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靖玲,李聪晓,李玉华
(河北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063001)
自1970年以来,我国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而且一直居世界首位,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栽培模式和季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黄瓜栽培逐渐转向商品化、基地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周年生产,然而设施生产多年连作、农药用量大、肥料残留过多等现象频频出现,再加上农民为增加产量而施用大量的激素,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
沼渣、沼液是优良的有机无公害肥料,随着各地农村清洁工程的推进,各种大小不同的沼气池很快在广大农村得到普及。因此,沼气肥料来源广泛,可以应用到包括蔬菜在内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中。为了探索沼液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沼气事业,促进蔬菜产业实现无公害化生产,采用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黄瓜,筛选出最适浓度,为沼液施用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点设在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后打弓庄村,占地面积660m2,砂土,肥力中等。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田每667m2底施沼渣2000 kg,常规管理。供试黄瓜品种为202,2013年1月5日播种育苗,1月20日嫁接,2月27日定植,667m2栽培2770株。供试肥料为沼液,用正常采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澄清液配制。
试验设5个处理,即处理1~5的沼液浓度分别为20%、30%、40%、50%、60%,在3月 20日叶面喷施1次,采收期每10~15 d叶面喷施1次,以清水喷施作为对照,小区面积30m2,试验设3次重复。
田间按对角线取样法,随机取3个样点,每点选5株,6月14日测定商品性状、单株结瓜数、单瓜质量、单株产量等性状,并折算667m2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折光仪测定,果实VC含量的测定用2,6-二氯酚靛酚法。在生长后期(6月22日)按3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其霜霉病、角斑病和炭疽病的发生情况。病级按叶片上病斑面积占该调查叶面积的百分率划分,0级,无病斑;1级,5%以下;2级,6%~10%;3 级,11%~25%;4 级,26%~50%;5级,50%以上。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试验数据采用SSPS 13.0软件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沼液喷施黄瓜可以促进黄瓜提前2~5 d进入初果期和盛果期,可以促进黄瓜整个生育进程。不同的沼液浓度下黄瓜初花期和初果期提早的时间不同,最佳浓度为40%的沼液,可以比对照提早3d开花。
表1 沼液喷施对黄瓜生育期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喷施沼液黄瓜果实品质好,色泽鲜嫩,商品形状好,生长势强、整齐一致,表皮亮绿,瓜条顺直。与对照相比,沼液喷施处理的黄瓜移栽后缓苗快,生育期间叶色浓绿壮实,喷施浓度40%的沼液后,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较清水对照高36.36%;其VC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8.97%。
喷施不同浓度的沼液对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和炭疽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比对照低;其中,处理3最低,霜霉病、角斑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33%和1.67%(表2)。
据调查,采瓜前期产量差别不明显,到中后期喷施沼液的黄瓜产量明显增加,平均单瓜质量141 g,至6月14日平均单株结瓜数21.67条,折合每667m2产量8463.65 kg,增产10.19%。
表2 沼液喷施对黄瓜病害的影响
表3 沼液喷施对黄瓜可溶性固形物、VC、单瓜质量、单株成瓜数、产量、效益的影响
沼液的使用可明显加快黄瓜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形成,增强其长势,改善品质和外观,减少病害的发生,尤其后期可以明显地减缓其早衰,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喷施的最适用浓度为40%。
沼液处理成本极低,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明显提高秋黄瓜的栽培效益,是生产上增产增收的一项有效技术,也是保护地黄瓜无公害生产精细化管控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
[1]周小平.保护地黄瓜浇施沼液效果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36.
[2]李晓宏.苹果树沼液施用效果试验[J].中国沼气,2009,28(1):45-46.
[3]邱志平,邓海标.沼液在农作物上应用效益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9-50.
[4]钱靖华,林聪,王金花,等.沼液对苹果品质及土壤肥效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05(4):34-36.
[5]苟永平.不同浓度沼液处理对杏鲍菇剩余产量的效应[J].中国沼气,2011,29(5):57.
[6]白光慧,李霞,王小琴,等.温室黄瓜沼液浇施与喷施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86-88.
[7]张无敌,宋洪川,韦小岿,等.沼液处理辣椒种子后对生长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3):24-26.
[8]张馨蔚.沼液还田对植物及其水土环境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9]孙广辉.沼液灌溉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0]孙玉河,李文琴,马德华.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3,9(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