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鑫
[摘 要]本文是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存在的单调乏味,忽视地域特色及情感功能及其缺乏整体系统设计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研究,论证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可行性,并对应用原则进行总结,以期为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找到理论支撑,从而改变设计的盲目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展示空间;东方情调
展示作为生物体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特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在无时无刻的体现着,比如鸟类展现漂亮的羽毛,人类用服饰、首饰甚至化妆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气质、精神面貌,但在某种程度上展示行为除了本能的驱使外,还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向其他人及社会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展示应该是一种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这一概念也可以看作是展示设计的根本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展示设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广交会、展销会、商场的展示区域及橱窗陈列设计等,而其中又以博物馆展示设计最为典型,博物馆展示中不仅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要求设计时除从设计角度考虑外还要考虑到科学、人文历史、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其他领域,还涉及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展示,因此可以说,博物馆展示设计几乎含盖了展示设计的所有特点。
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科技成果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而作为科技发展代表成果之一的建筑也正迅速的成为单纯的科技理性支配下的“工业产品”,其内部空间的设计也附庸了更多的含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所谓“成熟”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不可否认,中国当代建筑及室内设计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种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潮的引进和模仿的水准上,而没有回过头来对我国自己的美学观点、设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消化和吸收的西方设计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消化不良的负面影响,很多作品可以很轻易的使人看出借鉴的形式来源,而没有形成具有个人语言、地域特色的原创风格,盲目抄袭、千城一面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一点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上也有所表现,可以说原创性、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准,优秀的原创风格的形成、地域特色的体现将会更有利于促进整个设计的深化和提高,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的研究来寻求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更多、更广泛的可能性,以增加当代中国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论支撑,改变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盲目的现状。
密斯·凡德罗在1929年为巴塞罗那世博会所设计的德国馆,在空间的组织上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运用隔断设置交通动线,引导参观者的行动,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设置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有围有透,使参观者的空间体验尽量的多样化,其对空间的处理手法正暗合了国画章法中“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一观点。我们不妨就沿着大师的足迹将目光转回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上来。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师,大部分园林都是由画家、文人设计完成,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遵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的,因此“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国画原则也充分的体现在了园林设计之中,这种倾心于自然美的态度与追求恰恰是与西方几何审美观最大的区别,可以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有四个特点,一、构图的特点:外国园林多为几何式构图,沿一条景观轴线进行空间序列的布置,呈左右对称的布局形式,整体效果明确统一,但过于直白,缺乏耐人寻味的意境,而中国园林则强调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参差错落,大大增加了游览者的游览趣味,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在平面构图上多以曲线为主,空间布置互相渗透,疏密结合,错落有致,即所谓的“有定法而无定式”;二、组成要素的特点:外国古典主义园林几何化,人工化,作为花园背景的树木连成一片,没有自己单独的个性可言,外国的园林并不欣赏鲜花本身的美,鲜花、树木只是作为组成图案的材料出现,可以说外国园林欣赏的只是图案的美,即人本主义的思想;这一点与中国人对待花草树木、水体假山的态度截然相反,众所周知,中国园林的一花一草都具有自己的形态、颜色甚至是个性、品德,就如梅、兰、竹、菊代表着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品德一样,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与爱体现在中国园林的每一个细节中;三、内涵的特点:初步看来,中外园林间自由性与规整性的差异似乎是由东西方的审美差异造成的,然而就如南宋的朱熹在井中只发现了阴阳二气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倒影一样,归根结底中外园林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哲学思想造成的,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穷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为和谐就是美,而中国古典园林则与诗、画这种感性创作形式相互影响,讲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四、追求意境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就是按着诗和画的创作原则来设计,显著特点即为写意,在顾及自然面貌的同时加入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在似与不似之间传达出自然的神韵,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以上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及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分析,我们发现,二者在空间序列上都讲究启承转接、明暗开合;在交通流线上都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在空间氛围上都讲究写意自然,耐人寻味;可以说两种空间的设计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似性,一些造园手法通过与博物馆展示空间特点相结合,即可以总结出适用于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空间序列组织原则
空间序列关系到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整体结构,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区别于其它的空间属性,博物馆展示空间具有多空间、多视点、流动性、变化性等特点,因此,只有组织出合理的、完整的空间序列,才能使展示获得良好的效果。而空间序列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交通流线的组织,要获得良好的空间序列就必须有完善的交通流线,根据交通流线的不同,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大致可以按三种类型来划分,1、直线贯穿式:一般适用于小型空间,各个展示空间呈串联式,沿轴县线依次展开,为求变化,可以在局部空间做不对称设计,也可使部分空间封闭或开敞以增加节奏感;2、环行闭合式:整个空间呈内向向心性,各展示空间沿周边布置,为避免一览无余,可用展示构件进行遮挡;3、中心辐射式: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这种空间序列的特点是以某一展示空间为中心,其它空间呈放射状围绕它进行布置,可使主从分明,动线丰富,形成良好的展览氛围。
二、空间特点对比原则
从视觉原理角度来说,面积的大小,色彩的差异,形态的不同都可以对人们的视线造成刺激,从而引人注目,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上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在相邻两空间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借以突出两空间各自的特点,增加空间的丰富层次。
三、空间表现方式原则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要服务于信息传递,即表现展品,好的空间可以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增强对展品的印象,因此如何将展品完美的呈现于空间之中就需仔细考虑,将一件展品呈现出来不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坦率直接的和盘托出,这种方式适用于参观者近距离的正面观看,可以完全的接受信息,但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即四维空间,参观者在行进中恰好处于两件展品位置连线的中点,那么两种展示空间的直白将会引发视觉的混乱和空间的乏味,因此,就需要在空间的设计中引进第二种呈现方式,在考虑时间因素的同时将展品以含蓄的方式显而不露,近可接受信息,远则成为空间的一景。
四、空间渗透层次原则
正如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力求深邃,无边的感觉一样,博物馆展示空间也应该给人一种空间的深远感,而各个空间之间的渗透恰恰可以丰富层次的变化从而极大的加强景深感,同时空间的渗透、互借也可以有效的节省空间面积。
五、动线引导暗示原则
如前所述,空间设计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交通流线,不仅空间序列需要设计在其基础上,而且交通动线更可以引导人们按一定的顺序去逐个发现展品,达到移步换景的作用。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是一个含盖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总结了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处理原则,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还可以使设计作品体现出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淳《展示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4
[2]韩斌《展示设计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8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