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2014-11-11 19:04张大泽
吉林农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探讨玉米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国内的玉米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如果玉米质量及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将对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及提高玉米产量,从而保证可以供应充足的玉米。在种植玉米时合理应用栽培技术不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本文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整地与施基肥技术、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种植;玉米;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1.0032

玉米含有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物质,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玉米还能够在医药、燃料及化工等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1整地与施基肥

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及施基肥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在整地与施基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尽量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土层深厚及土质疏松的地块种植玉米,选好地块后可在秋季整地。整地时主要采用深松的方法,深松深度约为30厘米,深松时避免打乱耕作层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不得出现土壤凹陷、突起不平等现象,保证土壤表面处于平整状态后才能施用基肥;播种前施用的基肥主要为杂草堆肥及畜禽粪等有机肥,施用量在总施肥量中所占的比例应>1/2[2]。如肥料不足,则采用穴施法或沟施法;如肥料充足,则先撒施后将基肥耕翻入土。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可加施适量钾肥及磷肥,如硫酸钾及过磷酸钙等,硫酸钾的用量控制在15~20公斤/公顷之间,过磷酸钙则为30~50公斤/公顷。

2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

在播种前应对玉米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时应选择好时间,并掌握好播种方法。应注意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且种子净度及纯度应>98%,含水量<15%,发芽率>90%。处理种子时可采用晒种法、闷种、浸种法或拌种法。选好种子后可在播种前晒种2~3天,以利用阳光杀灭病菌及增强种子的活力。可采用1公斤辛硫磷乳油(浓度为50%)对水40公斤进行闷种处理,闷种量以400公斤左右为宜。浸种时如采用50℃左右的温水,则浸6~10小时,如采用4℃左右的冷水,则浸12~24小时;浸泡后将种子捞出并同时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时应每隔1.5~2小时翻动种子,当胚根露出后进行炼芽即可。此外,可以采用50克浓度为40%的乐果乳剂对水3公斤进行拌种,以防治病虫害及预防鸟兽盗种。玉米的播种时间应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当气温维持在10℃~12℃时方可播种,同时要保证播种后采收玉米时当地气温>18℃,一般可选择在4月下旬播种。种子用量为2.5公斤/公顷左右,在播种过程中应保证颗粒大小、行距、开沟深度、盖土厚度及土壤墒情一致[3]。根据土壤状况决定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5厘米左右即可,如土壤中的含水量低,则适当加大播种深度,如含水量高,则减小播种深度,从而有效控制种子周围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此外,如采用机械播种,则优先选用双行点播技术,播种时保证种子深浅一致及覆土均匀,播种后及时镇压。如为坐水种,则隔天镇压,镇压时避免出现拖堆或漏压等不良状况,并将播深控制在3~4厘米之间。

2.2田间管理技术

有效的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在种植栽培玉米时可以采用以下田间管理技术:苗床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如地膜中的温度>30℃,则及时揭开地膜的两头,以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幼苗被烧坏,傍晚温度降低时将地膜重新盖好。出苗后将地膜揭去,表土现白后及时浇水,以保证苗床处于湿润状态。当幼苗出现3~4叶时便可以移栽,移栽时注意保证窝大底平及双株错窝,不得移栽弱苗或老苗,并检查是否存在缺苗情况,如缺苗则应及时进行补栽。为了保证密植的合理性,在移栽时应控制好行株距,如采用宽行与窄行相互间隔的种植模式,则窄行为0.4~0.5米,宽行为0.7~0.8米;如采用等行距的种植模式,则行距应为0.6~0.7米,株距保持在0.2~0.3米之间,如地块肥力较好,则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反之则降低种植密度,定苗密度一般为4000~4500株/亩;苗期的中耕次数应为2~3次,第1次的中耕深度应为3~6厘米,以便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第2~3次中耕应安排在拔节期之前,中耕深度应>10厘米[4]。在除草时可采用除草剂,如植株处于生长期则喷洒除草剂的过程中应避免叶片被药剂污染;肥水管理是田间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播种后应将滤水量控制在50方立米/公顷~100方立米/公顷之间,如遇湿润年,则植株为7~10叶时灌溉一次。如为干旱年份,则5~6叶时灌溉一次,拔节期及抽雄前10天、开花后20天及灌浆期灌溉一次。如为一般年份,则7~10叶期灌溉一次,抽雄前10天、开花后20天灌溉一次。除了施好基肥之外,还应施定根肥、攻苞肥及拔节肥等。定栽后施清粪水,6~7叶时施尿素(10公斤/公顷)及人畜粪水(500公斤/公顷)作为拔节肥,10~11叶时施尿素(15~20公斤/公顷)及人畜粪水(1500公斤/公顷)作为攻苞肥。

2.3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可对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在防治病虫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大斑病单株叶片、病株数及严重程度进行检查,如病叶率≥30%,病株率≥50%,可采用浓度为12%的绿乳铜喷洒叶面。小斑病的蔓延与降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病叶率为20%,病株率为70%,且出现中雨或大雨,则15天左右小斑病可爆发,当病叶率为30%,病株率为100%且阴雨天气连续出现时便可以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首先应将植株底部1~2片病叶摘除并集中进行销毁,随后采用代森锰锌800倍液、托布津500倍液及浓度为50%的多菌灵喷洒叶面;对于矮花叶病及粗缩病,则应重视消除传播病毒的蚜虫及灰飞虱,并同时注意将杂草清除。玉米螟的幼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注意对幼虫孵化进度进行观察,抓住关键期及时杀灭幼虫,在防治玉米螟时可采用白僵菌及BT乳剂颗粒。此外,由于玉米螟的幼虫多在稚轴或玉米秆中越冬,因此在播种前应烧完之前留下的稼轴及玉米秆,同时将幼虫越冬寄主,如苍耳等清除;在防治圆斑病时应先对单株病叶及病株率进行检查,在植株抽果吐丝期喷洒粉锈宁600倍液。此外,红缘灯蛾也可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在防治红缘灯蛾时应注意先在7月下旬调查虫害情况,如超过15%的果穗被咬粒,则及时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包括喷药及人工捉虫[5]。此外,要注意防治粘虫,在6月下旬检查虫害情况,平均每100株植株上有150只左右幼虫时使用菊酯类药物喷洒叶鞘及心叶。

3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玉米产量有利于保证玉米的稳定供应,为了使玉米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则应注意合理运用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由于玉米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优劣、播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综合使用及优化选用栽培技术,并重视做好选种及种子处理工作,从而保证玉米植株健康成长及改善结穗质量。

参考文献

[1]柴宗文,孙多鑫,郑有才,张永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玉米——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3):69-70.

[2]吴华山,郭德杰,马艳,常志州.猪粪沼液施用对土壤氨挥发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2):163-168.

[3]王多成,田开新,肖占文,王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果穗集中自然晾晒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34-35.

[4]马巍,宁艳丽.玉米“一拌三喷”病虫草害全程无公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效益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6):29-31.

[5]陈国平,高聚林,赵明, 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J].作物学报,2012,38(1):80-85.

作者简介:张大泽,大专学历,四平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探讨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