对事物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家庭对其影响较大。家长的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向对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的参与、训练投入及发展方向起着主导性作用。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评价,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态度是其现实表现。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在目前情况下仅仅依靠训练单位一方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运动员家庭共同完成对运动员培养的资金投入。家庭收入的状况也将对运动员的训练带来影响。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家长的价值取向等。(2)学校因素。学校的业余训练是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学校对那些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天赋的青少年予以发现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对本地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学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和对学校考核评价方法及内容决定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业余训练这一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决定了学校运动训练的开展情况。学校培养目标,就是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和方向,即对学生发展的定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所有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学校的考核与评比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是学校领导的政绩体现,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承认,考核评比的内容在很在程度上左右学校教学的内容与强度。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与评比。(3)政策和制度因素。政策是指政府用以规范、引导和协调有关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一个地区竞技体育发展制定的有关政策,影响着不同竞技项目的开展与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项目布局是一个地区体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地理、人力资源等等情况制定的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它决定了竞技运动各项目在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项目发展所必需的投入。对教练员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是检验教练员工作完成情况和促进教练员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影响着教练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练员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在考核与评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对提高教练员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一套完善的激励政策以及有针对性的措施,无疑是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力促进。体育竞赛是对体育业余训练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体育业余训练的促进。因此,体育竞赛办法与项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业余训练的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方法、手段、内容和目的。

三、结语

研究和分析以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体育环境的主要内外环境因素以及它们的构成要素和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控、更新、优化内外环境,使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并获取最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当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环境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体育环境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可能会带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体育环境的巨大变化。因此,对那些起主导性作用的体育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提高各种要素的功能,协调各要素的关系,改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环境,使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体育环境达到最佳效果,这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29.

[2]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1996,(6):11.

[3]王健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8-52.

[4]王健.新中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阶段与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5):51-56.

[5]陈广.我国16—20岁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2.

[7]李建英,等.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校队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02):18-21.

[8]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10]李彬彬,等.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12-15.

[11]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后备教练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